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含详细解析)

【化学】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含详细解析)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答案:A解析: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 项正确。

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2.(09安徽卷1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答案:A解析:由电解总反应可知,Cu参加了反应,所以Cu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石墨作阴极,阴极上是溶液中的H+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A选项正确;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选项错误;阳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生成,D选项错误。

3.(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612622C H O +6H O -24e =6C O +24H ↑ C .放电过程中,+H 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2C O 气体22.46L答案:B解析:A 项,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会变性,所以A 错;B 项,负极是葡萄糖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 对;C 项,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应向正极移动,所以C 错;D 项,消耗1mol 氧气生成1mol 二氧化碳,标准状况下体积是22.4L ,D 错。

4.(09浙江卷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 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

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 +的高分子材料。

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Li+2Li 0.3520.8522N iO L i N iO −−−→←−−−放电充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 -=Li +B .充电时,Li 0.852N iO 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C .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D .放电过程中Li +向负极移动答案:D解析:A 项, Li 从零价升至正价,失去电子,作为负极,正确;B 项, 反应逆向进行时。

反应物只有一种,故化合价既有升,又有降,所以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正确;C 项, 由于Li 可以与水反应,故应为非水材料,正确;D 项,原电池中阳离子应迁移至正极失电子,故错。

5.(09广东理科基础34)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 .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答案:B解析:锂离子电池可以充用,再次使用,属于二次电池,A 项正确;铜锌原电池中铜为正极,故电流为铜流向锌,而电子是由锌流向铜,B 项错;电池的实质即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 项正确;Zn 失去电子生成Zn 2+,故作为负极,D 项正确。

6.(09福建卷11)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322Fe I +-+222Fe I ++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 3+被还原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 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答案:D解析:乙中I -失去电子放电,故为氧化反应,A 项正确;由总反应方程式知,Fe 3+被还原成Fe 2+,B 项正确;当电流计为零时,即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可证明反应达平衡,C 项正确。

加入Fe 2+,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Fe 2+失去电子生成Fe 3+,而作为负极,D 项错。

7. (09广东化学10)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 2(OH)3Cl 覆盖在其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B .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C .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D .生成Cu 2(OH)3Cl 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答案:BC解析:锡青铜属于合金根据合金的特性,熔点比任何一种纯金属的低判断A 错;由于锡比铜活泼,故在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锡失电子保护铜,B 正确;潮湿的环境将会加快金属的腐蚀速率,C 正确;电化学腐蚀过程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属于化学反应过程,D 错。

8.(09广东化学1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 溶液或NaOH 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NaCl 溶液或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 2+2H 2O +4e -=4OH -B .以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 +3OH --3e -=Al(OH)3↓C .以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 保持不变D .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答案:A解析: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或中性, 该燃料电极的正极发生反应为:O 2+2H 2O +4e -=4OH -,A 对; 铝作负极,负极反应应该是铝失去电子变为铝离子,在氢氧化钠的溶液中铝离子继续与过量的碱反应生成偏铝酸根,因此负极反应为:Al +4OH --3e =AlO 2——+ 2H 2O ,B 错; 该电池在碱性条件下消耗了碱,反应式为4Al +3O 2+4OH -= 4AlO 2——+ 2H 2O 溶液PH 降低,C 错;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出来经过外电路流到正极,D 错.9.(09北京卷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B .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C .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22O +2H O +4e 4O H =D .工业上电解饱和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2C l -2e =C l ↑ 答案:A10.(09上海卷13)右图装置中,U 型管内为红墨水,a 、b 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 .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2+-→Fe2e Fe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答案:B11. (09上海理综11)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

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

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

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④答案:A12. (09天津卷10)(14分)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

下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用a、b 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

(3)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为。

(4)该电池工作时,H2和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提供电能。

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

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Ⅰ.2Li+H2∆2LIHⅡ.LiH+H2O==LiOH+H2↑①反应Ⅰ中的还原剂是,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

②已知LiH固体密度为0.82g/cm3。

用锂吸收224L(标准状况)H2,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比为。

③由②生成的LiH与H2O作用,放出的H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答案:(1)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由a 到b(2)222444H O H e H O --+-=或22222H O H e H O --+-= (3)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附2H 、2O 分子数,加快电极反应速率(4)①L i 2H O ②11148或-48.7110⨯③32解析:本题考查电化学知识。

(1)原电池的实质为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总反应为2H 2 + O 2 =2H 2O ,其中H 2从零价升至+1价,失去电子,即电子从a 流向b 。

(2)负极为失去电子的一极,即H 2失电子生成H +,由于溶液是碱性的,故电极反应式左右应各加上OH -。

(3)铂粉的接触面积大,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4)I.Li 从零价升至+1价,作还原剂。

II.H 2O 的H 从+1降至H 2中的零价,作氧化剂。

由反应I ,当吸收10molH 2时,则生成20molLiH ,V=m/ρ=20×7.9/0.82 ×10-3L=192.68×10-3L 。

V (LiH)/v(H 2)= 192.68×10-3L/224L=8.71×10-4。

20mol LiH 可生成20mol H 2,实际参加反应的H 2为20×80%=1.6mol ,1molH 2转化成1molH 2O ,转移2mol 电子,所以1.6molH 2可转移3.2mol 的电子。

13.(09全国卷Ⅰ28)(15分)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 5.00%的NaOH 溶液、足量的CuSO 4溶液和100g 10.00%的K 2SO 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1) 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 2SO 4浓度为10.47%,乙中c 电极质量增加。

据此回答问题:①电源的N端为极;②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③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④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g;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甲溶液;乙溶液;丙溶液;(2)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答案:(1)①正极②4OH--4e-=2H2O + O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