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
三、中国历1949)设置的草创阶段。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开始(1949—1966).从模 仿苏联到独立探索时期。
第三阶段,“文革“时期(1966—1976),倒退、混乱时期。
第四阶段,重新探索时期(1976—198I)。 第五阶段,20世纪最后20年的中学历史课程设置变革(1981— 2000)。
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一词的出现 唐•孔颖达《五经正义》里为《诗经· 小雅· 巧言》的“奕奕寝庙, 君子作之”句注疏时.首次使用了“课程”一词。他写道:“教 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宋•朱熹《朱子全书· 论学》中亦多处使用课程一词.如“宽着限 期,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英文中,课程(curricuIum)一词源自拉丁语.原意为“跑道” (race—course)。据此,课程常被理解为“学习的进程” (course of study)或“学习的路线”,即“学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程, 也可以指学校提供的所有学程。
二、21世纪历史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
1.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的变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l世纪教育价值取向的论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文件中概括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为:学会认 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学会认知;拿握认知的工具——学会学习、能够认识世界——有尊严地生活、 终生与科学为伴——愿意不断学习。 学会做事: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能够应付各种事情,包括意想不到的 事情,一生都在不断工作和不断学习中度过。 学会共同生活:倡导”地球村”概念,认识自己和理解他人的反应,为实现 共同目标而努力。 学会生存: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养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 意识,具有判断能力。
四、历史课程标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第一,从课程改革的大背景看,《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有 着明显的不同。
第二,从课程标准开发运行的机制看,即从制定课程标准体制结构的变化 看,《历史课积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也有极大的不同:
第三,从课程标准的作用看,两者有异也有同。
第四,从课程标准的结构看,两者完全不同。 第五,从课程实施者的角度看,《历史教学大纲》着力于教师的教,对于 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有具体的规定。 第六,从课程设置的类型看,《历史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特点。
2.世界主要国家历史教育改革的趋势与特点 (I)韩国 (2)美国 (3)欧洲各国 (4)日本 综合而言,各国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为: (1)在课程概念 上有了新的认识;(2)在内容选择上注重“精选”; (3)在学习 目标上”以质取胜”;(4)在教学方式上提倡“学生中心”。 世界范围内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为: (1)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课程评价上,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 造性等方面的作用。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以上各国历史课程标准所显示的内容 看.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教学观念,都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思考题:简述中国历史课程设置的沿革。 比较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