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编制人制定日期修订人修订日期审定组(人) 审定日期《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
学分:3-4
学时:56-80
适用专业:高职教育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楼宇设备及智能化技术、工业自动化、建筑电气、CAD/CAM、电子技术等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机电类高职工科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

它不仅为电机调速控制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电梯应用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初、中、高级电工资格证书做准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编程方法,具备一定的PLC程序设计和PLC 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

内容大致分为电气控制部分、PLC部分和综合训练部分。

学生随着课程的进展分别在电气控制实训分室、PLC实训分室等实训场地做与理论教学同步展开的实验、实训项目。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相关基础课程,如《电工技术》、《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电工及电气测量技术》等。

后续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教学计划,可以是《电机调速控制技术》、《电梯应用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参数检测与集散控制》、《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集中实训》和《毕业设计》等。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除了要求学生学习电气控制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基本原理外,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核心组织教学。

其中包括:
1.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2.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基本分析和设计能力,特别是掌握典型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3.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4.熟练掌握基本逻辑指令的应用;
5.熟练掌握步进顺控指令编程方法及应用;
6.掌握功能指令基本规则,重点掌握常用功能指令的应用(少学时课程可视情况作出要求);
7.了解PLC网络及通讯基本知识(少学时不作要求)。

三、教学条件
在电气控制实训分室中配有PLC实训装置20套,供学生练习基本控制电路接线用,还有20套微型生产线模型,以及接近实际的模拟电梯及控制装置;其中包括工业机械手、翻包机、抓工件手、气动装置等多种组合式控制对象,为学生实验实训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实训室配备有三菱PLC FX2N-48MR控制器、编程电脑及相应软件。

配有交通灯、电梯模型、皮带输送机等20多种控制对象等各种综合应用系统。

可以同时满足40名学生使用,且1~2人拥有一台PLC的教学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知识单元计划
学时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教学
要求理论教学内容


课内实践项目


场所
常用低压电器4
接触器、继电器、熔断器
开关、断路器、主令电器
3
低压电器使用实

1 实训室
了解常用电器的原
理、特性及应用
电气控
制基本电路11
电气识图、异步电动机起
动和正反转控制、制动控
制、顺序控制等基本控制
线路
4
异步电动机起动
和正反转控制;制
动控制、顺序控制
等实训
7 实训室
熟悉电气识图、电气
控制线路的分析和
设计、实践能力
典型电
气控制线路8* 工业机床电气控制线路 4 现场教学 4 实训室
熟悉线路工作原理、
及实践能力
PLC结
构及工作原理3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
理及结构特点
2 PLC认识实践 1 实训室
熟悉PLC基本原理、
结构
基本逻
辑指令及应用15
逻辑取及输出线圈
触点串联
触点并联
串联电路块的并联
并联电路块的串联
多重输出电路
主控触点
自保持与解除
计数器、定时器
脉冲输出
空操作指令
程序结束指令
6
编程器的使用;简
单控制系统PLC编
程训练(如彩灯控
制、电机顺序控制
等)
9 实训室
熟悉基本逻辑指令
及其应用
步进顺控18
状态转换移图:
1.状态的功能
6
步进顺控指令应
用编程训练
12 实训室
熟练掌握步进顺控
指令的编程方法
指令及应用2.简单流程状态转移图
3.选择性分支与汇合
4.并行型分支与汇合编程方法
功能指
令及应用9
1.功能指令通则
2.程序流控制指令
3.传送和比较指令
4.四则运算及逻辑运
算指令
5.其他指令
4 编程综合训练
5 实训室
掌握常用功能指令
的应用;了解功能指
令的通则
PLC通讯3*
工业通讯基本知识介绍
FX系列通讯模块介绍
2
了解通讯模块的应

综合应用实训15
变频器结构、工作原理及
其基本操作,变频器与
PLC的综合控制
6
变频器基本操作
及其与PLC的综合
控制
9 实训室加强综合应用能力
注:* 少于80学时情况下,视专业要求减少。

五、考核方式
学习效果的检验分为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综合考核两部分,平时成绩又是由课外作业、实验和课堂响应等部分综合,期末考核是综合项目的考核。

最后通过平时考核占70%、期末综合考核占30%,综合得到总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