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小贴士:同步整流可改善反激式电源的交叉调整
率
当选择一个可从单电源产生多输出的系统拓扑时,反激式电源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由于每个变压器绕组上的电压与该绕组中的匝数成比例,因此可以通过匝数来轻松设置每个输出电压。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调节其中一个输出电压,则所有其他输出将按照匝数进行缩放,并保持稳定。
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寄生元件会共同降低未调节输出的负载调整。
在本电源小贴士中,我将进一步探讨寄生电感的影响,以及如何使用同步整流代替二极管来大幅提高反激式电源的交叉调整率。
例如,一个反激式电源可分别从一个48V输入产生两个1 A的12V输出,如图1的简化仿真模型所示。
理想的二极管模型具有零正向压降,电阻可忽略不计。
变压器绕组电阻可忽略不计,只有与变压器引线串联的寄生电感才能建模。
这些电感是变压器内的漏电感,以及印刷电路板(PCB)印制线和二极管内的寄生电感。
当设置这些电感时,两个输出相互跟踪,因为当二极管在开关周期的1-D部分导通时,变压器的全耦合会促使两个输出相等。
图1该反激式简化模型模拟了漏电感对输出电压调节的影响。
现在考虑一下,当您将100 nH的漏电感引入变压器的两根二次引线,并且将3μH的漏电与初级绕组串联时,将会发生什幺。
这些电感可在电流路径中建立寄生电感,其中包括变压器内部的漏电感以及PCB和其他元件中的电感。
当初始场效应晶体管(FET)关断时,初始漏电感仍然有电流流动,而次级漏电感开启初始条件为0 A的1-D周期。
变压器磁芯上出现基座电压,所有绕组共用。
该基座电压使初级漏电中的电流斜降至0 A,并使次级漏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