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单元7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组织
单元7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组织
单元7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组织
• 客运组织是指通过合理布置客运有关设备、设施,对客流采
取有效的分流或引导措施来组织客流运送的过程。
7.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概述
• 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的原则 • 核心:保证客流运送的安全、保持客流运送过程的通畅,减少
乘客出行时间,避免拥挤,保证大客流发生时及时疏散。
周一至周五: 全日分高、平峰运行:高峰时段 7:45-9:00、17:00-19:00,行 车间隔7分20秒;其他时段为平峰,行车间隔9分20秒; 周六日: 全日分高、平峰运行:高峰时段 11:00-20:40,行车间隔7分 20秒;其他时段为平峰,行车间隔9分20秒;
• 2. 大客流的分类
根据大客流产生的影响和后果不同,可分为一级大客流和二级大客流。 (1)一级大客流。
节假日大客流 ─ 主要由购物休闲、旅游观光和返乡探亲等乘客构成 ─ 国家法定假期内,造成地铁各站客流较平时有大幅上升 ─ 购买单程票和初次乘坐地铁的乘客居多
暑期大客流特点 ─ 暑期大客流主要由购物体闲、旅游观光和放暑假的学生 等乘客构成 ─ 每年7、8月地铁各站客流较平时有明显增加 ─ 高峰时段一般集中在每日的8:00~16:00。
─ 站台聚集人数达到或大于站台有效区域的80%; ─ 持续时间大于实际行车间隔时间 ─ 给乘客及轨道运营安全造成影响,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2)二级大客流。 ─ 站台聚集人数达到站台有效区域的70%; ─ 并有持续不断上升的趋势; ─ 乘客的正常出行和轨道交通所提供的服务水平受到一定程 度的影响; ─ 尚未对乘客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造成影响。
3、在自动售票机前组织乘客购票时,要尽可能充分利用自动售票机,分 散购票,避免乘客大量集中于少量售票机处。当需要排队时,可利用站 厅内客流较少的空间进行组织;
4、单程票售票量较大的车站,可在低峰时段预处理车票,高峰时可直接 售票,减少发售车票的时间。
• 三.监票组织
1、AFC系统启用后,乘客进出车站时均需检票。在进行监票组织时,应遵 循出站优于进站的组织原则。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组织的主要内容包括:
• 乘客进出站线路图
7.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日常客流组织办法
• 一.车站出入口客流组织 1、车站出入口的组织应结合实际的客流状况,当车站设施能
够满足客流需求时,采用正常的组织方法,即各出入口全 部开放,乘客可进出站双向使用,必要时可在出入口处或 楼梯上设置分流设施,保证进出站客流不相互干扰,不发 生客流冲突; 2、对于经过通道与站厅连接的出入口,当客流较大时,可在 通道内进行排队组织,当客流过大时,需在出入口外进行 限流组织; 3、对于与商场、单位连接的出人口,应考虑客流组成和出行 特征,当客流较大时,应按照与相关单位共同制定的措施 进行客流组织。
(2)换乘时间 –指乘客在站内完成换乘所花费的平均时间, –包括换乘步行时间和等候时间。
(3)干扰度 –指在换乘过程中各方向客流相互干扰的程度,反映站内交通 组织水平。
P13 d / S
(4)便捷度
–衡量站内换乘的难易程度,可以用换乘时间占乘客出行总时 间的百分比来计算
P14
Tb Td Tz
• 二.换乘站客流组织特点
1、 客流流线复杂,容易产生进站客流、出站客流和换乘客流交叉、对 流,甚至各流线间严重干扰,导致客流组织效率不高,服务水平难以 提升。
2、对客流导向及服务设施的要求高,若自动售票机、闸机、限流栏杆等 设备设施布局不合理,突发大客流情况下易引发拥堵。
3、大型换乘站的通道有时会与地下商场连通并兼做社会通道,非乘客客 流( 如过街、参观或购物) 的组织和引导易被忽视。
大型活动大客流特点 ─ 在特定时间段(如大型活动结束后)客流会显著增加, 一般都在周末举行 ─ 所发生的时间和规模大多可预见,持续时间较短,影响 范围有限,只对该活动地点附近的车站影响较大 ─ 主要由购物休闲的乘客构成。
恶劣天气大客流特点 ─ 指在出现酷暑、大雨、暴雪、台风等恶劣天气时,地面 交通受到较大影响,市民改乘地铁或进入地铁车站避雨, 造成地铁车站客流明显增加 ─ 对车站客流组织带来一定困难
用时
约10分钟 约10分钟
8分半 7分钟 5分钟 4分52秒 4分钟 4分钟 3分半 3分10秒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2分48秒 2分20秒 1分1秒 1分20秒 50秒 40秒 30秒 20秒
换乘长度(步量估算)
444米 80米 237米 348米 193米 98米 163米 170米 150米 100米 114米 78米 80米 72米 90米 145米 42米 49米 30米 30米 18米 15米
现象,以及乘客因操作不正确或车票问题无法通过而造成的拥堵现象。
6、在乘客排队进站时,队伍不能阻挡出站通道和路径,以确保出站乘客 能够顺利出站。
闸
闸
机
机
闸
闸
机
机
7、出站组织时,应组织乘客由出站闸机出站。 8、对于持有大件行李或行动不便的乘客,引导其由宽通道闸机通过。 9、对于携带儿童的乘客,提示其儿童先于成人进入闸机通道。 10、闸机分为进站闸机、出站闸机和双向闸机。进站闸机和出站闸机按
换乘时间
(5)舒适性
–舒适性可量化为人均换乘面积,衡量换乘设施容纳乘客的能 力,反映换乘设施的拥挤程度。舒适性还体现在信息发布的 及时性和诱导标识的完善性。
(6)安全性
–是体现换乘站使用质量的指标,用来衡量客流组织是否满足 乘客乘降的安全要求以及枢纽内发生紧急事故时乘客的疏散 措施是否有效等,可以用人均对冲点数的倒数来量化。
站厅
表示出入口
• 二.售票组织
1、AFC系统启用后,乘客购票时可选用半自动售票机或自动售票机购票, 在半自动售票机前应组织乘客有序排队购票、充值;
2、车站可利用导流带等设施进行排队组织,排队方向应以不影响其他乘 客通行为宜。当排队乘客较多时,可宣传疏导乘客到自动售票机处购 票。必要时,可使用空闲的半自动售票机预制车票,提髙售票速度, 减少排队长度;
–源头控制法则是通过控制各种流线的流量以达到疏解流线交 叉的目的,减少客流对冲的可能性。
2.内部设施布局的优化 (1)功能布局优化法 • 功能布局优化法是通过调整自动售检票机及客服中心的位置,
来达到合理的布局。 (2)引导法
–引导法主要依据服务信息和导向标志对客流进行引导。
7.4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大客流组织办法
4、 在紧急情况下客流疏散困难。
• 四.换乘站客流组织的评价指标 (1)换乘行走距离
–指乘客完成整个换乘过程行走的平均距离。
北京地铁:地铁新线与新线节点换乘走行时间不宜超3分钟; 岛式双柱车站最小站台宽度不小于12米, 岛式单柱车站最小站台宽度不小于11米, 换乘车站最小站台宽度不小于13米。
站名
• 五.换乘站客流组织的优化 • 1.客流组织运行效率的优化 (1)物理切割法
–物理切割法可以将进出站客流和换乘客流在空间上进行分割, 以减少对冲点。
(2)提高流速法
–通过选用最短径路来提高乘客的走行速度,相对地降低乘客 对车站设施、设备的占用时间,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流线 的流动速度。
(3)源头控制法
3、当列车进站时,应关注乘客安全。
4、列车门开启后,应组织乘客先下后上,请候车乘客站在车门两侧, 待下车乘客下车后,再上车,避免乘客拥堵,提高乘降效率;
5、当关门提示铃响后,应阻止乘客抢上抢下,请其等待下次列车,防止 车门夹伤乘客和影响列车正点发车;
6、当车门关闭后,要观察车门关闭状况,当发现车门或屏蔽门未正常关 闭时, 若由于乘客或物品被车门夹住时,应劝导乘客等候下次列车或 征求乘客同意后帮其完全进入车厢,若为设备原因,应按相关作业办 理程序进行处置;
西直门(13号线换2号线) 宣武门(4号线换2号线) 东直门(13号线换2号线) 西直门(13号线换4号线) 西单(4号线换1号线) 芍药居(10号线换13号线) 复兴门(1号线换2号线) 东单(5号线换1号线) 崇文门(5号线换2号线) 立水桥(13号线换5号线) 西直门(4号线换2号线) 建国门(1号线换2号线) 雍和宫(5号线换2号线) 海淀黄庄(10号线换4号线) 国贸(10号线换1号线) 知春路(13号线换10号线) 四惠(1号线换八通线) 四惠东(八通线换1号线) 惠新西街南口(10号线换5号线) 复兴门(2号线换1号线) 建国门(2号线换1号线) 北土城(8号线换10号线)
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向乘客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保证乘客乘降安全。
• 七.客运组织设备、设施的运用 1.自动扶梯的运用 2.导流辅助设施的运用
• 2.导流辅助设施的运用
7.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客流组织办法
一.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 1.按照换乘地点的不同划分
(1)付费区换乘 (2)非付费区换乘 2.按照线路走向和交织方式不同划分
照设定方向使用。双向闸机可根据客流状况进行调整,调整时须保证 优先满足出站客流需求,同时尽量减少进出站客流的交叉,提髙通行
• 四.乘降组织 1、当乘客到达站台后,应向乘客宣传根据车门标志线的位置排队
等候;
屏蔽门
2、对于没有屏蔽门的车站,应宣传“请站在黄色安全线以内候车, 不要探身瞭望,以免发生危险”;
1. 大客流的定义
大客流是指车站在某一时段集中到达的,客流量超过车站正常客运 设施或客运组织措施所能承担的流量时的客流。
2. 大客流的分类 ①高峰期大客流 ②节假日大客流 ③大型活动大客流 ④恶劣天气大客流
周一至周五: 全日分高、平峰运行:高峰时段 7:45-9:00、17:00-19:00,行 车间隔5分30秒;其他时段为平峰,行车间隔7分55秒; 周六日: 全日分高、平峰运行:高峰时段 11:00-20:40,行车间隔5分 30秒;其他时段为平峰,行车间隔7分55秒;
• 六.雨天的客流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