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素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Adycom对G一菌有活性¨引。
傅甘氨酞四环素Glycylcyclines是新一代广谱高效四环素
类衍生物。它们对含有核糖体保护因子(TetM和TetO)或排出 因子(TetE,K和L)的四环素敏感株和耐药株均有效;它们对G+
菌和G一菌都有效,包括对米诺环素、万古霉素和p内酞胺类抗
生素耐药的菌株。其中最具开发前景的是9.二甲氨基甘氨酞 作者单位:050015石家庄市,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发公司
尤其是有肾损伤者。低CH50和C4滴度是由于体内激活的增 强,这可由检测补体激活产物来证实。有严重临床后果的狼疮 性肾炎,检测clq的自身抗体有预后的价值bj。
1.3膜增生性肾小球性肾炎(h删矾)和溶血尿毒综合征(HUs)
某些血管炎和肾疾患可由于替代途径的缺陷而使补体激活且有
00嘴。故由此类缺陷患者应注射四联菌苗(脑膜炎奈瑟菌
备解素缺陷患者也有较高的脑膜炎球菌的感染率,主要由
的A,c,w135和Y型联合菌苗)以预防感染幢J。
∞的消耗。~眦N,尤其是Ⅱ型的患者,常有低水平叫50,AH50和
C3。一种自身抗体叫做C3肾炎因子(C3NeF)可连续激活c3,故
少见的血清型w135和Y菌株引起,病死率在25%以上。常见
的I型缺陷的特征是血浆中备解素缺如,Ⅱ型缺陷者其水平较 低而仍能检出(小于正常水平的10%)。但备解素缺乏不能用 溶血试验(AH50)常规地检出,应用直接定量法或用脂多糖 (u)S)替代途径和EuSA试验来检测。
4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四环素耐药菌株日渐 增多,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但近年来,新型四环素类 化合物的合成和四环素类非抗菌作用的不断发现为其临床新 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u“。 从80年代起,发现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很多非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无抗菌作用的cm类,可抑制
四环素的主体骨架是由Mu小ldt首次合成的,但得到的最
终化合物没有生物活性【l引。Banon等也进行过全合成的研究,
但未取得成功。后来w00-dward研究团体完成了四环素衍生物 结构的全合成,这是第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纯合成四环素衍生
物。随后Gurevich,l(atpetj肌及K0losovy等研究团体从不同途径 合成了脱水四环素。在所有的合成工作中,最值一提的要算 Mu小ldt,vedejis等对土霉素的全合成研究。
iscllelIlia.№msci协,2001,315:
6孤Ou乃哪”m,wANG H0flgt∞,wANG)(i鲫vei,et a1.synlllesis
补体的临床与检验进展
孙慧芳王金良
补体系统的组成及激活途径已有许多教材和文献述及…, 但近年又有新的发展。补体检测曾是重要的免疫检验项目,但 近年来有所忽视。本文重点介绍补体在临床应用和检测方面 的进展,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1补体测定的临床适应证 近年来,由于检测技术的进步已使之能更好地用于临床诊 断,尤其是诊断以下疾患: 1.1反复感染性疾患补体缺陷可导致免疫缺陷性的反复感 染,复发性奈瑟菌感染,尤其是少见血清型菌株的全身型感染 与补体缺陷有关,缺陷主要在激活终端的C5一C9途径。由C5 ~C9缺陷引起的奈瑟菌病的发病率比无缺陷者高l 000~
1
chim∞pl瑚[II】㈣6al sciences,2004,13:217—219.
D耐vativ∞irI‰ycline
SeIies.JOIlmal
7冯新,韩文瑜,雷连成.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兽药杂志,2004,38:3842. 8 He蛹e,WiUi蛐,叫indlo,et a1.PlDc螂h t}le p呷arati∞0f4-(d睁di雠tll—
10
Mu垃ldt
H,Ved
jes E,Ha鹤G.tetracyclitles:1'018l Syn出esis of dl—terramy-
cin.J Am(mern90c,19r79,10l:689.
1l木拉提・克扎衣别克,高晓黎,贾晓光,等.四环素类药物对骨质疏 松症的作用.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6:98一100. 12曹瑞华,温海,徐红,等.四环素对新生隐球菌胞外磷脂酶作用的研 究.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379—381.
l
545
・综述与讲座・
K和L类存在于G+菌中)的表达将导致药物被排出体外,从而 产生耐药性。这种耐药性是由四环素诱导产生的。Tet的抑制 因子对大肠埃希菌体内7re姨的产生进行负调节,但四环素能与 该抑制因子结合从而使其失去活性并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旧J。 近年来报道了两类由质粒或转座子编码的核糖体的保护因子 Te蝴和rIh0。虽然它们的确切作用尚未明了,但普遍认为它们 通过自身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合而阻碍四环素与核糖体的 结合,从而起到保护核糖体的作用。 3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全合成研究 在对天然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化学改造的同时,还有一些
vlaIrIi∞)一telracvcl ir瞄.US.P砒ent
9
614316l,2000一11切.
New
S帅PE,【胱Ⅵ.Glycylcyclin瞄:A
』增∞tsIhⅢ曲t
Q_砌fati∞0f B0t∞t Amib∞tefial
Med
MDdiI砸i∞of 9-∞inoteyrac”liIle.J
C}m,1994,37:184.
塑j竖匿药垫堕生2旦箜盈鲞筮2翅H!域塑型堂』删:趔至堂:y丛婴:№:!
四环素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张建成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l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广谱抗生素,因其既 有抗生作用又有抗炎作用…,近年来临床上用四环素治疗不少 非感染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2J。此外,在包括美国在内 的一些国家,四环素还被大量用作生长促进剂投喂给动物。故 其在药品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制鲫胞外磷脂酶的分泌,降低了菌株的毒性¨引。
最近由Dactylospomji哪发酵得到了带有糖残基的四环素衍
生物(Dactylocycline),其c.6位置甲基和羟基的构象和其他四环
素衍生物恰恰相反。它对四环素敏感型及耐药G+菌都有良好
的活性,但对G一菌没有活性。但Dactylocycline的脱糖衍生物
13
PtIaik.E堍SⅢ,ving J,L∞,et a1.7一(跚妇itIlted)一8一(Ⅻbstimted)-9一(sub.
s【itlled 03—23.
Ya
jaheikI【i
蝴.J№Nad
incluoed 3
4
n伽t嗽icity by inhibiti∞p38 MAP kin蹦赫Iat ceI幽ehr鲫ule Acad蹦USA,1998,95:15渺15774.
胶原酶、明胶酶、溶基质素等基质金属蛋白酶,并阻止病理性结 缔组织损伤。四环素有抑制磷脂酶活力的作用,四环素通过抑
输泵基因都编码膜相关蛋白可将四环素泵出胞外,降低了细胞 内药物浓度保护了胞内的核糖体,从而产生耐药性¨J。Tet(x)
基因是唯一通过产生灭活四环素的酶而耐药的。已报道两株 厌氧拟杆菌转座子上携带有Tet(x)基因。1'et(x)产生44 ku胞 浆蛋白,它在氧和NADPH存在时可化学修饰四环素,序列分析 表明这个酶与其他NADPH需要的氧化还原酶有同源性。 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两点:(1)由质 粒或转座子编码排出系统;(2)由质粒或转座子编码的核糖体 保护因子表达。已分离出由不同四环素耐药因子编码的一组 分子量为42Kda的细胞膜内蛋白。Tet(A.E类存在于肠球菌中,
10
MBL。由于MBL的基因缺陷并不能完全反映此激活途径的活 性,故检测结果的解释应该慎重,应该用近期发展的活性检测 技术‘引。 1.2自身免疫性疾病经典途径的补体缺陷常与sLE样自身
免疫病有关,与SLE相关的程度:C2为10%,clr,s为57%,G4
为75%,C1q为90%。
自身免疫病仅偶然与遗传性补体缺陷有关,如活动性sLE,
J,I<eilla]nen R,PeUikl【a M,et a1.M岫0cycbne
bk虹nitlic喇de
mIlillo)舌d删∞Illyl—6-山脚叮te唧lir瞄.US.Pl吐ent
5886175,1999—
14邹国利.新型四环素类抗生素一丁甘米诺环素.国外医药抗生素 分册,2004,25:278.828. 15梁柳琴,杨帕岩.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风湿作用.新医学,200l,32:
学术机构致力并最终完成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全合成的研究工
作。Mu删dt、Lederle、wo.o“ard和Banon等都在这方面做出了突
出贡献归】。虽然繁复的化学反应过程和艰难的色谱纯化过程
使得这些全合成过程难以付诸实施,但他们的努力使四环素类 抗生素的构效关系更加清楚明了,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也为后 来高效优良的半合成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6和366. 16 Li|l
2葛建国.四环素的非抗感染用途.中国临床医生,20吆,30:50.
Rd舰t K,Bl∞ckw00d,Gal憾Fk唧,et a1.4~H弭ho—ddliII烈hylamiIlo.te缸a— cycli№.US.№lt 4066694.19r78.01奶.
D虹SL.Antib蹰teria王cIle怵曲erap叫ticA删s.0I印咖n&f枷,1997.ppl59.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删key
5
010pm 111icrDb
RM.7IbtIacycli臌:M蛐锄d
CliIlical A印e:cts.J
A瓶一
0l伽∞t}m。1992。16:4133.
aIldNeum一
6l埘.
刹m咖州ective iIl蛐al城n
SZ,zl衄19 YQ,Dodd R,et a1.Tet鼬yclirⅨinhibit商Ⅲ咖al acdv砒i∞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历史回顾 1948年,高效广谱、具有口服活性的第一个四环素类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