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货币供给
一、弗里德曼-施瓦兹和卡甘的货 币供给决定模型
• 对M/H=(C+D)/(C+R)进行变换,可以得到:
D D (1 + ) R C M = H· D D + R C
• 该式是弗里德曼-施瓦兹在分析货币供给量决 定因素时所使用的基本方程式。
二、模型解读
• 这一方程中,决定货币存量的三个因素分别是: 基础货币H;存款与银行准备金之比D/R;存款与 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之比D/C。 • 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基础货币H、还有D/R、D/C H D/R D/C 的变动会导致货币存量M的同比例同方向变动。 后两者的还可以通过求偏导来进行数学证明。 • 上面分析还表明货币量实际上是由三个经济主体: 公众、银行及货币当局共同决定的。
对政府债权净额
• 2.对政府债权净额。 • 指央行购买政府债券或政府向央行信用借 款(透支)。两种方式都可使财政资金增 加,若财政动用了这些资金,基础货币就 注入了流通领域。
对商业银行债权
• 3.对商业银行债权。 • 央行对商业银行发放再贴现贷款和再贷款, 就会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也就是基 础货币的增加。
3、我国的划分 、
• 划分货币层次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照 搬西方国家的作法。我国对货币层次的研究起步 较晚,但发展迅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 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目前划定的货币层 次为: • M0= 流通中现金 • 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 •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它存款
三、基础货币变化的决定因素
• 资产变了,负债当然也要跟着变。所以, 根据上面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基础货 币的变化取决于以下四个资产因素。 • 1.国外净资产。由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和中 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主 要是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变动对基础货币 的变化有重大影响。央行买卖外汇的另一 面就是增减基础货币。
• 基础货币由存款准备金和通货两部分组成, 而通货是中央银行对公众的负债,存款准 备金则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所 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能考察影 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 产 负 债 1.国外净资产 2.对政府债权净额 3.对商业银行债权 4.其它项目净值 资产合计 负债合计 1.商业银行准备金 2.流通中的现金
三、划分货币供给口径的依据及意 义
• 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 时,一般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这 个标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 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划分货币供 给统计口径,一方面的意义体现在对宏观 经济运行进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上,另 一方面的意义体现在这种监控也促使了各 种类型的金融机构相应地做出反应。
2.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 • • • • 因素主要有三个: ①社会公众持有通货还是存款的决策; ②中央银行对银行法定准备的规定; ③商业银行对超额准备的决策。 下面的货币供给模型主要分析这三个决定 因素。
二、货币供应模型
• 1.银行准备总额R。 • 银行准备总额R等于法定准备Rd加超额准 备Re,公式为: • R=Rd+Re • 法定准备Rd等于法定准备率rd乘以存款数 量D,超额准备等于超额准备率re乘以存款 D,所以公式为: • R=rd×D+re×D=D(rd 一、基础货币的定义 • 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 发行的债务凭证,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的 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 H=C+R • 基础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 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 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 通货比率也是存款创造的重要因素: • K=C/D • 该比率越小,表明公众持有的现金越少, 进入银行的货币就越多,能创造的存款也 就越多。
• 在美国,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有区 别,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低于活期存款。 • 定期存款比率对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是反方向 的,也就是总存款中的定期存款比例低,货币货 币乘数就大。反之则反之。具体原因是: • 其一,总存款一定,定期存款比重越大,活期比 重就越小,也就是M1越小(M1=通货+活期存 M1 M1= + 款),当然乘数也就越小。 • 其二,只有活期才能签发支票,才能创造存款货 币,而定期则不能。所以总存款一定的情况下, 采用狭义的货币定义时,定期存款比重越大,M1 就越小,货币乘数也就越小。公式为: • t=T/D • 其中T为定期存款,D为总存款。
二、准备金比率
• 乔顿区分了不同类型的银行和受制于不同 准备金率要求不同类型存款的基础上,将 商业银行的全部准备金划分为不同类型银 行的准备金和不同类型存款的准备金。 • R=r(D+T+G) • r为各种存款的加权平均准备金率,D为商 业银行的私人活期存款、T为私人定期存款、 G为政府存款。
三、通货比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
• M0=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 M1=M0+活期存款(包括邮政汇划制度或 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债券 (包括国库券)
2、美国的划分 、
• 1970年以后,美国银行向全能化、综合化方向发 展的趋势明显加快,金融创新不断出现。这些变 化使得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之间差别 越来越模糊。因此,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具有自 己的特点: • M1A=现金+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 M1B=M1A +所有存款机构的其他支票存款 • M2=M1B +储蓄存款+所有存款机构的小额定期 存款 • M3=M2 +所有存款机构的大额定期存款+商业 银行、储蓄贷款机构的定期存款协议 • M4=M3 +其他流动资产(短期债券、保险单、 股票等)
• 前提:弗里德曼、施瓦兹和卡甘对货币的 分析采用的是广义货币M2的定义,并且不 区分不同类型存款的不同准备金要求。 • 乔顿做了进一步的发展:货币只限于M1、 区分了中央银行成员与非成员、区分了不 同法定准备率的存款。 • 这些区分可以更准确估算货币乘数。
一、货币基数
• 根据乔顿的分析,决定货币存量的要素有 • 一、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 • 货币基数是公众(包括商业银行)所持有 的政府的净货币负债。 • 实际上与基础货币的意思相同。货币基数 只是从来源上说的,基础货币是从使用上 说的。
• 通货C+存款D=货币存量M
• •
通货C+准备R=基础货币H 货币乘数m=M/H =(C+D)/(C+R)
1.货币乘数的定义
• 货币乘数m是货币存量M对基础货币H的比 率,表示货币供应量随基础货币H的变动而 变动,是基础货币转化为货币供应的倍数。 • 在一般情况下,m总是大于1,之所以称为 “高能货币”,是因为基础货币变动1元将 导致货币供应的扩张和收缩超过1元。
四、定期存款比率
五、政府存款比率
• 商业银行对政府的存款也必须保持保证金,而且 与私人活期存款的保证金相同,所以,政府存款 与与私人活期存款之比也是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 之一。 • g=G/D • 将上面4个公式代入
M C+D m= = B C+R
六、货币乘数模型
• 可得下式,也就是说是乔顿的货币乘数模型:
第十章 货币供给
本章重点和难点
• • • • 1.基础货币 2.货币供给模型和货币乘数 3.弗里德曼的理论 4.乔顿的理论
货币供给理论简介
• 1.20世纪60年代后,货币供给理论有了迅 速发展,它研究货币供应是由哪些因素所 决定以及如何决定的问题。 • 2.完整的货币供给理论包括货币供给的决定 理论、货币供给的影响理论和控制货币供 给的决定理论。
本章思考题
• • • • • • • • 一、重要概念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通货比率;准备金比率。 二、思考题 1.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货币乘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3.弗里德曼-施瓦兹模型的内容。 4.乔顿模型的内容。 5.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如何看待我国近年外汇储 备规模的变化?
C rd + re + D
4.货币乘数的说明
• 这个公式表明,货币乘数具体是由社会公 众决定的通货比率(C/D)、中央银行的法 定准备率rd和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re决定 的,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 这三个因素都导致货币乘数的反向变动。
第四节 弗里德曼-施瓦兹和卡甘的 货币供给决定理论
• 他们的理论在货币供给理论中占据着很重 要的地位,是当代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 • 弗里德曼-施瓦兹的分析见诸于他们合著 的《美国货币史》,卡甘的分析在其著作 《1875-1960年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的决定 及其影响》中。他们使用相似的方法,所 以称之为“弗里德曼-施瓦兹-卡甘分析”
第一节 货币供给的口径
• 一、货币供给的范畴和内涵 • 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中货币存在的形态多 种多样。货币应具有价值大、可分割、易携带、 易保存等特点。这样的归纳有其一般的妥当性, 但实际生活更复杂。 • 货币供给是指经济生活中所有形形色色的货币的 集合。现金存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 现代世界经济生活中的货币诸形态日趋一致,而 且还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这种发展也影响 到货币的定义。我国曾将现金发行视作全部货币 供给,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易导致不恰当的货币政策选择。
kD + D m = kD + r (D + T + G ) kD + D = k D + r ( D + tD + g D ) 1 + k = r (1 + t + g ) + k
七、模型说明
• 1.货币乘数m是行为参数r、t和g的递减函数。意 味着商业银行的各种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定期存 款比率和政府存款比率的变化将对货币乘数产生 反方向的影响。 • 2.该乘数模型表明,各行为参数对货币乘数的决 定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互相影响的。 • 3.与弗里德曼等人的模型相比,形式更为简洁明 了,也更接近现实,更便于进行货币量决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