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胆外科护理

肝胆外科护理


肝功 血培养
细菌性肝脓肿
辅助检查
X-ray表现
肝脏阴影增大 右膈肌抬高 膈肌局限性隆起 右下肺不张 肺段不张 胸腔积液 少数产气性细菌感染或 与支气管川通的脓肿可以 看到气液平 脓肿穿刺造影示肝区内 有液气平面,脓肿底部有 造影剂存留
液气平面
造影剂存留
细菌性肝脓肿
辅助检查
B-us 能分辨肝内2cm的脓肿 病灶 能测定脓肿部分、大 小及距体表深度 确定脓肿穿刺点或手 术引流入路 阳性诊断率96%
并发菌血症
病人全身 抵抗力低 下
细菌 繁殖
肝 脓 肿
细菌性肝脓肿
病原菌入侵途径
淋巴系统 与肝脏相邻部位的感染
化脓性胆囊炎 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 膈下脓肿 肾周围脓肿
病原菌经淋巴系统进入肝脏形成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
病原菌入侵途径
肝外伤后继发感染 开放性肝损伤细菌由创口入肝脏 肝脓肿 闭合性肝损伤形成肝内血肿 内源性细 菌感染(特别是合并有肝内小胆管断裂时) 形成肝脓肿
多种因素协同作用,肝炎病毒为主

大体形态分类
发病率
巨块型 结节型 弥漫型 小肝癌 最多 较多 少

临床意义
肝破裂 肝硬化 肝衰竭 预后好
癌肿
>10cm,单/多个 5cm± 右叶多见 小、弥漫分布 单结节<3cm
细胞分型
肝细胞型:占90%,由肝细胞发展而来 胆管细胞型:少见,由胆管上皮细胞发展而来 混合型:更少见,癌细胞呈过渡形态
其它肿瘤标记物
GGT、AKP
AFU:敏感性较高,AFP阴性肝癌及小肝癌阳 性率70%
影像学检查
超声显像:2CM↑;确诊率76-82% CT: 2CM↑;确诊率90%↑ MRI:< 2CM;显示肿瘤内部结构 数字减影肝动脉造影:1CM 放射性核素扫描:3-5CM 肝穿: 腹腔镜
细菌性肝脓肿
病原菌入侵途径
门静脉 腹腔感染
坏疽性阑尾炎 憩室炎 化脓性盆腔炎
肠道感染
溃疡性结肠炎 菌痢
化脓性门 静脉炎
脓毒性栓子 脱落进入肝 脏
肝 脓 肿
痔核感染 脐部感染
由于临床上广泛应用抗生素,门静脉源性肝脓肿已经大为减少
细菌性肝脓肿
病原菌入侵途径
肝动脉
体内任何部位的化脓性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化脓性骨髓炎 痈 病原菌经 肝动脉入 肝



脓肿向下穿破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脓肿可穿入胃、大肠、门静脉、下腔静脉;
如果同时穿破门静脉和胆道,大量血液由胆
道排出入十二指肠,表现为上消化道大出血,
细菌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经各种方法诊治的死亡率约为: 单纯抗菌药物治疗者20%左右, 抗菌药物合并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者15%左右。 但多发脓肿死亡率显著高于单个脓肿 本病应视为全身性病变加以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
病因病理
•细菌侵入肝脏 •病人抵抗力弱
细菌性肝脓肿
病原菌入侵途径
肝脓肿最常见的原因(21.6%--51.5%)
胆道系统 最主要的入侵途径
胆囊炎 胆管炎 胆管结石 细菌沿胆管上行 胆道狭窄 胆道肿瘤 寄生虫(胆道蛔虫)
感染肝脏 脓肿形成
胆源性肝脓肿特点:肝内多发、左外叶多见
诊断
中晚期肝癌易诊断 早期肝癌的诊断: AFP+B超是诊断早期肝癌的基本措施 低浓度AFP持续增高,ALT正常 AFP>500μg/l持续1月或>200μg/l持续8周
鉴别诊断
继发性肝癌 肝硬化 活动性肝病
AFP与ALT同时升高—肝病 AFP升高,ALT下降—肝癌 AFP>500mg/l—肝癌 AFP200-400μg/l-追踪观察
肝炎病毒是促癌因素之一
病因、发病机理
肝硬化
• • • • 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占50~90%; 肝癌合并肝硬化的类型-大结节性 肝硬化发展为肝癌-20%左右 恶变的原因:坏死-增生-不典型性增 生-肝细胞癌
病因、发病机理
黄曲霉毒素 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致癌作 用 -动物实验 化学物质:苯并芘、六氯芘、氯仿、亚 硝胺类、偶氮芥类、酒精、有机氯农药 寄生虫:肝吸虫病-胆管细胞癌
肝性脑病
上消化道出血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继发感染
辅助检查
甲胎蛋白(AFP)
临床意义: • 诊断原发性肝癌特异性强,阳性率
• •
70-90%,假阳性极少; 早期诊断肝癌,先于症状8-11月; 判断病情、疗效、术后复发、估计预后。
诊断标准: AFP>500μg/l,持续4周 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AFP>200μg/l,持续8周 假阳性:妊娠、生殖腺胚胎瘤、肝病活 动期 假阴性: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变化、 检测方法有关
全身表现
发热:低热-肿瘤代谢旺盛;肿瘤坏
死产物吸收
高热-并发胆道感染
乏力,进行性消瘦,恶病质
伴癌综合征:自发性低血糖 高红细胞血症 高脂血症 高钙血症
转移灶表现
肺:常见,可有咳嗽、咯血。 胸膜:可有胸水和呼吸困难。 骨:可有局部压痛或神经压迫状。 颅内:可有神经定位体征,颅内高压的表现
并发症
分泌胆汁 代谢 凝血功能
解毒 参与免疫
肝脓肿
(liver
abscess)
定义及分类
• 肝脓肿 肝脏受感染后 因未及时或正
确处理而形成脓肿 • 临床上常见 细菌性肝脓肿
阿米巴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
(bacterial liver abscess)
细菌性肝脓肿


系指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肝内化脓性 感染。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 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类杆菌 属等。
细菌性肝脓肿
鉴别诊断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感染: 颇难鉴别,但通常临床症状较轻, 超声检查常有助于肝内结石的诊断。 伴癌性高热的肝癌: 早期细菌性肝脓肿尚未完全液化者有时需与伴癌性高热 的肝癌作鉴别,而伴癌性高热的肝癌有癌坏死液化者又需与 单个细菌性肝脓肿鉴别。 通常肝癌引起癌热多无寒战,肝局部多无明显炎症表 现(如凹陷水肿、明显压痛),白细胞值虽可增高但中性不 显著增高;常有肝炎、肝硬化背景;70%病人甲胎蛋白(AFP) 高于正常值;超声可见有明显边界、有包膜的实质性占位; 其他定位诊断方法亦有助鉴别。
细菌性肝脓肿




寒颤高热:出现最早,最常见 寒热往来,反复发作,弛张热,一日数次 T:38-40℃,高者41℃;伴大量出汗,脉率加快 肝区疼痛: 肝脏肿大 肝被膜急性膨胀 肝区持续性钝痛 炎症刺激横膈或感染向胸膜、肺扩散 胸痛, 右肩牵涉痛,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
细菌性肝脓肿




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由于脓毒血症及全身消耗,短期内出现严 重病容;少数人出现腹泻、腹胀、难以忍受 的呃逆
临床表现
肝肿大:为中、晚期最常见的主要体征
特点:进行性肿大 典型体征:质硬、凹凸不平、有结节或 巨块、边缘不整、有压痛。
血管杂音:肝癌动脉血管丰富而纡曲,粗动脉 突然变细;巨大癌肿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
临床表现
黄疸—晚期征象 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 机制:肝细胞大面积损害 癌肿压迫或侵犯肝门胆道 癌组织堵塞胆道 肝硬化征象:脾大、腹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腹水特点:增长快、血性
注意:肝癌坏死液化也可与肝脓肿呈现相同影像
细菌性肝脓肿
辅助检查
B-us
辅助检查
B-us
细菌性肝脓肿
辅助检查
CT平扫示位于右叶
膈顶部病灶呈水样密 度,边缘模糊 增强示双环征,由 强化的脓肿壁和周围 水肿带构成
CT增强示三环征,由水 肿带,肉芽肿性脓肿壁 和坏死组织(最内层) 构成,内壁不规则。
细菌性肝脓肿


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 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肿瘤--有 别于继发性肝癌
病因、发病机理
病毒性肝炎:
• • • • • • 肝癌患者中约有1/3有慢性肝炎史 肝癌高发区人群HBsAg阳性率>低发 肝癌患者血清HBV标志物阳性率达90% 免疫组化法示肝癌细胞中有HBsAg存在 HBVDNA序列可整合到宿主肝细胞的DNA中 HCV与肝癌发病密切相关
肝多发 脓肿
肝 左 叶 脓 肿
细菌性肝脓肿


诊断一般并不困难 凡有化脓性疾病者 突然出现明显寒战高热 肝区疼痛伴叩压痛,肝肿大 白细胞增高提示细菌性感染者 应考虑细菌性肝脓肿。 如超声示边界不清的液性占位,诊断已可成立。 如超声导引下经皮肝穿刺获得脓液则可确诊,脓 液尚可培养以指导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
鉴别诊断
右下肺炎亦可出现与肝脓肿相似症状,但通过胸 部X线与肝超声检查不难鉴别。
细菌性肝脓肿



向膈下间隙穿破形成膈下脓肿 穿破膈肌形成脓胸 穿破肺组织至支气管,形成支气 管胸膜瘘,脓肿同时穿破胆道, 形成支气管胆瘘 左肝脓肿 穿入心包,形成心包积脓,严重者心包填塞
右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
肝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讲课内容
• 肝脏的解剖生理概要 • 细菌性肝脓肿及护理 • 原发性肝癌及护理
肝脏的解剖生理概要
解 剖 概 要
解剖概要
生理概要
肝性脑病 黄疸
肌肉萎缩
呕血 便血
胆红素升高
腹水
凝血机制障碍
生理概要
分泌胆汁 代谢功能
肝 脏
合成凝血物质 解毒作用
吞噬或免疫作用
造血和调节血液循环
肝脏生理功能
肝肿瘤
tumor of live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