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文化史专题复习要点

世界文化史专题复习要点

启蒙思想家的“自由”观
卢梭:《社会契约论》(1762)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问题:如何改造社会,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才能恢复和保障人们在不平等社会中丧失的自由和权利?
答案:人民同由人民自己组成的政治共同体缔结契约,组建民主共和国;国家根据“公意”进行统治。由于人民是主权者,如果执政者滥用职权破坏社会契约而损害人民的公共利益,人民就有权取消契约;当人民的自由被暴力夺去时,人民就应当用暴力把它再夺回来。
社会纽带:传统、道德和宗教。
社会有机体论:强调社会的有机性质、社会政治制度的成长性。
保守主义的奠基者:埃德蒙·伯克(1729-1797)
1790年发表《法国革命随想录》(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
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批判
抨击法国大革命对于自由的蹂躏、对财产的践踏
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原因:
近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渊源于英、法两国的先进思想(精神食粮)
“三最”:封建专制最典型、社会矛盾最尖锐、危机最深刻
启蒙运动的全盛:18世纪
拉开帷幕,著名科学家丰特涅尔(1657-1757)。担任巴黎科学院秘书长达40年
20年代开始,逐Biblioteka 开展,伏尔泰、孟德斯鸠等40年代以后,推向新高潮,“百科全书派”
第三个专题:工业文明时代的文化多元
思考题
保守主义:基本内涵、代表人物
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特点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比较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湖畔派、撒旦派
鲁本斯、贝尼尼、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凡尔赛宫、
一、激荡的社会思潮
工业文明时代的降临
新、旧社会制度更替(政治革命)
传统社会、现代社会转型(工业革命)
“如果司法权不同行政权分离,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定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法国政治文化:激进、共和制度。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共和国剃刀。
美国政治文化:多元、一部宪法
第二个专题:理性时代的启蒙文化
内容提要”
理性、启蒙
启蒙时代、理性时代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
“理性”与“启蒙”释义
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政治思想
《哲学通信》(1734年),“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遭查禁,罪名:“违反宗教、妨害淳良风俗、不敬权威”。
抨击封建专制,盛赞英国革命后取得的成就
尖刻抨击天主教会:“两足禽兽”、“文明恶棍”
“如果没有上帝,那么也有创造出一个来”
倡导自然权利学说,主张“开明专制”
其他作品:
历史著作:《查理十二史》、《路易十四时代》;
“他为卡拉、拉·巴尔、西尔文、蒙拜依洗刷了耻辱。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的理性飞速发展;他为我们的自由铺平了道路。”
伏尔泰的墓位于卢梭墓的一侧。他的心脏装在一只盒子里,存放在巴黎的国家图书馆里,托盘上刻着伏尔泰生前的一句话:
“这里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法兰西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
广义的政治文化:不仅包括政治态度、信仰、情感等心理方面,还包括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第三种观点:包括政治心理、政治价值,也包括政治思想、政治理论。
2、西方政治文化的传统
契约理论、有限责任政府
人权、民权与君权
生命、自由和财产权(追求幸福)
政治权利的保障(宪政原则、法治)
公权与制衡
个人主义与社会责任
3、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
出路:推翻暴政
影响
法国大革命中的“圣经”、革命的思想武器
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这场革命(指法国大革命),卢梭是导师。”(罗伯斯庇尔)
如果没有卢梭,便没有法国革命。(拿破仑)
“百科全书派”
名称的由来
众多启蒙思想家的集合体
以狄德罗(1713-1784)为中心
编写情况
1745年应邀主编百科全书,定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
强调要藉此改变人们现存的思想方式,让它成为一个介绍科学知识、破除宗教迷信、反对封建专制的巨型炸弹。
1751年,第1卷正式出版,1780年全部出齐,共计35卷。
影响
汇集了当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
借助科学成果对抗宗教迷信,通过民主理想反对专制统治,沉重打击封建势力,对民众进行深入持久的启蒙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启蒙运动一直持续到大革命前夕
伏尔泰:启蒙运动中的领袖、导师和泰斗
“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雨果)
“如果17世纪是路易十四的世纪,那么,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确确实实没有人能够更好地体现那个充满生机、璀璨光辉的时代。”
“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撒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称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大灾难
从政治、宗教、伦理三方面全盘否定大革命。
欧陆的保守主义:梅斯特尔(1751-1821)
《对法兰西的思考》
称颂君主政体,“唯一稳定的政府形式”。
大革命中的混乱与流血归咎于理性主义者对基督教的抛弃。
检讨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基础——启蒙运动,强调民族传统、对内心情感的制约。
信奉独裁保守主义(伯克自由由保守主义)
孟德斯鸠
与伏尔泰并驾齐驱,大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
著述
《波斯人信札》,1721年化名发表
《罗马盛衰原因论》,1734年发表
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1748年)
分析了共和、君主和专制三种政体各自的特点
斥责专制政体,赞誉共和政体,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政体。
最重要的贡献
发展了国家和法的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
文艺复兴与启蒙
宗教改革与启蒙
科学革命与启蒙
早期启蒙思想家:
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
《利维坦》(Leviathan),1651年
国家起源的契约学说
“自然状态”(公有)→“战争状态”(争夺财富)→缔约建立国家
财产的占有和国家的存在结合在一起
积极意义
政治学说创立于革命时期,反封建
社会思潮:自由主义(Liberalism)
一种政治学说,强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
政治的中心问题是保护、促进个人的自由
为保护个人自由免遭他人侵犯,政府是必需的;但政府本身可能构成对自由的威胁(government, "a necessary evil"))。
政府的主要任务:消除限制性的障碍,如贫困、疾病、歧视等。
英文:Age of Enlightenment(启迪、教化)
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
Lumière:光明、阳光;伟人、杰出人物。
Lumières:智慧、知识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个人权利与统治者的权力(君权)
人权与主权
西方的自治传统
人性预设与制度安排: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James Madison)
4、西方政治文化的初步奠定
西方文化的源头:两希文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罗马法律、犹太教
英国政治文化:传统、保守、渐进、特权(王权、贵族)与民权(议会)、大宪章、议会之母、内阁制、两党制。宗教旗帜下的革新。权利法案。
自由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意志,而尤其在于不屈服于别人的意志。自由还在于不使别人的意志屈服于我们的意志;如果屈服了,那就不是服从公约的法律了。做了主人的人,就不可能有自由。——卢梭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
启蒙思想家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
如何理解“18世纪是启蒙的世纪”?
波里比阿:盛赞罗马政体中的权力相互配合与制衡(执政官、元老院、保民官)。罗马兴盛之因。
西塞罗的《共和国》:主张共和政体应兼备君主、贵族、平民三种政体的优点,是三者的互相结合和相互纠正。
洛克的分权学说
《政府论》中专章论述
立法权、联邦权(外交事务权)、行政权
立法权高于一切,其它权力由其派生并受其支配。
立法权也非无限制,立法者不能以立法权废除公民的财产权,也不能把立法权转让给他人。
评价:近代分权学说的开创者;三权划分不够科学;未论及制衡
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
《论法的精神》
近代分权学说的完成者
“三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制衡(checks & balances)
孟德斯鸠论“三权分立”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围绕《百科全书》的编写,团结了思想领域内一切反封建的斗士。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与“百科全书”
启蒙思想中的“三权/分立”理念
分权理论的渊源
柏拉图的《理想国》:“混合政体”是最好、最稳定的政体(综合了君主政体的智慧和德性、民主政体的自由)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政体的三要素: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和审判机能。
——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1784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