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1.(201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pH 11=【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1-+=⇒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 【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2.(2010全国卷1)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 磷消耗掉314mL 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 3与PCl 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 .1:2B .2:3C .3:1D .5:3【解析】设n(PCl 3)=X mol, n(PCl 5)=Y mol ,由P 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①;由Cl 元素守恒有3X+5Y=(0.314×2)/22.4≈0.028……②,联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故选C【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点评】本题是个原题,用百度一搜就知道!做过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见的据元素守恒来解方程法,还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电子守恒等多种方法,此题不好!(2010重庆卷)12.已知()()()22H g Br l 2HBr g ;72kJ/mol.H +=∆=- 蒸发1mol Br 2(l )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 ,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 为A .404B .260C .230D .20012.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计算。
由已知得:Br 2(l)=Br 2(g) H =+30KJ/mol ,则H 2(g) + Br 2(g) = 2HBr(g);H = -102KJ/mol 。
436+a-2×369=-102;a=―200KJ ,D 项正确。
(2010福建卷)12.化合物Bilirubin 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尝试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 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 2.511min mol Lμ--和2.01mol L μ- B 2.511min mol Lμ--和2.51mol L μ- C 3.011min mol Lμ--和3.01mol L μ- D 3.011min mol L μ--和3.01mol L μ- 解析:本题考察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第8秒与第4秒时反应物浓度差△C 为1011min mol L μ--,t ∆为4秒,所以在4~8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511min mol L μ--,可以排除CD 两个答案;图中从0min 开始到8min反应物浓度减低了4倍,根据这一幅度,可以推测从第8min 到第16分也降低4倍,即由1011min mol L μ--降低到 2.511min mol L μ--,因此推测第16min 反应物的浓度为2.511min mol Lμ--,所以可以排除A 而选B 答案:B (2010上海卷)21.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氨水和NaOH 溶液,各加入10mL 0.1 mol·L -1AlCl 3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多B .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C .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D .甲中和乙中的沉淀可能一样多答案:BD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
根据氢氧化铝的性质,其能溶于氢氧化钠但不溶于氨水,故此加入时,两烧杯中生成的都是氢氧化铝沉淀;相同体积相同pH 的两溶液中的溶质氨水大于氢氧化钠,当两者均不足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氨水过量,氢氧化钠不足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氨水过量,氢氧化钠恰好时,生成的沉淀一样多;氨水和氢氧化钠都过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可知BD 正确。
解法点拨:此题解答时,选用的是讨论法,其多用在计算条件不足,据此求解时需要在分析推理的基础上通过某些假设条件,加以讨论才能正确解答;故此在应用讨论法解题时,关键是先要分析条件与求解问题之间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
(2010上海卷)22.由5mol Fe 2O 3、4mol Fe 3O 4和3mol FeO 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纯铁1mol 并在高温下和Fe 2O 3反应。
若纯铁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混合物中FeO 与Fe 2O 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A .4:3B .3:2C .3:1D .2:l答案:BC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计算知识。
分析题给混合物和高温下发生的反应,可知当Fe 2O 3+Fe=3FeO 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6molFeO 、4molFe 2O 3,则FeO 与Fe 2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当发生反应:Fe 2O 3+Fe+FeO=Fe 3O 4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2molFeO 、4molFe 2O 3,则FeO 与Fe 2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当两反应均存在时,FeO 与Fe 2O 3的物质的量之比处于两着之间,故BC 可能。
知识归纳:极端假设法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把复杂问题假设为处于理想的极端状态,站在极端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使其因果关系显得十分明显、简单,从而迅速地作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比如此题中我们就假设了两个极端,首先确定两个极端,然后确定范围,最后选择。
(2010江苏卷)5.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11L0.1mol?L -的43NH NO 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A NB .1mol 羟基中电子数为10A NC .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 2I 转移的电子数为6A ND .常温常压下,22.4L 乙烯中C H —键数为4A N【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①考查22.4L/mol 的正确使用;②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内容。
A 项,无论4NH +水解与否,根据元素守恒;B 项,1mol 羟基中有9A N 个电子;C 项,在该反应中,每生成3mol 2I ,转移5A N 个电子;D 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Vm 不为22.4L/mol 。
综上分析得知,本题选A 项。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A N ,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
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2010四川理综卷)12.标准状况下VL 氨气溶解在1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 ),所得溶液的密度为p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 ,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1722400/22.422.4p V V =++ B. ()17/1000W c ρ=C. ()17/1722400W V V =+D.C=1000V ρ/(17V+2240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
考生只要对基本概念熟悉,严格按照基本概念来做,弄清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等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可。
(2010全国卷1)27.(15分)在溶液中,反应A+2B C 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0.100/c A mol L =、()0.200/c B mol L =及()0/c C mol L =。
反应物A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
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2)实验②平衡时B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 的浓度为____________;(3)该反应的H ∆_________0,判断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反应进行到4.0min 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实验②:B 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③:C 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②使用了(正)催化剂;理由:因为从图像可看出,两者最终的平衡浓度相同,即最终的平衡状态相同,而②比①所需要的时间短,显然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由影响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可知是加入(正)催化剂;③升高温度;理由:因为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不可能是改变压强引起速率的改变,又由于各物质起始浓度相同,故不可能是改变浓度影响反应速率,再由于③和①相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平衡时浓度更小,故不可能是改用催化剂,而只能是升高温度来影响反应速率的(2)不妨令溶液为1L ,则②中达平衡时A 转化了0.04mol ,由反应计量数可知B 转化了0.08mol ,所以B 转化率为%0.40%100200.008.0=⨯;同样在③中A 转化了0.06mol ,则生成C 为0.06mol,体积不变,即平衡时C(c)=0.06mol/L(3) H ∆﹥0;理由:由③和①进行对比可知升高温度后A 的平衡浓度减小,即A 的转化率升高,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升温是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H ∆﹥0(4)从图上读数,进行到 4.0min 时,实验②的A 的浓度为:0.072mol/L,则△C(A)=0.10-0.072=0.028mol/L ,1min)(007.0min0.4/028.0/)()(-∙==∆∆=L mol L mol t A C A υ,∴B v =2A υ=0.014mol(L·min)-1;进行到4.0mi 实验③的A 的浓度为:0.064mol/L :△C(A ,) =0.10-0.064=0.036mol/L ,1min)(009.0min0.4/036.0/)'()'(-∙==∆∆=L mol L mol t A C A υ,∴C v =A υ=0.0089mol(L·min)-1 【答案】(1)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 的浓度未变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 的浓度减小(2)40%(或0.4);0.06mol/L ;(3)﹥;升高温度向正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4)0.014mol(L·min)-1;0.008mol(L·min)-1【命题意图】考查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部分,一些具体考点是:易通过图像分析比较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具体因素(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平衡浓度的计算,H ∆的判断;以及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的全方位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