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施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造性的阶段,是实施教育最佳期.对于小学数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成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地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225-01
1.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好数学的保障。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儿,也能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儿中获得知识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
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
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
”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
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我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
例如,加法课时,我拿了5瓶奶,以演员形式表演:我扮演老红军爷爷,让两个小朋友张献和李帅分别看望红军爷爷。
张献拿了3瓶、李帅拿了2瓶,问红军爷爷一共收到多少瓶奶?3+2=5。
然后,红军爷爷又拿给三个小朋友每人一瓶,问红军爷爷还有多少瓶?5-3=2。
就这样通过实物表演,孩子们高高高兴学会加法,又学会思考和动手能力。
2.积极运用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
弗赖登塔尔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有着极其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
他认为数学学习主要是进行”再创造”,或者是他经常提出的”数学化”。
按照他的观点,这个”化”的过程必须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去完成,而不是任何外界所强加的。
”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让
所有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给所有学生以充分表现智慧与才能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①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满足了学生受尊敬、乐参与的需要,唤起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器,而成为知识的研究者;②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达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变过去被动地单纯听讲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营造了民主、轻松、舒畅的学习气氛,使学习不再是一件强制性的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成为一种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③增加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
在相互交流中常会出现争论,他们为了能够较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反驳或补充对方的意见,会对语言的再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
这个愿望就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动力,这个动力就能变成能力。
3.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的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巧设练习,培养创新思维.因为把数学练习设计好,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好的习题都是科学艺术的.它来源于教师经验积累,知识积累和对教学艺术的探索.所以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上课时要多问学生”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的思路卡在哪里?”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这样提的问题:请问同学们随便量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老师便能很快猜出一个角的度数,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知道真的是这样,后引导学生去探索这里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由于小学生年级小,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撑。
所以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重要。
”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错误的同时,促发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