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比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比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酶抑制剂,提升抗菌能力
文张永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教授)
基层医院2013年5月20日D11版
【问】氨曲南属于窄谱抗生素,有哪些药理特点?其临床适应证是什么?
【答】氨曲南是单环类β-内酰胺抗生素,主要针对革兰阴性(G-)菌。

对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效,但对不动杆菌、产碱杆菌以及革兰阳性(G+)菌和厌氧菌无效。

该药化学结构特殊,对β-内酰胺酶稳定,毒性低;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仍可选用该药。

临床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严重感染、院内感染、免疫缺陷者感染,以及不能使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患者。

如合并有G+菌感染,应加用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

【问】头霉素与二代头孢菌素,氧头孢烯类与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有什么不同?对临床适应证有何影响?
【答】头霉素与二代头孢菌素、氧头孢烯类与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上的不同在于:头霉素、氧头孢烯类对各种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由于头霉素和氧头孢烯类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常适用于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问】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有什么作用?舒巴坦、克拉维酸和三唑巴坦(他唑巴坦)在透过血脑屏障方面有何差异?
【答】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以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破坏,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效果。

而且扩大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谱。

如原来对产酶葡萄球菌无效的药物,在联用后对产酶葡萄球菌有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脆弱类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但联用后的复合制剂对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舒巴坦、克拉维酸和三唑巴坦对β-内酰胺酶都有抑制作用,但以三唑巴坦最强,其次为克拉维酸,舒巴坦最弱。

在血脑屏障穿透力方面,舒巴坦比三唑巴坦更易透过,而克拉维酸基本不能透过。

所以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问】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这5种复合制剂在抗菌谱、临床适应证及不良反应方面有何异同?
【答】在抗菌谱方面,对厌氧菌的差别不大,对需氧菌有所不同。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和沙雷菌等没有抗菌作用;其他3种药物不仅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且优于前两者,对铜绿假单胞菌和沙雷菌、不动杆菌等葡萄糖不发酵菌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由于抗菌谱不同,临床适应证也就不同。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主要应用于肠杆菌科或肠杆菌科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由于克拉维酸的抑酶作用优于舒巴坦,阿莫
西林和氨苄西林的抗菌谱相似,而阿莫西林的杀菌作用快而强,口服的生物利用度较高,血药浓度高,皮疹发生率低于氨苄西林,因而两者相比,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具有更佳的药理特性。

其他3种药物主要用于各种G-菌(包括产酶株)或G-菌与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因而可用于应用过碳青霉烯类后发生的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对不动杆菌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因此,可用于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肠球菌有独特的抗菌作用,临床适用于G-菌、肠球菌及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主要指腹腔和盆腔感染。

在不良反应方面,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易发生皮疹;由于头孢哌酮的分子中含有四氮唑基,头孢哌酮/舒巴坦长期应用影响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因而有出血倾向;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由于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因而其他3种药物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