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倍的认识》说课稿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说课稿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0页,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

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课件中4个例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前两题,认识“倍”并加深理解。

这两题的练习重点要放在“几个几”到“几倍”的推理上,用看到或摆出的“几个几”解释“几倍”。

第二个层次是第3题,列式计算“是几倍”。

先在图上连线,体会每几个一份地平均分,推理得到“是几倍”;再列式求得有关的倍数。

这道题的练习重点是体会“几里面有几个几”的含义,经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

第三个层次是第4题,在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直接用除法解决问题,体会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是在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表内除法,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学习,学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目标定位
1、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初步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1、练习巩固法。

在应用知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
能使学生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
思考方法的理解。

同时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参与热情,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2、总结归纳法。

通过最后总结归纳教学内容揭示课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
概括归纳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
四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美丽的花坛”着手,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获得
题目的有用信息:蓝花有2朵,黄花有6朵,红花有8朵。

根据这些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花的朵数,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揭示“倍”的概念。

(二)活动尝试、教学例题
1、认识“倍”
根据题目的已知信息,教材呈现分行排列的蓝花和黄花,把它们2朵2朵地
圈在一起,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蓝花有1个2朵,黄花有3个2朵,由此告诉
学生: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

2、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在前面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呈现了分行排列的3朵蓝花和6朵黄花,要求学生照上面的样子先3朵3朵地圈一圈,再填一填,进一步明确:由于黄花有2个3朵,所
以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

分析“1倍”这一概念,强调倍数关系中的那个用来比较的标准量即“看作一份”的那个量,是可变的,是相对而言的;课件呈现一个胡萝卜和六个茄子,让学生认识到6个1就是1的6倍这个概念;紧接着呈现一个茄子和一个胡萝卜,让学生认识到胡萝卜的个数是茄子的1倍;再呈现两个胡萝卜和两个茄子,让学生认识到个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表述为,这一个是另一个的1倍。

(三)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课件上第二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第一行的圆球与第二行的圆球的数量关系,加深
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理解。

进一步明确:大数里
面如果包含了几个小数,大数就是小数的几倍。

其中,习题纸上第1题以看图填空
的形式,让学生圈一圈、填一填,认识到:把4个小月亮看作1份,小太阳就是小
月亮的5倍;两个小笑脸看作一份,心形是它的4倍。

第2题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第
二行三角形的操作,进一步明确:大数里面如果包含了几个小数,大数就是小数的
几倍。

课件上第3题显示2朵蓝花,8朵红花,先让学照样子在图中连一连,再完成
相应的填空,并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用除法求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几倍与除法运算的含义是一致的。

再做两个同类型习题,进一步加深理解。

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设计意图:上述几道题从观察、操作到填空、计算,
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思考,教学要求逐步提高,体现了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不
断加深认识、掌握方法的明确意图。

(四)课堂总结,延伸新课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小朋友们今天学得开心吗?课后或者回家后,到生活中找一找,也用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吧。

整节课的新知识不是老师强加于学生的,是学生通过旧知识的牵引,主动获取的,体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倍”是乘法的重要含义之一,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提供了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认知,去反思,去巩固,去运用,去发展新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地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呈现过程更清晰,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