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郎织女 (2)

牛郎织女 (2)

《牛郎织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两条线索,掌握主要情节。

2.认识牛郎织女的传说
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绘声绘色地向别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认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
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理解作者在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

教学重点:1、掌握主要情节。

2、认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
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难点:1.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2、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
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表现了当时
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

牛郎织
女的传说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
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本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
读来琅琅上口。

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改写成课本剧,促使学生细读课文,推敲语言,理解形象,体会情感。

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