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史1. 巫术:巫术观念来自于原始的灵魂观念原始人认为世界万物都有灵魂,某些具有特殊能力的人通过特定的仪式可以与灵魂对话,并通过控制灵魂来达到人想要的目的,这些仪式就是巫术活动。
巫术有两种逻辑,第一是诱发某事发生,第二是避免某事发生。
巫术是原始宗教的一种重要形式,一类是狩猎(战争)巫术,一类是丰产巫术。
2. 图画文字:又称图画记事,它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没有读音,只有表意,常被刻画在树皮、石块、骨头、皮革或人造器皿上,在新石器时代大量出现。
3. 面具:在祭祀和舞蹈中常用的一种工具。
面具不是一种化妆技术,而是把人的灵魂输送到另一个世界去的运载工具。
面具的形象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肖像型、变形型、象征型、结构型。
4. 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了一种文字系统,人们用削尖的土棒、木棒在泥板上刻画出文字符号,形状很像木楔,楔形文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其符号可以分为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符号,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楔形文字成为西亚各国通用的国际型文字,并对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公元前后,这种文字逐渐失传。
5. 空中花园:又名“悬苑”,是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爱妻所建。
底部呈正方形,边长120m,高达25m。
这座凝结着古巴比伦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伟大建筑在公元前3世纪遭到毁灭,迄今已荡然无存。
它以精巧的构思,丰富的想象以及独特的防漏水和灌溉技术而闻名于世,被后人列为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6. 吠陀:是以诗歌为主要形式的文学作品,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期的印度诗集,共四部分,反映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期,印度的社会情况对于人们的了解和研究古代印度的经、社、文和风俗习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的文体形式和各种神话传到的印度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7. 《五卷书》:是民间故事、寓言集,因共有5卷而得名。
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
它的宗教色彩较淡薄,主要反映城市居民的思想与情趣。
它主要宣扬在尔虞我诈的人世如何应付复杂的环境,谋取物质利益,故有“世故教科书”之称。
《五卷书》中的一些故事对以后的世界文学名著产生很大影响。
8. 桑奇佛塔:是现今印度留世最大、最著名的佛塔。
它原是供佛,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圣物的地方,位于今中央邦首府博帕尔的桑奇城。
桑奇大塔与四座塔门牌坊吸收了波斯、希腊建筑与雕刻艺术。
9. 阿旃陀石窟:印度佛教石窟群。
阿旃陀石窟的雕刻从题材上分佛教造像、装饰纹样。
其中佛教造像可分早中晚3期,由于风华严重,早期雕像以很难辨识,中期雕刻手法趋于成熟,壁画是阿旃陀石窟中最为人们瞩目的艺术,被认为是印度古代壁画的重要代表。
阿旃陀石窟的雕刻和壁画艺术,对以后印度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巨大作业,而且随着佛教的传播对其他国家的美术也有很大影响。
10. 犍陀罗艺术:1世纪至3世纪在犍陀罗形成了艺术中心,被称为犍陀罗艺术。
它致力于佛像的塑造,形成了与早期佛教艺术不同的特点。
汲取了古希腊、罗马艺术的精华,其艺术特点是姿态生动、线条简练等。
犍陀罗艺术实际上是东西文化交融的产物,它对中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的佛教艺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1.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就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地方。
其特点是规模宏伟、治稳朴实、用大块的石料建成。
12. 卡纳克神庙:始建于古国王时期,一直持续到托勒密时代。
卡纳克神庙是一个复杂的庙宇建筑群,其中最杰出的建筑是2号和3号门楼间的圆柱殿,这是埃及最大的柱殿,风格与古罗马的圆柱殿相近。
13. 泰姬陵: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城近郊的亚穆纳河南岸。
莫卧儿王朝皇帝沙杰汗为爱妃蒙泰吉。
马哈尔所建,始建于1632年到1653年完成。
陵区南北长580米,宽305米。
14. 卢克索神庙:兴建于新王国时期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呈长方形,共用151根石柱,其中有14根圆柱组成的宽大走廊,柱头犹如绽开的纸草花。
建筑气势雄伟,技艺精湛,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
15. 荷马史诗:反映公元前11-9世纪,希腊氏族制瓦解时期的长篇叙述史诗,相传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是由古代民歌、神话和英雄传说发展而成的。
包括《伊里亚特》《奥德赛》两部作品。
这部史诗结构严谨,形象鲜明,对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其中《伊里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有12110行,这两部史诗最初可能只是基于古代传说的口头文字,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其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古代史诗。
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它在历史、地理等方面也提供给后人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度到奴隶制社会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多方面很高的价值,这也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
16. 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年—公元前456年)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
生于雅典附近,处以悲剧作家和诗人著称外,他还是一位爱国者,参加过抗击波斯的战争,在马拉松战役中负伤,后又参加萨拉朱斯战役。
曾创作70部悲剧,完整传世的作品有7部,其代表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波斯人》等。
他的作品洋溢着民主精神和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马克思给予高度评价《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17. 帕特嫩神庙:代表了雅典建筑最辉煌的成就,全部工程从公元前447年到公元前432年完成,均以大理石建造。
这是祀奉雅典娜女神的庙宇。
整个建筑气势雄伟、庄严、和谐。
帕特嫩神庙的遗迹至今尚存,成为古希腊灿烂文明的象征。
18. 古希腊柱式: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长时间集中在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上,这些处理都集中在这些构建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
公元前6世纪,他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就是古希腊柱式。
古希腊柱式有多利多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三种形式。
19. 维吉尔:(公元前70—公元前19年)是罗马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主要作品有《牧歌》《农事诗》《伊尼阿特》。
长篇史诗《伊尼阿特》是模仿“荷马史诗”写成的,它的主题是歌颂凯撒和屋大维及其祖先的光辉业绩,抒发罗马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
自问世后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对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20. 万神殿:建于哈德良统治时期,是罗马神庙建筑的典型代表。
万神殿前部采用希腊式的柱廊,上半部为半球形圆顶,这种穹隆式的圆顶使得整个大殿显得宏伟和高深莫测。
21. 科罗西姆大剧场:弗拉维王朝时修建的,约建成于80年,其遗迹至今犹存,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
这是一座椭圆形建筑,可表演角斗和斗兽,也可灌水表演海战场面。
是现代体育场的雏形。
整个建筑结构合理,外观宏伟,达到了力与美的高度统一。
22. 普劳图斯:(公元前254年—公元前184年)是罗马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完整作品传世的喜剧作家。
相传曾创作130部作品,有21部流传至今。
他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创作技巧,用生动、幽默的对话来展开剧情,更接近于近代戏剧。
其代表作有《一坛黄金》《孪生兄弟》《俘虏》等。
普劳图斯的戏剧对以后欧洲戏剧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莎士比亚、莫里哀等戏剧大师从他的作品中吸取的创作的灵感和养料。
23. 威尼斯画派:威尼斯画派偏重歌颂生活的艳丽和奢侈,以其丰富的色彩和明亮的光线而著称,特别是线条柔美的裸体是画家们喜爱的题材。
柔和的线条、绚丽的色彩、欢乐的气氛、甜美的形式是威尼斯画派的特点。
代表人物是乔尔乔内和提香。
24. 哥特式建筑:于12世纪末起源于法国北部,以后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地。
哥特式建筑的杰出代表有法国的夏特尔教堂、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等。
哥特式建筑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装饰艺术的发达,色彩浓艳的玻璃是构成哥特式主教堂整体效果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有高耸的尖塔,尖形拱门,拱窗,墙壁较薄,窗户较大。
25. 波提切利:(1444--1510)是继马萨乔之后佛罗伦萨著名的画家,其代表作《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反基督教传统精神的,它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世俗的人文主义倾向。
波提切利尽量让绘画题材从宗教故事中解脱出来,使艺术创作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26. 提香:(1482--1576)是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
出生在威尼斯卡多莱,全名提香?韦切利奥,师从乔凡尼?贝利尼。
代表作有《乌比诺的维纳斯》《洒神的狂欢》《听琴的维纳斯》《人间的爱和天上的爱》等。
他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威尼斯。
27. 塞万提斯:(1547--1616)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
他出身小贵族家庭,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熏陶。
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
描绘西班牙的社会生活,对资本主义封建社会作出了现实主义的反映,讽刺了中世纪的封建骑士思想的荒唐和危害。
提倡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最早欧洲的长篇小说之一。
28. 古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流行于西欧的一种资产阶级文化思潮,由于它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都是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典型,因而有“古典主义”之称。
注重理性,要求文学语言规范化,文字样式格律化,放事情节合于情理,简洁明白,在戏剧方面要求遵守“三一律”。
18世纪末浪漫主义兴起后,古典主义逐渐衰退。
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有英国诗人弥尔顿,法国剧作家高乃依、拉辛和莫里哀。
29.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建筑盛行于西欧源于古希腊,圆顶、柱廊雕刻成为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代表人物有贝尼尼,把建筑、雕刻、绘画,结合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代表作《多利多之泉》。
30. 伦勃朗:(1606--1669)是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画家,一生在贫困中度过,卖画是他生活的主要来源。
他绘画的特点是善于用光线的明暗对比来突出主题,描绘人物的性格,使造型具有厚实感。
是欧洲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
代表作有《夜巡》《杜尔普教授的解剖学课》等。
31. 洛可可绘画:是用来表示盛行于18世纪法国的一种艺术风格。
在绘画方面的突出特点是,反映宗教生活题材的画明显减少,而反映世俗生活尤其是上流社会女性的绘画十分流行,女性裸体画成为洛可可画派艺术的主要内容。
这一绘画风格显得娇媚浮华,缺少精神内容和深刻性。
洛可可绘画的主要代表是华多、布歇和佛拉戈纳尔。
32. 鲁布斯:(1577--1640)出生于德国赛根。
鲁本斯被人们誉为欧洲画坛的“无冕之王”。
是欧洲第一个巴洛克式画家。
他的画题材广泛,一生约画了2000幅油画,题材的广泛性也是历史上少有的。
他的创作以对生活的赋予诗意的表现来歌颂生活,线条流畅,多以爱情为主题。
他的著名作品有《爱之园》《帕里斯的裁判》《大地于海洋的结合》。
33. 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下半期德国兴起的一次文学运动,它追求个性解放,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反抗情感,强调文学的民族性,作品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代表有歌德、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