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1)

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1)

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84页例5
教学内容:课本P84,例题5.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以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以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7=5×6=2×8=
5×4=3×4=4×8=
3×7=6×8=9×6=
5×9=7×6=9×3=
二、学习新知
出示课件。

(一)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1、出示例题
二(1)班同学准备去参观科技馆,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理解题意
①读懂题目意思,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

问题:问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

(二)分享过程,感悟解决问题方法。

①怎样解答呢?现在能直接求“坐得下吗?”缺什么条件?
教师说明:只要知道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和总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能不能坐得下,那么,客车有多少个座位。

②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座位示意图,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前面每排4个座位,最后一排有5个,一共有33个座位。

4×7=28(个)28+5=33(个)
方法二:分别算出左边和右边各有多少个座位,再加上最后一列的座位。

2×7=14(个)2×7=14(个)14+14+5=33(个)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③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知道学生和老师一共有32个人,客车有33
个座位,现在你知道客车能坐得下吗?
引导学生比较32个<33个,能坐下。

(三)沟通联系,深化理解。

1、检查:解答正确吗?
2、小结: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呢?
三、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同。


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可以先从问题入手,也可以先从条件入手,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方法。

五、作业:第85页练习二十一,第2~3题、第7题。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方法一:4×7=28(个)28+5=33(个)
方法二:2×7=14(个)2×7=14(个)14+14+5=33(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