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蜀道难》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蜀道难》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细节描写
.
17
课文分析
4、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
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 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
18
课文分析
5、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
.
21
将进酒
课 外
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展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22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扩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展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23
名家点评

外 《唐诗别裁》称“读李诗者于雄快
扩 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
展 面目”。《唐诗解》卷上:“此怀才不
遇,托于酒以自放也”。《唐诗广选》
使······滚动,
.向西,名作状
10
课文分析
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 险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句贯穿全文。
.
11
课文学习
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不与秦塞通人烟,鸟道,地崩山摧 壮士死。
(2)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从开山
危乎高哉

危如累卵 危险
端正
正襟危坐
正,
上屋骑危
屋脊
.
8
字词学习

去门十里以为界 阳虎去齐走赵 除残去秽
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
.距,距离 离开 除前 Nhomakorabea, 9字词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
为······发愁,
使······凋谢,
.
5
写作目的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 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 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 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 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 题写诗送别友人。
.
6
字词学习

尚且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贤使能
崇尚,尊重
.
7
字词学习

蜀道难
李白
.
1
蜀道简介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 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 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 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
2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8 日—762年12月),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又 号“谪仙人”。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
思路分析
二叹蜀道之难——险(自古可畏—劝阻) 难在愁绝(景物凄清)——难在险绝
(山水险恶)
.
15
思路分析
三叹蜀道之难——惨(战祸惨烈—告诫) 难在危绝(剑阁险要)—— 难在惨绝
(杀人惨景)
.
16
课文分析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上下对举 虚实结合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反衬、夸张
.
3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
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
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
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
,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
宝。
.
4
写作背景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 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 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 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
12
课文学习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 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 道的雄奇险峻?
.
13
思路分析
一叹蜀道之难——高(自古难行) 难在隔绝(蜀道来历)——难在峻绝
(蜀道高峻)
.
14
引杨升庵曰:“太白狂歌,实中玄理,
非故为狂语者”。
.
24
谢谢观看!
.
25
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渲染惊险的气氛。
.
19
课文分析
6、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
开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
这一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 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
20
课文分析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 割据称王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 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 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 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唐宝初年,太平 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 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