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空维修技术

航空维修技术

到跑道旁草坪地带; 提前在草坪上而未在主跑道上着陆; 着陆时使两个或更多的轮胎爆裂 在跑道上因刹车滑行而导致飞机一
定程度的损坏
8.3 重着陆检查
超重着陆 飞机以最大设计着陆重量(MLW)以
上的重量着陆,该种着陆称之为超 重着陆。
8.3.2重着陆检查方法
重着陆检查分为第1阶段和第1I阶段, 如果按第1阶段检查未发现损坏,则 不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果I阶段检 查中发现了损坏或故障,则必须按 相应机型维修手册的第II阶段完成检 查。
损伤。
8.3.3重着陆检查的项目
三、主起落架 ①检查轮胎是否损坏; ②检查轮子是否裂纹; ③检查减震支柱是否漏油; ④检查减震支柱门和连接装置是否变形、
裂纹或是否有其他的损坏; ⑤检查轴颈和减震支柱是否裂纹和螺栓
是否变形;

8.3.3重着陆检查的项目
三、主起落架 ⑥检查轴颈附加接头是否变形或裂纹; ⑦检查阻力支柱是否变形或裂纹; ‘ ⑧检查轮轴架位置控制机构及连接装置
是否变形、裂纹或是否有其他损坏迹象;
⑨检查轮轴架梁是否变形、裂纹或是否 有其他损坏迹象;
⑩检查起落架及起落架支撑结构是否漆 层碎裂或裂纹。
8.3.3重着陆检查的项目
四、前起落架 检查前起落架包括: ①检查轮胎是否损坏; ②检查轮子是否裂纹; ③检查减震支柱是否漏油; ④检查减震支柱是否变形、裂纹及漆层剥落; ⑤检查前轮舱是否翘曲、掉漆、裂纹以及特
一个屏蔽体所具有的三种衰减作用
反射损耗R:因为空气与金属交界阻抗的 不相同而使得入射能量被屏蔽体表面所 反射,其衰减作用与金属厚度无关;
吸收损耗A:当入射能量通过屏蔽体时被 吸收衰减
多重反射损耗B:当入射能量通过屏蔽体 内部到达屏蔽体另一面,由金属与空气 交界阻抗不同引起的反射衰减
屏蔽效率S:S=R+A+B
第八章 非正常事件
By : Zheng GU Aircraft and Engine Maintenance Department
Civil Aviation College of Guangzhou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机务系 顾铮
第八章 非正常事件
8.1 雷击检查 8.2 HIRF穿透后的检查 8.3 重着陆检查 8.4 飞行经过严重紊流区的检查
8.2 HIRF穿透后的检查
内部发射源: 日益增加的电子设备改变了飞机本
身的电磁环境,增加了电磁干扰;
为了减少飞机重量,使用了大量的 非金属复合材料,这就降低了屏蔽外部 发射源的辐射能力;
外部发射源: 包括以地面为基地的军用系统、通
信、电视、无线电、雷达和卫星中继发 射机,移动发射源如:舰船、其他飞机
别靠近轴颈和阻力支柱支撑接头的前轮舱腹板 紧固件是否拉脱或丢失; ⑥检查起落架及起落架支撑结构是否漆层碎 裂或裂纹。
8.3.3重着陆检查的项目
五、机身 检查飞机下后方机身结构是否有触地迹
象。
8.4 飞行经过严重紊流区的检查
飞行时的颠簸主要是由于空气的不 规则的垂直运动,使飞机上升下沉。
一个屏蔽体所具有的三种衰减作用
在近区,电场的反射损耗大于磁场的 反射损耗;
在低频,吸收损耗较小,屏蔽作用以 反射损耗为主;到高频端,随着频率的 上升,吸收损耗增加得很快,而反射损 耗却随着频率的上升而下降,这时屏蔽 效能以吸收损耗为主。
在屏蔽体较厚时,由于吸收损耗较大, 到达屏蔽层另一面的频率能量很低,这 时候多重反射损耗的影响很小。在屏蔽 体很薄或频率很低时,吸收损耗很小, 必须考虑多重反射损耗。
8.1.2雷击检查方法
三、雷击检查的主要区域
①飞机外表面; ②静电放电器; ③燃油系统活门; ④综合驱动发电机(IDG)及相关导线; ⑤飞机尾部的液压接头; ⑥无线电系统; ⑦导航系统;
⑧搭铁带。
8.2 HIRF穿透后的检查
HIRF: High Intensity Radiated field 高能辐射场(或高能辐射区)
8.3 重着陆检查
重着陆分类:
硬着陆 高阻力/侧超荷着陆 超重着陆
8.3 重着陆检查
硬着陆
无论何时,虽然飞机本身重量低于 最大设计着陆重量(MLW),但飞机 在着陆接地时垂直加速度过大,接 地载荷超过了该机型给定的限制值, 这种类型的着陆就是硬着陆
8.3 重着陆检查
高阻力/侧超荷着陆: 飞机从主跑道刹车滑行或超程滑行
即使对于设计很好且具有正确接地良 好屏蔽措施的系统,仍然会有干扰能 量传导进入该系统,只有通过滤波器 才能使干扰信号减少到满意的电平上。
8.2.3 HIRF防护检查
一、HIRF防护检查的目的 HIRF防护检查的目的是检查导线
束及其插头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发 现导线束发生损伤,必须进行彻底 的修理或更换。
8.2 HIRF穿透后的检查
后果:
起关键作用的飞机电子/电气系统很可 能经不住HIRF产生的电磁环境而发生故 障或失效。因此,HIRF对航空安全构成 了威胁。
8.2.2抑制电磁干扰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接地
所谓接地,一般定义为电路或系统的零 电位参考点。直流电压里的零电位点或零 电位面不一定为实际的大地,可以是设备 的外壳或其他金属板线。恰当的接地方式 可以给高频干扰信号形成阻抗通路,从而 抑制了高频信号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
严重的紊流可能会造成飞机结构上 过度的垂直或横向变形。
8.4 飞行经过严重紊流区的检查
8.4.2检查方法 严重或异常的颠簸状况发生后,驾
驶员必须做出是否要进行结构检查 的决定。 本检查也适用于失速、抖振或速度 超过设计极限后的状态检查。
8.4.2检查方法
1) 2) 3) 4) 5) 6)
裂缝; 结构拉脱; 漆层剥落; 部件扭曲; 部件弯曲; 结构中的皱褶和翘曲;
8.4.2检查方法
6) 紧固件孔变大变长; 7) 紧固件松动; 8) 紧固件拉脱或丢失; 9) 分层(部件中的一层或多层被拉开); 10) 部件不对中; 11)纤维断裂;
8.4.2检查方法
13) 不对中; 14) 干扰(部件之间的间隙不足); 15) 变色(过热损伤); 16) 划伤; 17)其他的损坏迹象。
8.3.2重着陆检查方法
1. 裂缝; 2. 结构拉脱; 3. 漆层剥落; 4. 部件扭曲; 5. 部件弯曲; 6. 结构中的皱褶和翘曲; 7. 紧固件孔变大变长; 8. 紧固件松动; 9. 紧固件拉脱或丢失
8.3.2重着陆检查方法
10. 分层(部件中的一层或多层被14. 干扰(部件之间的间隙不足); 15. 变色(过热损伤); 16. 划伤; 17. 其他的损坏迹象。
雷击保护层
飞机的外部金属结构是最基本的雷击保 护层,在遭到雷击时金属表面有如屏蔽 板一样,允许大电流通过,以防止飞机 内部部件损伤。
对于不导电复合材料的外部部件,采用 了特殊工艺,使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一层 导电的金属箔,以减少雷击损伤。
8.1 雷击检查
放电刷的作用:
当飞机在空中飞行时,由于与空气 中的水汽和尘土等互相摩擦碰撞, 因而使飞机产生静电,会产生噪声 干扰无线电的接收工作。
8.3.3重着陆检查的项目
一、发动机吊架 检查吊架盖板、门和结构是否弯
曲、裂纹,紧固件是否拉脱或丢失。
8.3.3重着陆检查的项目
二、大翼
①检查前缘整流罩是否错位,紧固件 孔是否拉长或撕裂,蒙皮是否裂纹,紧 固件是否拉脱或丢失;
②检查后缘后襟翼驱动杆、机构、整 流罩后驱动杆是否变形、裂纹或是否有 其他的
良好的接地可以提高元器件及设备本身 的性能,降低自身的干扰电平,提高自身 的抗干扰能力
8.2.2抑制电磁干扰的几种常用方法 二、屏蔽 屏蔽有两个目的:限制内部辐射的
电磁能量泄露出该内部区域;防止 外来的辐射干扰进入某一区域。
屏蔽可分为电屏蔽、磁屏蔽和电磁 屏蔽三种,一般指的是电磁屏蔽, 即是指用来防止交变电磁场的影响。
热力原因造成的颠簸有午后或太阳 辐射最强烈时的强紊流
动力原因造成的颠簸产生在风切变 和强烈的气旋流动中。
8.4 飞行经过严重紊流区的检查
如果飞机飞行经过严重的紊流区, 会造成严重颠簸,即引起飞机高度 和/或姿态上的大而突然的变化, 飞机在短时间内失去控制,这通常 会引起飞机空速上的大变化,系着 座椅安全带的旅客和机组人员被剧 烈晃动,无束缚的物体会在机内到 处移动。
遭遇鸟击
条件允许时,向机组了解飞机受损情况及所需援助
8.1 雷击检查
2006年4月8日15时37分,由大连经停青岛飞往武汉的 MU2518波音737—300型客机,在天河机场降 落过程中,突遭雷击,起落架舱周边被雷击中,出现4个 雷击点,但飞机安全降落天河机场,百余名乘客安然无恙。
8.1 雷击检查
放电刷的作用就是释放静电,防止 无线电干扰。它只能放掉飞机上的 静电,而不能达到防闪电功能。
飞机易遭雷击的部位和雷击迹象
雷击至少有一个接触点(或损伤进入点)和 一个出口点。典型的雷击出入点是飞机 的尖端部位,如机头、翼尖、升降舵和 安定面尖端、天线和发动机
雷击通常造成一些小圆孔状的烧痕,直 径大约1/8 in,此烧痕或集中于一处或 随机地分布于大面积范围内,当雷击强 度非常大时,甚至可能造成直径1/4 in 或更大的孔,雷击的其他迹象是蒙皮和 铆钉的烧痕或褪色。
8.1.2雷击检查方法
一、雷击检查的工作项目 ①检查飞机外表面是否遭到雷击; ②检查飞机内部部件是否遭到雷击; ③检查并操作检查无线电与导航系
统。
8.1.2雷击检查方法
二、检查步骤
①首先环绕飞机进行总的检查以找 到雷击和静电放电的区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