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的区别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的区别


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二)
• 体现了时代精神,提倡
——人文精神 ——科学态度 ——民主与法制观念 ——国际意识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研制历史课程标准的原则
• • • • • • 革新课程内容,构建新的历史课程体系。 明确初中历史课程目标。 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 倡导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为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空间。 具有可操作性。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 教学大纲的区别
西北师范大学
姬秉新
历史课程标准的涵义
历史课程标准是 历史教材编写、历史 教学活动、历史教学 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 据,是国家管理和评 价历史课程的基础。
研制历史课程标准的背景
•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 要。 •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 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需 要。 • 结构比较
课 程 标 准 教 学 大 纲 课程性质
前言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的
课程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分学段内容要求(有案例)
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建议: n 课时安排 n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n考核与评价
评价建议
实施建议 附录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术语解释 案例
中国史部分:
标准的突破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初 《 初 中 历 史 课 程 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新增 标准》3个学习板 了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 块 共 设 计 23 个 学 史内容,如:“了解中国古代 习主题、107条学 社会尊祖敬宗的传统习俗和古 习范围、227个知 代宗法社会的概貌”、“描述 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了解古代 识点。 的重要节令和民间生活习俗” 世界史部分: 《 初 中 历 史 课 程 标 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准 》 世 界 史 部 分 共 又方便了学生的认知,还减轻 《 初 中 历 史 教 学 大 纲 有3个学习板块,共 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试用修订版)》世界 设 计 21 个 学 习 专 题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初 史部分只有1个学习板块,69个学习范围,124 中历史教学大纲》的差异还在 共设计30个学习专题, 个知识点。 于课程标准新设计了“教学活 包 含 100 条 学 习 范 围 , 动建议”。如中国历史3个学习 127个知识点,(涉及2 版块的23个学习主题共设计了 个带星号的学习专题,8 53条教学活动建议。 条带星号的学习范围)。
课程评价的比较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标准的突破:
教学评估应有于提 1、评价的性质与功能。评价要根据《标准》,运 1、以“教学评价” 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 用科学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 代 替 “ 教 学 评 估 ” , 反 生学习、有利于促进学 的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评价是历史教学环 映 历 史 教 育 发 展 的 一 大 生的发展,评估力求全 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 进 步 。 评 价 具 有 导 向 功 面、客观、合理。 有重要意义。要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 能 、 诊 断 功 能 、 激 励 功 能和促进功能,对改进 对教师的评估,重 功能和促进功能,促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2、评价的主要对象、内容和依据。评价应以学生 教 学 、 提 高 质 量 有 重 要 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 的指导,对学生能力发 为中心,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了解评价方法与 意义。 2、评价应以学生为 展和态度、价值观形成 过程,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的培养上。评估要重视 评价要考察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 中 心 , 引 导 学 生 参 与 评 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 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还要注 价 过 程 , 同时注 意学生 反思和学生对教学的需 意考察其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 的个性差异。 求与反映。通过评估及 握程度作为唯一评价内容。评价以《标准》为依据。 3、评价要考察学生 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3、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应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 历 史 知 识 、 历 史 技 能 的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践性,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 掌 握 以 及 情 感 、 态 度 与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测验、考试、评议、挡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方法 价 值 观 的 变 化 是 否 达 到 对学生的评估,要 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以改进学生学习。 要 求 , 还要考察 学生学 在考查理解知识的同时, 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 4、评价方法建议: 注重其观察事物、分析 根据历史教学阶段性特点,可把评价分为:课堂评 避 免 将 历 史 知 识 的 掌 握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价、单元评价、学期评价、学年评价等。不同阶段的评 程 度 作 为 唯 一 的 评 价 内 容。 评估的形式和手段要多 价,有不同的评价目的、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常用的 样化,应将日常评估与 4、评价方法强调科 评价方法:1、个人代表作品挡案法。2、观察法。3、 期末考试相结合,闭卷 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 活动法。4、学生自我评价法 5、测验法。 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 的统一,避免将考试作 为唯一的评价手段。
课程标准
突破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学习主题 明确; 【内容标准】 2、学生不仅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 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 明白要学习什么, 而且明白要学会 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 什么; 3、具体内容 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标准的提出,有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 利于教学评价; 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 4、关注学习 别。 方式的转变,提 【教学活动建议】 出了可操作的教 1)利用板报建立“历史学习园 学活动建议。 地”。 (2)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 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标准与大纲在内容体系上的比较(案例二)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二十七、两极格局下的 (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1、二战以后的社 【内容标准】 会主义国家;2、欧洲和 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 3、美国的霸权政策;4、 对峙局面的形成。 美苏争霸。 2、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 二十八、第三世界的兴 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起:1、亚洲民族国家的 3、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 兴起;2、非洲独立浪潮; 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 权的斗争;4、亚洲经济 【教学活动建议】 的迅速发展。 1、就某一国际热点问题,举办“时事溯源”专 二十九、世界格局的新 栏。 变化:1、东欧剧变和苏 2、通过查阅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进 联解体;2、世界格局的 多极化趋势;3、世界经 行社会调查等形式,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 济的新变化;4、人类面 题,并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 和社会问题等,写出调查报告,学习从事社会调 临的共同问题。
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三)

通过若干学习主题构建新的历史课程体系,淡 化编年史,大幅度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 鼓励学生根据历史资料,探索历史问题,发展 历史思维; 发展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 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面向 世界的国际意识。


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四)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 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倡导新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的探究新 的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对学习内容只提目标,对具体知识点不 作过多、过细的要求,从而为课程实施 留有较大空间。 ●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评价目标和建议,具 有可操作性。
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一)
•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构建了学习 主题式的课程体系。
学习主题的确定遵循以下原则: ——注意历史发展的时序和学习内容 的内在联系; ——强调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贯彻少而精和探究式学习的原则; ——注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二)
• 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对历史内 容提出了三种层次的学习要求:
标准与大纲在内容体系上的比较
大纲的内容体系: 标准的内容体系:
标准在内容体系 上的突破:
较完整的历史学 构建了学习主题式的 科体系,把课程内 课程体系,把课程内容 容分为中国古代史、 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世 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界史; 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 中国古代史仍是王 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 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 朝史体系; 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 课程内容仍显繁琐。
标准与大纲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
• 大纲的能力目 标: 培养历史思 维能力;增强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与他人合 作和参与社会 实践活动的能 力。 • 标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 个感知力世道积累历史知 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 解历史的过程;能够对历 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 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 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 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 共同探讨问题等。
标准与大纲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
• 大纲的知识目标: 了解重要历 史事件、历史人 物、历史现象及 历史发展的基本 线索,理解重要 的历史概念,认 识人类社会不同 历史时期的主要 特征及其发展趋 势。 •标准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 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 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 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陈述 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 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 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 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 论的能力等。
标准与大纲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
标准在课程目标上的突破:
• 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 来,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 • 在思想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 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 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 目标明确,比大纲更具操作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