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 咏物诗(《蝉》)鉴赏意象名师课件
高考语文 咏物诗(《蝉》)鉴赏意象名师课件
再 见!
毓英中学 吴雅蓉
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罗 隐
(蝉是趋炎附势之徒 )
探究学习
一、完成作业:阅读下面三首咏菊诗,比较诗中意象 “菊”的不同内涵。
黄巢《菊 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和郭主簿》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
郑思肖《寒菊 》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A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蝉)。—晁补之 (聒噪之音令人顿生烦闷纷扰之心)
B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柳永《少年游》 (“柳”含“留”意,“蝉”谐“惨”音。抒羁旅之
愁。 ) C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
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
(寒蝉凄切之音烘托诗人怨愤凄惨之情。 )
说一说:在学过的课文中我们 碰到过哪些写蝉的句子呢?
虞世南《蝉》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 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暗 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一句 写蝉的形状与食性。
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凌烟阁二 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浙江余姚人,少年 时曾向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学习书法, 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传说唐太宗学书法 就是以虞世南为师。太宗称其德行、忠直、 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仕隋为秘书监, 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或“虞秘 监”。授青光禄大夫,谥文懿。
咏蝉:垂緌,饮清露,栖疏桐(高枝), 鸣声远传。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喻人:立身品格高洁,无需外在的凭借, 自能声名远播。
情感:表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 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 风度气韵。是清华人语。
句句咏蝉,句句喻已。 物我骆一宾体王。《咏是蝉患》难人语。
咏蝉 秋蝉 (将死,鸣声凄切)
李商隐《蝉》
思考: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首诗。思 考本诗突出了蝉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
闻 同蝉 病以
蝉:餐风饮露,难求一饱;居高清雅, 日夜哀鸣;碧树无情。
相 自 作者: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
怜 警 家境清贫;蝉无情。
借蝉喻自身高洁,发怨恨 之声,是牢骚人语。
虞世南《蝉》
补充注解
唐宋诗词鉴赏选讲
咏物诗(《蝉》) 意象鉴赏
菊柳
蝉
梅 古诗
莲
竹
月 常见
意象
松 梧桐
燕 鹧鸪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 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 凄楚悲凉”等等。
两鬓乌玄
自况 囚徒思乡,惆怅悲戚 白头(年华易逝,壮志难酬)
露重飞难进
仕途受阻,蹉跎难进
风多响易沉
受谤良多,辩词无以传递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栖居高枝,餐风饮露。谁信它不食人间烟火?
《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 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 、 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 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 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 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二、课外研究性学习(任选一题)
1、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 法。月亮作为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 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 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 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请同学们搜集整理古代诗词中涉及月亮的句子,分析 其文化内涵。 2、我国古典诗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 江水、河水、波平如镜的水、怒涛拍岸的水,一泻千 里的水、曲似柔肠的水、脉脉无声的水……水在中华 民族的观念中代表着一种文明、一种文化,水意象也 成为中国古代诗文中最频繁、最具有活力和表现力的 物象。请同学们搜集整理古代诗词中涉及水的句子, 分析其文化内涵。
晋·崔豹《古今注》中有“蝉怨齐王”的典故。 说齐王虐待齐王后使“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 登庭树,唳而鸣,王悔恨”,后人借以咏后妃或 女子的悲怨。
咏蝉诗中也有讥讽蝉的污浊的。 例如:
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
薄更无。 (蝉是卑鄙无能之辈 )
—陆龟蒙
大地工夫一为遗,与君声调偕君绥。风栖露饱
鉴赏咏物诗词的主要秘诀有如下几条: 第一、要了解咏物诗词在创作时要采用“不即不 离”的吟咏方法。
第二、要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及其比喻 或象征意义。 第三、要懂得“物”虽为一,而情各有别的道理。
第四、要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亦无别的道
理。 想一想:哪些意象也寄寓诗 人高洁的品格呢?
蝉鸣声声总关情
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遣闷,不 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它在于 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 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 命的活力。诗是培养文学趣味的最好 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 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 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位批评指正!
教学安排: 李商隐《蝉》
比较鉴赏 方法小结 延伸拓展 探究学习
虞世南《蝉》 骆宾王《咏蝉》
思考:三首诗作中意 象“蝉”的特点有何 不同,分别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
李商隐《蝉》
比较鉴赏 虞世南《蝉》
方法小结 延伸拓展 探究学习
骆宾王《咏蝉》
用同样的方法,鉴赏 另外两首诗作中意象 “蝉”的特点及作者 所表达的不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