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_第一课时_课件
诵读提示
“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 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 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 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 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 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 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同时,为蜀道蒙上了一 层神秘的彩,烘托出艰险奇异的气氛.
2、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3、
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4、
寻李白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 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 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 (音乐性及内容上的 启示 )
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
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
神力和人工的伟大!
诗歌鉴赏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 川。”这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 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 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 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 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句领起第一段,并且贯穿全文。
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①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②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 道的艰难
2.星宿 星宿是古代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我国古代为了 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 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 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 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课文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中的 “参”指参宿七星,蜀地为参宿的分野;“井”指井宿八星,秦 地是井宿的分野。
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
李 白(701- 762),
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官至供奉翰林。 性格豪放,
感情奔放,形成了他 飘逸、 奔放、 雄奇、 壮丽 的艺术风格。
再识李白
1、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谒贺知章。知 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
“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唐摭言》第七卷)
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
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
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
“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 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诵读提示
•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
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
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 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 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 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 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诵读提示
•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
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 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 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 句。
•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
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
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
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
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
诗歌鉴赏
•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 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 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 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 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 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 寂得可怕。
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
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
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
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
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
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 之意。
诵读提示
• 6.“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
•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
•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 人的想象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 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 罕有其匹啊!
•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
连。” 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
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
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
解释词义
• 噫吁曦 :感叹词,蜀地方言。 •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 •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着飞过去。巅,顶峰。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
注意字音
• 噫吁嚱(yixūxi) 鱼凫(fú) 秦塞(sai) 萦绕(yíng) 石栈(zhàn)
• 猿猱(náo) 参(shēn) 峥嵘(zhēngróng) 抚膺(yīng) 巉岩(chán)
• 飞湍(tuan) 咨嗟(zījiē) 喧豗(huī) • 砯崖(png) 崔嵬(wéi) 吮血(shǔn)
上有六龙 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 之回川。
黄鹤之飞 尚不得过,猿 猱欲度愁攀援 。
•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 萦岩峦。
• 扪参历井仰 胁息,以手 抚膺坐长叹 。
诵读提示
•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 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 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 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 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 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 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 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 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 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 人烟。
西当太白 有鸟道,
可以横绝 峨嵋巅。
地崩山摧 壮士死, 然后天梯 石栈相钩 连。
1、“五丁开山”
秦惠文王知蜀王好
色,于是许嫁五位美 女于蜀。蜀王遣五丁 开山辟路迎之,返还 到梓潼地界时,见一 大蛇钻入石穴。其中 一人掣住蛇尾,奋力 拔之不出,于是五人 齐力相拔,以致山崩 地裂,五丁及那五位 美女同时被压入山下。
•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 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 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 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 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 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 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 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 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 特点。
道难”的历史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沟通我国
西北与西南两大经济区域的联系,促进秦巴
山区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有着巨大推动 作用。
噫 吁 嚱,危乎高哉!
( yī xū xī )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诵读提示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 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 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 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 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 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 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 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 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六龙回日 冲波逆折 黄鹤飞不过 猿猱愁 攀援 3、从行人的角度 写蜀道之难。 青泥河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 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第一部分)
一 叹 高 而 难 行
蜀道来历
侧面写高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 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 全长450公里,入川经 广元、剑阁、梓潼、绵 阳、德阳等地。沿线地 势险要,山峦叠翠,风 光峻丽,关隘众多,唐 代李白有“蜀道难,难 于上青天”的形容。
勉宁高速公路一瞥
2003年11月18日,从勉县至宁强的高速 公路建成通车。这条高速公路,总投资24亿 元,全长54.8公里,为双向4车道,全线从秦 岭•南麓直插巴山深处,穿越雄关天险,工程 难度世所罕见——共移动土石方1700多万方, 修建各种桥梁97座,单洞和联拱隧道16座, 互通式立交桥3座,通道和涵洞182个。这条 山区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不仅对改写“蜀
(五丁开山故事、作用)
蜀道高峻
正侧面写高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