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淅川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范文

淅川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范文

淅川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施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抓住重点,扎实工作。

经过县扶贫办、项目实施乡(镇)村的艰苦努力和有关部门、龙头企业的紧密配合以及贫困村群众的积极参与,完成1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全县共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12个,总计投入资金301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改善了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一)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

我县安排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77个,投资253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整合资金1633万元,群众自筹298万元。

①硬化乡村主干道、次干道及入户道路共计31公里,解决了0.86万人交通难问题;
②建设安全饮水工程102处,铺设输水管道26600米,解决了0.57万人饮水困难;③建成沼气池520座,配套“三改”520户,改善了贫困村的生态环境;④架设输电线路37.7杆千米;
⑤建垃圾收集池37个;⑥修建引水渠4条,长10800米;⑦
栽植风景树44600株。

(二)提高了贫困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投入资金481万元,建村级文化站、卫生室、连锁超市各12个,加强了农村公益卫生服务能力,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移风移俗,树立健康文明的乡风乡俗。

(三)社会帮扶力度加大。

全县共组织23个单位,抽调干部65人,组成12个工作队,帮扶11个乡镇12个村1057户贫困户。

据统计,全县帮扶投入资金70余万元,帮助贫困农户获得贷款1100万元;扶持513户贫困农户发展种养项目,同时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共1240人次。

通过开展县、乡(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活动,共带动解决了986户的温饱问题,增强了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和信心。

(四)群众脱贫致富意识明显增强。

通过宣传发动、挂钩帮扶,激发了贫困群众要发展、要脱贫、要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主动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新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

县、乡党委政府把贫困村扶贫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基础工程来抓,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部门、乡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实行定人员、
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定考核、定奖惩。

一是领导到位。

在扶贫项目实施中,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关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

二是宣传到位。

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召开会议等方式,使扶贫政策家喻户晓,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三是督查到位。

成立了项目监督组,按项目进度计划进行适时督查,县政府原副县长李廷伟多次深入项目区指导工作,县政府办副主任、扶贫办主任刘双伟经常亲临施工现场督导进度,检查质量,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四是检查验收到位。

项目竣工由乡、村会同群众代表进行初步验收,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会同财政局进行检查验收。

五是服务到位。

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积极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资金、物资等协调服务。

加强乡村扶贫队伍培训,提高他们为贫困群众服务能力。

(二)落实制度,严格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县级报账等项目管理制度,确保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二是县、乡扶贫部门严格要求,把整村推进工作与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整村推进工作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工作载体和重要工作目标,规范和健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档案材料,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整合资源,合力攻坚。

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各负其责,规范施工,提高综合效益,全面推进扶贫开发进程。

同时,大力开展单位挂钩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实行挂钩扶贫。

各扶贫挂钩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实行脱贫计划制定到户、帮扶责任人“结亲”到户、扶贫项目因户制宜确定到户,为贫困群众稳步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级领导和部门领导结合扶贫攻坚对贫困户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实实在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强基固本,增强能力。

我县坚持扶贫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精神文明建设和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相结合。

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社会事业进展水平,集中力量扶持贫困农户,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缺口大。

贫困村需要建设项目较多,投入资金缺口大,贫困群众自筹能力差,部门项目资金投入不足,有的项目实施难度大。

建议上级继续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项目资金的投入,以有效改善贫困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
进贫困农户的有效增收。

(二)乡村道路缺乏后续资金养护。

一些路段因水毁等原因又出现了“行路难”。

建议上级拨付一定后续管理资金,县、乡各级进一步探索完善了村道路的管理和养护制度。

(三)整合资金难度较大。

主要是“块块”难于协调“条条”的政策规定,致使整合某些部门的资金难于操作。

建议省、市人民政府制订一个关于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整村推进贫困村的政策性文件,为整合资金、整合力量、加大整村推进的资金投入力度提供政策依据。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