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13 《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积累新词,正确书写8个字。

2.分角色表演坐井观天,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青蛙和小鸟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板书、理解课题。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根据要求,做游戏“纸筒看黑板”。

师ppt:游戏规则:(1)左手把纸筒放在左眼处(2)右手捂住右眼。

(3)头不能移动,直视前方。

师:通过纸筒,你看到的黑板是什么样子的?拿下纸筒,再看看你刚才看过的地方。

你看出了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纸筒,我们发现,视角不同,看到的范围也就不同了。

今天,有一只小青蛙,坐在了一口井中,仰望天空,它眼中的蓝天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课文有几个段落。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个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2、学生反馈。

(板书:争论天的大小)
过渡:这位同学概括简单明了,以后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概括课文的方法。

3、师:小鸟和青蛙在争论天的大小,那小鸟和青蛙在井的什么位置进行争论的?你从文中的那句话知道的呢?c全班交流:
同学们很善于思考,很会读书,下面,老师送给大家一幅画。

青蛙在哪里?小鸟飞来,落在哪里?“井沿”在哪里?(学生贴图)教师相机引导:桌沿、床沿、帽沿……指导写好“沿”字。

青蛙和小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2)青蛙和小鸟到底在争论什么?(板书:天有多大)
(3)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青蛙和小鸟眼里的天是怎样的呢?(板书:无边无际、井口大)
三、学习课文、深入体会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鸟和青蛙在井沿上发生了争论,那他们是怎样争论的?文中出现了几次对话?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他们的对话。

2、小朋友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特别可爱,老师愿意分享你们丰收的喜悦,谁来说一说,小鸟和青蛙之间发生了几次对话?。

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的3次对话。

1.学习第1次对话:
A点名分角色读,评价读得怎样?
B引导读好青蛙:问的语气。

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

(“一百多里”,一里等于500米,一百多里就是5万多里,说明了什么?飞了很远,点名读出飞得远。

飞了一百多里,没有休息,没有水喝,累吗?渴吗?点名读出累、渴。


C分角色读,齐读,把感受读出来。

2.学习第2次对话:
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又累又渴,青蛙不相信,认为小鸟在说大话,于是,他们就争论起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2次对话。

A同桌分角色争论读。

B学习、出示第2次对话:点2名学生读,评价读。

C大家听出来了吗?青蛙不信小鸟说的话,它对小鸟说:“______。

”小鸟劝告青蛙说:“________。


D刚刚同学们不理解“大话”,现在读了课文,有谁理解了?(吹牛、空话)你是通过文中那句话来理解的?(青蛙认为自己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跟它说天无边无际,所以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
谁有信心读好对话?点名读,教师评价:强调了“无边无际”、“大得很”。

齐读,点小伙伴角色读。

E看配乐视频: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画面,看小鸟是不是在吹牛?(小鸟飞过大海,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沙漠,飞过城市,飞过村庄)看完视频,你知道了什么或想说什么?(小鸟确实飞了很远,它没有说大话,它飞了很多地方)它飞过这么多地方,看到天的边了吗?所以,小鸟会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可是,青蛙相信吗?它也有自己不相信的理由。

3.学习第3次对话:
(1)同桌分角色读。

(2)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理由是什么?(找句子说明)
(3)卷筒实验:
学生模仿老师卷筒实验,点名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是为什么?
老师小结归纳,青蛙坐在井里看天和我们用圆筒看天,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所以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说话。

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会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

(5)现在,你认为是小鸟说得对还是青蛙说得对?为什么?
(青蛙错在:天天坐在井里,见识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还自以为是。


(6)同桌讨论: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它们笑什么?
(7)全班交流:青蛙笑什么?小鸟笑什么?
青蛙笑了,它笑什么?它笑得对吗?
小鸟笑了,它笑什么?它是怎样帮助小鸟的?
(青蛙笑:自己对,小鸟错。

小鸟说大话,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只有井口大,小鸟骗人……小鸟笑:青蛙弄错了,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劝告,还自已以为是,笑它目光短浅,井底之蛙……)
(4)点名读,齐读。

可以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看来,大家对青蛙和小鸟的笑理解得很深刻,谁来把青蛙和小鸟笑着说的话读一读。

四、拓展延伸,明白寓意。

1.青蛙为什么不跳出井口?(推想原因)
2或许青蛙就像你们说的这样,它天天坐在井里不出来,它怎样做才不会弄错呢?你想对青蛙说什么?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怎么帮助它?
3看图(出示:青蛙跳出了井口),跟同桌交流。

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惊呆了,展开你们的想象,青蛙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4、创造想象,读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
___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戴头饰表演续编第四次对话。

用你的声音、表情、动作表演出来。

(设计意图:看图,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采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在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五、总结归纳,深悟寓意
A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揭示寓意
学习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你喜欢课文中的谁呢?为什么?
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像小鸟那样(),才能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只看到了事物的()还以为自己是()。

{板书}: 见识广,见识少
所以我们认识事物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

我们曾学过识字4,当中的哪两个成语与坐井观天一样都表示看问题不全面,目光短浅?管中窥豹,一叶障目。

这样可是不对的。

我们班还有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学好知识,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做一个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人,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哦。

B教师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课文,大家收获可真不少。

是啊,看人看事,要把目光放得远一些,才能看得清,看得准,不要像文中的青蛙那样,坐井观天,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

所以,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要多到外面的世界去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还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你讲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六、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