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欣赏复习题(2011.6)2011-06-20 18:13 | (分类:默认分类)1、世界文化的基本框架世界文化指人类从有史以来至今所创造的文化总体,可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作大致划分。
第一阶段:古代文化:四大文明古国(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中国)。
第二阶段:世界文化轴心期(印度、中国、波斯、希腊-希伯来)。
第三阶段:近古至现代的世界文化(印度-东南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欧美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
2、“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文化,从广义上说就是人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说,文化特指人类所创造、积累的精神财富。
一般说来文化有三个层次,外层文化是物质形态;内层文化是心理层次;中层文化是心物的结合部分,包括社会制度、法律、意识形态等。
文化的外层、中层、内层,也就是器物、制度、心态三个层面。
文化是一个整体,每个层面相互渗透。
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在于,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
文明是一种衡量尺度。
可以分出不同的发展阶段来。
文化是具体的历史事实,只有不同的时代、地区、民族特色,而没有高低之分。
不同的文化特色具有深刻的内在合理性,正确的态度是对各种文化传统持尊重的态度、兼容并包。
理解首先来源于了解。
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一方面,而文化具有不同的时代、地区、民族特色。
3、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期”理论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以公元前500年左右为中心,在北纬30度上下,不同的民族文化经过长时期的积淀,同时达到临界点,产生了最伟大的思想家: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印度的释伽牟尼及其他思想家,犹太的先知,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先秦诸子百家。
他们洞察了世界的本质规律,提出了关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完整学说并记载下来,形成了人类文明的元典。
他们的思想是至今为止全部人类文明的核心。
此后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飞跃,无一不是从轴心期寻求精神资源。
4、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从意志力极强而且具备足够条件的人之中挑选出一些人来培养成为全国民众中的精神贵族。
选择的标准在于:具有追求真理的意愿和准备为之而接受任何牺牲的精神,以及对精神世界孜孜不倦的追求。
其本质特征应是品德高尚、个体精神的永不衰竭和才华横溢。
精神贵族与社会贵族不同。
精神贵族与附庸的区别在于:前者会昼夜不停思考并为此形销体瘦,后者则要求工作与自由时间分开;前者敢冒风险,静听内心细微的声音,并随着它的引导走自己的路,而后者则要别人引导,要别人为他订下学习计划;前者有勇气正视失败,而后者则要求在他努力之后就有成功的保证。
5、埃及的历史分期BC3世纪的历史学家曼内托将托勒密时期之前的埃及古代史划分为31个王朝、7个大的时代。
分别是:早王朝时代(第1、2王朝)、古王国时代(第3~6王朝)、第一中间期(第7~10王朝)、中王国时代(第11、12王朝)、第二中间期(第13~17王朝)、新王国时代(第18~20王朝)后王朝时代(第21~31王朝)。
27、31王朝为侵入埃及的波斯人所建立,又为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灭,亚历山大死后其部下将领托勒密·索勒尔建立托勒密王朝,埃及进入希腊化时代。
BC30年罗马占领埃及,古埃及历史结束。
6、埃及的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古代帝王陵墓。
大型金字塔一般建于古王国3至6王朝,位于开罗西南的3 座吉萨大金字塔最为著名,分别为埃及第4王朝的胡夫、卡夫勒、孟考勒三位君主所建。
胡夫金字塔最大,由10 万劳力历时30 年建成,被列为世界7 大奇观之首,在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一直是世界最高建筑。
金字塔外观庄严宏伟、内部结构科学,显示了古代不可思议的高度科技水平与精湛的建筑艺术,是古埃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象征。
7、埃及神话中“原初之水”的观念原初之水是古埃及各地区早期神话的共同信仰。
赫尔摩坡里斯系统对此表述最为完善。
大意为原初之水以男女八位神的形象分别表现四种特性:众神之父努与配偶神努涅特表示“深渊”;无限空间神海赫与海亥特表示“无边”;黑暗神凯库与凯开特表示“黑暗”;隐形神阿蒙与阿蒙涅特表示“不可见”。
从原初之水中浮现“原始丘”,太阳神拉诞生于其上。
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中则称众神之父努用汗做神,用泪做人。
“人”一词在古埃及语中即与“泪”同源。
8、埃及的奥西里斯神话奥西里斯是埃及大地之神凯布与天之女神努特的长子。
他教会埃及人耕地,使之从蒙昧进入文明,遭到其弟恶神塞特忌妒。
塞特用计将他装入箱子扔进尼罗河。
奥西里斯之妻伊西斯历经艰辛找到箱子,不幸又被塞特发现,将奥西里斯的尸体肢解为14块扔到各地。
伊西斯寻遍埃及,终于收集全部碎尸,做成第一具木乃伊,并用法术使奥西里斯复活成为冥界之王。
奥西里斯之子荷鲁斯(霍尔斯)为父报仇,战胜塞特,成为人间之王。
9、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世界7 大奇观之一。
相传为新巴比伦极盛时期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王后按照家乡米堤亚山区景色所建的阶梯花园,满栽奇花异草,有山间小道与流水小溪,工程技艺精湛。
由于花园高出宫墙,给人悬于空中之感,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
但关于其来历也有其他说法。
2世纪尚存,后坍毁。
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巴比伦城遗址时找到了空中花园遗址。
10、“哈拉巴文化”的时代、特色及发现印度最早的文明,约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由达罗毗荼人在印度河流域创造。
20世纪20年代首先发掘出哈拉巴遗址,故以此命名。
物质文化方面,已开始使用青铜器、以牛作畜力,建筑楼房及排水系统,城市经过统一规划为卫城与下城两部分,并普遍建筑两到三层的楼房。
精神文化方面,已有对大地母神、动植物神、祖先神灵与生殖器的崇拜信仰,有了浸浴仪式、土葬风俗,趺坐冥想的修行方式。
哈拉巴文化信仰、风俗对之后的印度文化有重要影响。
11、婆罗门教的三大教义婆罗门文化的三大教义:1吠陀天启。
吠陀意为“知识”、“启示”,是婆罗门教主要经典,狭义吠陀指《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4部本集,广义则包括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解释著作以及相关学问“吠陀支”,被认为是神启示给人的经典、一切知识与智慧的来源。
2祭祀万能。
祭祀作为最重要的宗教仪式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婆罗门的主要职责之一。
3婆罗门至上。
梵天以原人普鲁沙的双唇创造婆罗门,双手创造刹帝利,腿膝盖创造吠舍,双脚创造首陀罗;婆罗门最高贵,种姓界限严格不可逾越。
12、释迦牟尼的身世与成道的经历,印度原始佛教的四大圣地释迦牟尼出身于印度摩揭陀国的迦毗罗卫国,本名乔达摩·悉达多,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妻耶输陀罗,子罗怙罗。
摩耶夫人途径蓝毗尼,在娑罗树下生下释迦牟尼。
此地阿育王曾建石柱,玄奘也曾到过。
今天尼泊尔政府已将蓝毗尼作为圣地加以建设保护。
悉达多王子在幼年的时候就习惯沉思,世间生老病死促使他思索如何解脱。
他二十九岁出家修行,苦行六年之久但徒劳无功,悟到苦行无益,于是沐浴洗去六年积垢,受牧女乳糜供养,在毕钵罗树下,发誓不证无上大觉,宁可此身粉碎,终不起座。
终于在一天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获得了彻底觉悟而成佛,此地被称为菩提伽耶。
佛悟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收五比丘;后来建立僧团,一生游行教化四方,晚年在拘尸那伽娑罗双树下逝世,当地国王与弟子为佛举行荼毗仪式并收集舍利。
1923年缅甸佛教徒在此重修了舍利塔,印度政府为纪念佛涅槃二千五百年曾对此圣地予以修复建设。
13、佛教的“缘起论”佛教的根本教义就是缘起论。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即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缘起有十一个意义:1无作者义,2有因生义,3离有情义,4依他起义,5无动作义,6性无常义,7刹那灭义,8因果相续无间断义,9种种因果品类别义,10因果更互相符顺义,11因果决定无杂乱义。
十一义可以归纳为四个观点:一,无造物主,二无我,三无餸,四因果相续。
无造物主是否定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
无我是指有情是种种要素的聚合体,而任何要素又是刹那刹那依缘而生灭着的,所以没有固定的独立的“有情”在支配着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
无常是指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
因果相续的意义是:世间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同时的或者异时的互存关系。
世界就是由时间上无数的异时连续的因果关系,与空间上无数的互相依存关系组织的无限的网。
无常与无我的教义是佛教一切法的总法则,称为法印。
14、朝鲜的檀君神话。
檀君是传说中朝鲜的民族始祖、古朝鲜国的开国国君。
据《三国遗事》等史书记载,古时一虎一熊想变为人,向天帝桓因之子天神桓雄祈求。
桓雄令其在山洞中修行,只以大蒜与艾蒿为食物。
虎未能经受考验而失败,熊通过考验化作美女,桓雄与熊女结合生檀君。
檀君于公元前2333年建立古朝鲜国,定都阿斯达(平壤)。
传说中檀君建国的10月3日被定为朝鲜的民族节日开天节。
15、日本的伊奘诺、伊奘冉神话伊奘诺尊、伊奘冉尊二神是日本诸岛、诸神的创造者。
他们受天神命令,站在天浮桥上将天沼矛伸入海中搅拌,矛尖滴水凝成能吕岛。
降临岛上后建立八寻殿并立国中之柱,绕柱旋转而结为夫妇,生岛十四,生神三十三,最后生火神时伊奘冉去世。
伊奘诺去黄泉国探望,看到妻子死后面貌恐怖,大惊而逃。
伊奘冉派黄泉鬼女追赶被击退,于是追至黄泉比良坂。
二神相隔巨石立誓正式诀别。
伊奘诺尊回人间进行修禊仪式,诞生众多神灵,最后诞生的是三贵子:天照大神、月夜见尊、素盏鸣尊。
16、日本三神器的名称与来历在《古事记》所载日本神话中,素盏鸣尊被父神驱逐后到高天原向姐姐天照大神辞行,为证实自己不怀恶意,口含天照所佩八尺琼勾玉化出三位女神。
素盏鸣尊大闹高天原,天照大神受惊躲进天岩户,思金神等以八咫镜对准岩窟洞口,天照看到镜中自己身影,感到好奇而探出身来。
素盏鸣尊离开高天原后在鸟发斩杀了八歧大蛇,从大蛇尾中取出锋利无比的草薙剑献给天照大神。
三神器在天照大神之孙番能迩迩艺命受命降临时被携带到人间,此后成为历代天皇即位时的神圣象征。
17、日本神话的复合型特色第一、神话的基本因素、结构、意蕴是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如关于世界的划分“高天原、苇原中国、黄泉国”未体现日本海洋环境特色。
第二、分别受到不同文化影响。
如中国中原神话、昆仑山系统神话、东北亚通古斯民族神话、印度神话等影响。
第三、尽管如此,仍然很具有民族原创性。
如素盏鸣尊的故事就很有日本原创性特色。
18、佛教大规模传入中国的时间与背景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自古以来有如下六种说法:一、先秦;二、秦朝;三、汉武帝时期;四、西汉末;五、西汉末东汉初;六、东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