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硝酸铵

硝酸铵


硝酸铵的历史
• 1659年,德国人J.R.格劳贝尔首次制得硝酸铵。19世纪末期,欧洲人 用硫酸铵与智利硝石进行复分解反应生产硝酸铵。后由于合成氨工业 的大规模发展,硝酸铵生产获得了丰富的原料于20世纪中期得到迅速 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专门建立了硝酸铵厂,用以制 造炸药。60年代,硝酸铵曾是氮肥的领先品种。中国在50年代建立了 一批硝酸铵工厂。 40年代,为防止农用硝酸铵吸湿和结块,用石蜡等有机物进行涂敷处 理,曾在船运中发生过因火种引爆的爆炸事件。因此,一些国家制订 了有关农用硝酸铵生产、贮运的管理条例,有些国家甚至禁止硝酸铵 的运输和直接作肥料使用,只允许使用它与碳酸钙混合制成的硝酸铵 钙。开始时,硝酸铵钙含N20.5%,相当于含硝酸铵约60%。现在含量 增加到含N26%,相当于含硝酸铵75%。
制取硝酸铵
• 工业上采用较多的是加压中和工艺。加压中和在 0.4~0.5MPa和175~180°C下操作,硝酸浓度 为50%~60%,先用氨中和至pH为3~4,以减少 氨损失,再加氨调整到pH约为7,得到的硝酸铵 溶液浓度为80%~87%。回收的蒸汽用来蒸发液 氨或作为真空蒸发硝酸铵溶液的热源。中和得到 的稀硝酸铵溶液,用真空蒸发或降膜蒸发的方法 浓缩到95~99%,然后用不同方法造粒。塔式喷 淋造粒是应用最广泛的硝酸铵造粒方法。
制取硝酸铵
• 硝酸铵的生产方法有中和法和转化法两种。转化法是利用 硝酸磷肥生产过程的副产四水硝酸钙为原料,与碳酸铵溶 液进行反应,生成硝酸铵和碳酸钙沉淀,经过滤,滤液加 工成硝酸铵产品或返回硝酸磷肥生产系统。
中和法的中和反应可以在常压、加压或真空条件下进行。 若有价廉的蒸汽来源,可采用常压中和,以节约设备投资, 简化操作。加压中和可以回收反应热,副产蒸汽,用于预 热原料和浓缩硝酸铵溶液。氨中和浓度为64%的硝酸时, 每吨氨可副产蒸汽约1t。采用真空中和是与结晶硝酸铵生 产相结合的,其设备与硫酸铵生产的饱和结晶器相似。
硝酸铵的历史
• 以后由于掌握了硝酸铵的使用规律,一些 国家如法国、苏联、罗马尼亚、美国和英 国,允许硝酸铵直接用作肥料,但对产品 的安全使用制定了标准。例如:美国肥料 协会规定固体农用硝酸铵的pH不得低于 4.0(10%硝酸铵水溶液的PH);含C不得超 过0.2%;含S不得超过0.01%;含Cl-不超 过0.15%等。
硝酸铵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小 颗粒,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等碱反 应有氨气生成,具刺激性气味。有潮解性易溶于 水,溶水时吸热、易吸湿和结块,产品一般制成 硝酸铵颗粒状。硝酸铵有5种晶型:其代号分别为 α(四面晶系)、β(斜方晶系)、γ(斜方晶系)、 δ(四方晶系)、ε(正方晶系)。每种晶型仅在 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晶型转变时伴有热效应和 体积变化。特别是当环境温度在32.1°C上下变 动时,颗粒硝酸铵会自身碎裂成粉状而引起结块。
硝酸铵的用途
• 硝酸铵加热生成一氧化氮 用这个是不是可 以使封在桶里的食品和空气隔绝 从而减缓 食物腐败。 •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可以用硝酸铵加水保 存新鲜肉等食品和粮食制品,相当于冰箱保 存食品。 • 农业上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枝叶繁茂。
硝酸铵的危害
•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 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虚弱、 无力和虚脱等。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 蛋白血症,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出现紫 绀、头痛、头晕、虚脱,甚至死亡。口服 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 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制取约95%的硝酸铵溶液喷淋,然后进行 干燥和冷却,产品具有多孔结构,有利于吸 油,表观密度为1.29kg/l。制造农用颗粒产 品时,用浓度为99%的硝酸铵溶液喷淋,并 加入调理剂,所得产品的表观密度为 1.65kg/l。农用硝酸铵还可以采用盘式造粒 或转鼓造粒的方法,其优点是颗粒较大, 更适合农业需要,烟尘的危害较小
关于硝酸铵
• 硝酸铵是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小颗粒, 有潮解性化学物品。 • 中文名:硝酸铵 • 外文名:ammonium nitrate • 中文别名:硝铵、镍铵 • 分子式:NH4NO3 • 分子量:80.0434 • 熔点(℃):169.6 • 沸点(℃):210(分解)
关于硝酸铵
• 纯硝酸铵在常温下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或摩 擦均不敏感。但在高温、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 质存在下会发生爆炸,由硝酸和氨反应生成的盐, 是一种重要的氮肥。纯品为白色结晶,含铵态氮 和硝态氮各半。施用于气温较低地区的旱田作物 上,它比硫酸铵和尿素等铵态氮肥的肥效快、效 果好,在欧洲和北美等地使用较普遍,中国北方 也常使用。硝酸铵与燃料油结合在一起,可制成 炸药,应用于军事和采矿等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