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 特殊 化学品性质

常用 特殊 化学品性质

乙醚
乙醚(ethylether),一种醚。

古老的合成有机化合物之一。

无色液体,极易挥发,气味特殊;极易燃,纯度较高的乙醚不可长时间敞口存放,否则其蒸气可能引来远处的明火进而起火。

凝固点-116.2℃,沸点34.5℃,相对密度0.7138(20/4℃)。

丙酮
四氢呋喃
分子量72.11 相对密度(20℃/4℃)0.8892 凝固点/℃-108.5
沸点/℃65.4 闪点(闭口)/℃17.2 折光率(20℃) 1.407
介电常数(25℃)7.58 偶极矩/(10^-30C·m) 5.70,5.67 表面张力/(mN/m) 26.4 黏度(20℃)/mPa·s 0.55 临界温度/℃26.8 临界压力/MPa 5.19
蒸气压(15℃)/kPa 15.2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1) 2.5 燃点/℃321.1
蒸发热(66℃)/(KJ/Kg) 410 爆炸极限/%(体积)2.3-11.8 最小引燃能量/mJ 0.54 比热容: 液体:1.96kJ/kg.K 气体: 1.55KJ/kg.K 蒸发热: 410KJ/kg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乙醚的气味,能溶于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丙酮、苯等有机溶剂,但水溶性较低,有毒,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200ppm,小鼠一次吸入米数致死,浓度65毫克/立方米。

四氢呋喃具有毒、低沸点、流动性好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及精细化工原料和优良的溶剂,四氢呋喃具有广泛的用途,四氢呋喃对许多有机物有良好的溶解性,它能溶解除聚乙烯,聚丙烯及氟树脂以外的所有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对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和叮苯胺有良好的溶解作用,被广泛用作反应性溶剂,有“万能溶剂”之称。

作为常用溶剂,四氢呋喃已普遍用于表面涂料,保护性涂料,油墨,萃取剂和人造革的表面处理,也是制药行业的主要溶剂。

广泛应用于树脂溶剂(磁带涂层、PVC表面涂层、清洗PVC反应器、脱除PVC薄膜、玻璃纸涂层、塑料印刷油墨、热塑性聚氨酯涂层);反应溶剂(格式试剂、烷基碱金属化合物和芳基碱金属化合物、氢化铝和氢化硼、甾族化合物和大分子有机聚合物);色谱溶剂(凝胶渗透色谱法)。

四氢呋喃也是生产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重要原料,并用于天然气加味。


苯的沸点为80.1℃,熔点为5.51℃,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味甜、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易挥发。

苯比水密度低,密度为0.88g/ml,但其分子质量比水重。

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苯也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

乙醇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pH:无资料熔点(℃):-114.1 沸点(℃):78.3 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1.59 饱和蒸汽压(kPa):5.8(20℃)
燃烧热(kJ/mol):1365.5 临界温度:243.1 临界压力:6.38 闪点(℃):13
引燃温度(℃):363 爆炸上限%(V/V):19.0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爆炸下限%(V/V):3.3
主要用途: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及用作溶剂。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小开口铝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DME
二甲醚DME(Dimethyl Ether),简称甲醚。

分子式:CH3OCH3 ,分子量46.07。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有类似氯仿臭味。

密度(20℃)0.661克/毫升,凝固点为-141.5℃,沸点为-24.9 ℃,表面张力为(-10℃)16达因/厘米。

气体粘度0℃时为825×10公斤/米,蒸汽压(20℃)0.52MPa 。

闪点(闭口)-41℃,着火点℃。

自燃点350℃,燃烧热7545卡/克,蒸发热(-24.8℃)为111.64卡/克,比热0.5351卡/克·℃,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3.45~26.7%(体积)。

20℃时,约0.49Mpa下,二甲醚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5.3%(Wt),水在二甲醚中的溶解度为(24℃)7.0%(Wt),甲醚在汽油中的溶争度(25℃)7.0%(Wt),能溶于四氯化碳、丙酮、氯仿、乙酸甲酯等。

二甲醚为弱麻醉剂,对呼吸道有轻微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使皮肤发红、水肿、生疱。

浓度为7.5%(体积)时,吸入12分钟后仅自感不适。

浓度到8.2%(体积)时,21分钟后共济失调,产生视觉障碍,30分钟后轻度麻醉,血液流向头部,浓度为14%(体积)时,经23分钟引起运动共济失调及麻醉,经26分钟失去知觉,皮肤接触甲醚时易冻伤。

空气中允许浓度为400ppm。

二氯甲烷
溶解性溶于约50倍的水,溶于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乙酰乙酸乙酯、环己胺。

与其他氯代烃溶剂乙醇、乙醚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溶
热解后产生HCl和痕量的光气,与水长期加热,生成甲醛和HCl。

进一步氯化,可得CHCl3和CCl4。

无色易挥发液体。

难燃烧。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6.2%~15.0%(体积)。

二氯甲烷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甲醛。

工业中,二氯甲烷由天然气与氯气反应制得,经过精馏得到纯品,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常用来代替易燃的石油醚、乙醚等,并可用作牙科局部麻醉剂、制冷剂和灭火剂等。

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比氯仿稍强,使用高浓度二氯甲烷时应注意。

四氯甲烷
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化学式CCl4。

为无色、易挥发、不易燃的液体。

具氯仿的微甜气味。

并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气味。

分子量153.84,密度1.595g/cm3(20/4℃),沸点76.8℃,蒸气压15.26kPa(25℃),蒸气密度
5.3g/L。

微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

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

DMF
二甲基甲酰胺(DMF)是一种透明液体,能和水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

它是化学反应的常用溶剂。

纯二甲基甲酰胺是没有气味的,但工业级或变质的二甲基甲酰胺则有鱼腥味,因其含有二甲基胺的不纯物。

名称来源是由于它是甲酰胺(甲酸的酰胺)的二甲基取代物,而二个甲基都位于N(氮)原子上。

二甲基甲酰胺是高沸点的极性(亲水性)非质子性溶剂,能促进SN2反应机构的进行。

二甲基甲酰胺是利用蚁酸和二甲基胺制造的。

二甲基甲酰胺在强碱如氢氧化钠或强酸如盐酸或硫酸的存在下是不稳定的(尤其在高温下),并水解为蚁酸与二甲基胺理化性质:无色、淡的氨气味的液体。

分子式C3-H7-N-O。

分子量73.10。

相对密度0.9445(25℃)。

熔点-61℃。

沸点152.8℃。

闪点57.78℃。

蒸气密度2.51。

蒸气压0.49kpa(3.7mmHg25℃)。

自燃点445℃。

折射率1.42817,溶解度参数δ=12.1。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2.2~15.2 % 。

与水和通常有机溶剂混溶。

遇明火、高热可引起燃烧爆炸。

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工业溶剂,医药工业上用于生产维生素、激素,也用于制造杀虫脒DMSO
中文名称:二甲基亚砜英文名称:dimethyl sulfoxide;DMSO 定义:一种氢键破坏剂。

因其抗冻作用,可用于细胞的冻存;因其对大分子的变性作用,用于变性凝胶电泳等。

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含硫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H3)2SO,常温下为无色无臭的透明液体,具有吸湿性的可燃液体,既有高极性,高沸点,非质子,于水混溶的特性,热稳定性好,能溶于乙醇,丙醇,苯和氯仿等大多数有机物,被誉为“万能溶剂”。

沸点:189(760mmHg) 结晶点:18.45 比重:1.1014(20)
闪点:95 燃点:304
规格:优级品、医药级、光谱级、食品级、电子级。

性质:一种透明、无色、无臭、呈微苦味的液体,毒性极低。

它是一种水溶性的化合物,能溶解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甚至对无机盐也能溶解。

液态的二甲基亚砜能高度缔合。

属极性溶剂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对肌体的渗透性。

纯品对金属无腐蚀,含水对铁、锌、铜有轻微腐蚀。

性质稳定,长时间在沸点温度下加热微量分解在碱性状态下可抑制腐蚀或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