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干预
考,但接纳痛苦
丧失亲人后的心理反应
休克期 麻木 否认 埋怨 自责 后悔 愤怒 抑郁期 情绪低落 不愿见人 什么都不
想干 对什么都无兴趣 恶梦失眠 恢复期 不再做恶梦 开始适应新生活
丧失亲人后干预的策略
一 支持与帮助 二 鼓励居丧者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及对死
者的回忆 三. 适应丧失,并逐渐投身新的生活
心理疏导的原则
第三,具体并有针对性的疏导。人与人都 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对同样的事物都有 不同的理解,所有要针对他所表现出的具 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
积极应对灾难的技巧
对处境进行评估 制定行动计划(应付问题) 使用先前紧急状态下使用过的解决问题
的策略 以适宜的方式释放痛苦情感 避免由各种情绪混杂而产生的强迫性思
少数人群因不能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 需要心理干预。
PTSD(创伤后应急障碍)相当常见,多 为慢性
心理干预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有效预防和 治疗PTSD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即能“共情”,能分担居丧者的痛苦 与悲哀,又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不使居丧者滋生绝望或过份依赖。
鼓励正视困境和问题。避免不现实要 求“往好处想”或淡化事情。
随时播撒希望的种子:痛苦终将减弱, 生活将富于新的意义。(例:失去大 儿子的母亲)。
小结
面对灾难,所有人都会有应激反应,这 是正常的。大多数人会逐渐减轻。
受害者 幸存者 目击者 死难者的家属 同事 朋友 救援人员 消防人员 警察 应急服务人员
志愿人员 易感人群 老人 儿童
心理疏导的原则
第一,情绪宣泄。我们要学会倾听和回应。 对方会有恐慌、并对灾后的生活感到茫然, 这都是正常的,要让对方进行情绪宣泄, 不能压制对方的情绪。
心理疏导的原则
第二,放松。让对方放松是有针对性地放 松,比如他感到恐慌,那就要让他感到安 全,例如现在国家各方面正在积极采取行 动,安全排查、设立安置点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
创伤事件使人的观念发生改变 _1
原认为这些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随时可发生
人们认为世界会很有序的
—无法预料
创伤事件使人的观念发生改变 -2
这个世界是公正的,善有善报,对人有 基本的信任
--对别人的信任度降低
干预的目的
缓解症状 减少共病 阻止迁延
创伤事件后需要心理干预的人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