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3、在图片中加入具有特殊效果处理后的文字,
文字必需是自己的”名字“
4、完成后提交到服务器http://192.168.3.4
*注意保存为jpg或gif格式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课内课外知识的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提高了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发展了同学们的信息素养,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恰当的方式来突出主体,有利于学生在规划中抓住主要矛盾,为调动学生有效进行探究、创作提供保障。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开展小组协作。通过交流与协作得到相互启发,使学生巧于手,明于心,述于口,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聋哑艺术家表演的舞蹈震惊全场乃至全国,大家知道这个节目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这个节目就是千手观音,我们来欣赏一下图片。(图片欣赏)
[教师活动]
1、请大家比较老师拍的照片和真正的千手观音照片,哪个更漂亮?为什么?
使学生对成绩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会的地方进行反省,查找原因,以便更正,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需改进之处
图片素材的加工和处理是多媒体作品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图片素材收集完成后紧接着要完成的事。本堂课以“千手观音”游戏为背景构建情境,重现图片素材的采集过程,并以图片素材的合成活动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完成实际任务,体验图像素材加工的方法和独特魅力。将图像素材加工的一般步骤作为课堂任务的主线,教师适当的引导与分析,学生探索完成合成的步骤和方法,从而初步掌握简单图像处理的具体方法,怎么多的内容,在这一堂课中,形成了满堂灌的形式,需改进。
标准
本课是《信息技术基础》中信息获取的一部分,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能够根据任务需求,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本校
指标
加工信息:
学生具有简单使用多媒体信息来呈现主体、表达个体创意和思想的能力。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片素材加工的一般过程和常见图像处理软件;能利用Photoshop完成图像的选取、移动、自由变换等基本操作;
需对内容进一步的该进,使其学生容易接受。
信息技术学科组
2010-1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本节是教材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中第一单元“信息的加工”里的“图片信息的加工”一节,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所获取的图片素材进行各种设置、修改与加工,掌握图片素材再加工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本节的内容应主要侧重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互相协作上。由于对上课学生的不了解、学生前导知识不具备和各省教材的不统一,这堂课未严格按照本教材的结构体系设计,而是重新加工,将涉及的知识点打乱再分配,力求学生能利用合适的图片处理工具和技能,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课堂任务。
过程与方法
了解图像素材加工的一般步骤,并以此为主线探索研究,逐步理解图片素材的合成方法,最终能利用Photoshop初步完成合成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图像处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科学求是、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品质;教育学生尊重他人,遵守道德规范;
教材
分析
计划
学时
2课时
教学
重点
利用图片处理工具完成图片素材合成的具体操作;
教学
难点
图片素材中合适部分的选取;
教学
方式
任务驱动、启发式、讲授式
学生学
习方式
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媒体
准备
网络教室、多媒体软件,各种电子表格
课前
准备
数码相机;学生操作时可能用到的图像素材库;Photoshop工具箱中工具具体说明与使用演示录像;相关作品上交和评价系统;多媒体教学机房。
(2)确定作品的艺术风格。
2.组长根据组内成员所掌握知识情况进行分工
[教师活动]
围绕主题创作
1.指导并调控课堂气氛;
2.投影展示学生完成任务情况。
[学生活动]
1.展开小组创作:根据组内分工进行照片美化、在网上搜索背景并加工;
2.组间交流协助;
3.师生交流反馈。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将各组的照片汇总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相册;
课后活动
1、用手机或其他方式采集一张自己的照片
2、从教科书中带的光盘中取以下目录中的
素材加入到照片的底层,作为背景:
光盘:/main/相关素材/图片/精致边框
光盘:/main/相关素材/图片/动物世界
光盘:/main/相关素材/图片/实用底纹
光盘:/main/相关素材/图片/拾叶回忆
光盘:/main/相关素材/图片/网页背景
[学生活动]看到那么多漂亮的相册,纷纷切切丝语,我们也将能自己设计并制作相册了?
[教师活动]
全班共同制作一个漂亮的相册,每个小组选择一张照片进行设计(每张相片分两个设计,包括照片的修饰、背景、相框)。
具体要求:
1.照片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充实、积极向上。
2.每张照片要求都为6×6寸大小,方向不限。
3.技术要求:在制作电子相册时应该使用文字、图片、艺术字等多种方式。
《信息技术基础》
《图片信息加工处理》课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课程
信息技术(必修)
学年
2009年~2010年
上课时间
2010年1月
上课周数
2
章节
第三章第1.2节
图片信息加工处理
授课班级
高一(16、17、18、19)班
授课教师
课程
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程
内容
3、本节课完成了什么学习任务;
4、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掌握了哪些知识;
5、本节课培养了哪些能力。
四、教师总结
图片素材的加工和处理是多媒体作品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图片素材收集完成后紧接着要完成的事。重现图片素材的采集过程,并以图片素材的合成活动为主体,运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完成实际任务,体验图像素材加工的方法和独特魅力。
学情
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就学过word文档的图片插入、图片调整及艺术字插入等操作,图片信息加工与表达中的知识内容,是学生在熟练掌握word中图片插入、调整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又是以后选修网络技术应用部分中网页制作的基础。特别是在电子相册制作过程中,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制作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能很好的通过教师提供的网站获取知识,有一定合作意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或网络上接触过图像处理的具体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以前学习过诸如“画图”类的图像处理软件,熟悉工具箱中工具的使用,能比较熟练的利用“画图”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
2.组织学生展示本组作品。
[学生活动]
1.两名同学将各组作品链接到一起;
2.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作品,并说出设计上的创意及思路。
三、综合活动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开展组间互评;
2.指导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填写评价表。
[学生活动:交流与讨论]
1.各组同学互相点评其他组作品;
2.填写组内与组间评价表和个人总结。
4.评价格的重要依据是“创新”和个性张扬。
[学生活动]
明确学习任务:
1.分组(共分8小组,每小组4人)并选择组长;
2.确定每组作品主题,每人明确本组具体任务。
[教师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规划,并为每小组提供原始照片和评价标准。
[学生活动]
1.规划设计作品
(1)选择制作工具(Photoshop)和呈现形式;
2、那我们就可以想办法把照片进行合成,使它更好看,比如背景替换。
3、设想一下,我们按照什么顺序来实现上面的效果?
4、其实这也是图像素材处理的一般过程。
5、要真正完成图像的处理,我们还需要一个合适的工具,大家知道哪些图像处理工具啊?常见图像处理软件介绍,引出Photoshop。
二、新内容
[教师活动]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几个漂亮的相册,来引导学生通过利用现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如何设计组合自己的照片?
优化
设计
记录
本节课再现图片素材获取、加工的整个过程,以图片素材处理的一般过程为主线,图片素材的简单合成为主体任务,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画图”软件知识迁移,探究性学习,激励学生对遇到的实际问题勇于探索和尝试,适当时候加以讲解与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第一个图片合成作品。并使学生在图片合成的过程中,对图片素材处理的一般过程有感性的认识,对图片素材加工的相关软件具体使用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和实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