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观察记录与分析【三篇】
观察目标
为了协助小班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从入园的第一天起,
老师就引导他们:“需要上厕所的小朋友请主动叫老师,老师帮他提
裤子”。
一段时间后,绝大部分的孩子养成了好的入厕习惯,唯独王
舟语。
“老师,好臭。
”随着西西的声音,我走到了舟语的身边,脱
下裤子一看,原来是她把大便拉在了裤子里。
因为是刚开学,我觉得
小朋友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
谁知,第二天,当所有的小朋友都坐好
准备学本领时,一股臭味传到了我的鼻子里,于是一个个地检查,发
现又是她。
此后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发现:她每天不是把大便拉在
裤子里,就是小便解在裤子里,甚至一天出现两到三次这样的情况,
有时是吃完早餐后、有时是喝完牛奶后、有时是户外活动时、甚至有
时是吃午饭时。
观察分析
根据平时的观察,我反思如下:
1.是不是小朋友统一上厕所时,她顾着玩没上?
2.还是自己不会脱裤子?
3.还是老师提醒的次数少了?
4.还是舟语的语言发展比同年龄段的小朋友迟一些,不太会表达?可户外活动时、玩积木时、做游戏时,她与同伴交流的特别开心,有
说有笑的。
5.还是性格胆小,害怕老师,无论什么都不敢说,也不敢与老师
交流?
采取措施
根据上面的问题,我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以下措施:
1.每次上厕所,老师都帮她脱裤子、提裤子。
2.一天中,老师多提醒她几次。
3.老师每天主动亲近她,或拉她的手,或抱抱她,或发现闪光点竖大拇指表扬她、或奖励小红花等,消除她害怕老师的心理。
4.与家长交流和沟通孩子每天在园的生活习惯,家园携手共同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入厕习惯。
获取成效
1.生活自理水平增强了:每次入厕,会自己脱裤子、提裤子了。
2.老师与她交流,能够与我们对话了。
3.大、小便解在裤子里的现象少了。
4.家长配合老师教育的积极性高了。
【篇二】
观察背景:
角色游戏是小年龄孩子表现生活的游戏,在游戏中能够产生很多的互动。
今天的角色游戏开始了,琪琪和楠楠来到了娃娃家,戴上了妈妈和哥哥的牌子。
“妈妈”抱起了娃娃,给小床整理,哥哥则在一边看着,一会儿帮忙,一会儿进入厨房,开心的玩起了“过家家”游戏。
游戏行为实录:
“我是妈妈,你是哥哥,妈妈给宝宝穿衣服,你自己到厨房里去烧饭好吗?”妈妈琪琪对哥哥楠楠商量道。
“我不会呀,烧饭应该是妈妈的呀。
”哥哥楠楠显然很不愿意。
妈妈说:“我们是一家人呀!我现在没空啊,我要给宝宝穿衣服,她要上学了呀。
”“那等爸爸回来烧嘛!(扮演‘爸爸’的孩子正好去吃饼干了)。
”我上去参与他
们的游戏:“我来做客啦!好饿呀!”。
妈妈和哥哥开始愣在那里,
后来哥哥反应快让我请坐。
“妈妈”这时也停止整理,来到厨房胡乱
的抓起一个水果和一种蔬菜就放在小碟子里给我示意让我吃,还提醒
我说:“这些是假的,不能放在嘴里吃的,要假装吃。
”我笑着做了
一个假装吃的动作:“啊呜、啊呜”。
我请妈妈和哥哥也坐下,大家
一起笑着“吃”东西了。
行为反思:
3-4岁的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十分突出,模仿是这个时期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得行为习惯。
例如:模仿爸爸妈妈照顾宝宝得样、烧饭的动作等。
一般孩子认为烧饭是妈
妈的事情,所以当妈妈提出让哥哥做时,哥哥百般不情愿。
这样就容
易在游戏中产生冲突,将游戏僵持。
教师适时的进入,能够协助幼儿
缓解矛盾,以自己小客人的身份提醒和丰富游戏情节。
指导与调整:
这个阶段幼儿年龄小,虽然容易将假想和实际相混淆,把一些娃
娃家的造型逼真的玩具当作真的放入口中。
但随着生活经验的逐步丰富,一些孩子也意识到这是游戏,是假的食物(游戏中妈妈提醒我不
能吃是假的)。
在游戏评价中,老师能够提醒幼儿:不能把玩具放入
口中,即不安全又不卫生。
【篇三】
早饭后孩子们自如的进入了活动区,泽宇来到了美工区,随手拿
起了盒子里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然后甩来甩去不知道要做什么。
一辰和思语也来到了美工区,她们也分别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皱纹纸颜色,还拿了一张画有小树的底纸,原来她们是要用手中的皱纹纸搓成球,在画有小树的纸上贴上果子。
因为是套餐式材料,所以盒子里已
经摆放好了双面胶、皱纹纸。
一辰和思语分别动手制作起来,还念念
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
泽宇看了一下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
头思考,不过他还是没有动手撕纸。
这时候他发现我在一旁,马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