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过程理论主要观点

生命过程理论主要观点






系统理论应用在家庭实务工作时,有三个主要概念:①边界;② 沟通模式;③家庭结构 从系统观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研究者一般讲社会工作是实务分 为四个系统。 1、改变代理者 所谓改变代理者是指需要参与案主改变计划的专业工作者和机构。 2、案主系统 案主系统包括接受协助的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 3、目标系统 目标系统指那些要被改变的个人或系统,这需要由社会工作者和 案主系统共同确认 4、行动系统 行动系统是由改变的代理者和社会工作者组成,以协助案主系统 达到目标。
第一节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一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主要代表人物 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希尔(R.Hill) 和汉森提出。主要代表人物有希尔、杜瓦 尔(E.M.Duvall)、埃多斯(J.Aldous)、 格里克(P.Glick)、罗杰斯(R.Rodgers) 等人。
二、家庭发展(生命周期)理论的 假设
生命过程理论主要观点

埃尔德(GlenElder)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过程理论,把理论视 角从家庭主要成员(夫妻)转移到家庭成 员个人的发展历程,研究个人从儿童经历 成年、结婚、为人父母到晚年的生命过程 中家庭的变化。生命过程理论的提出,使 人们注意到个人、家庭与社会三个层次变 迁的关系。

希尔指出:“家庭因为家庭成员对家庭的 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与来自社会的期 待和环境的因素,促使家庭在不同阶段有 所改变,因此其提出“家庭发展”而言, 有三个互相关联的重要现象:1、家庭发展 是一个组织的与互动的现象;2、它强调家 庭生涯中家庭行为的相互与延续关系;3、 确认“发展”是改变的来源,包括有功能 性改变上的要求,及生活压力的发生。
杜赫提出的家庭系统理论的假设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家庭关系是人们心理健康与个人是否病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家庭互动的模式,可以代代相传。 家庭健康与否,是建立在家庭的向心力及个别家庭成员是 否被尊重的平衡点上(即两者皆要被重视)。 家庭有否弹性,是家庭功能达成的关键;即家庭越有弹性 (可塑性),就越能协助家庭有良好功能。 家庭互动的分析,需要从家庭的三角关系来探讨(婚姻与 亲子)。 个人的问题,经常与其家庭的互动模式和家庭价值观有关。 任何家庭小系统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主要系统的改变。 实务工作者介入到家庭,即成为家庭的新系统。
三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社会工作意 义
有助于家庭社会工作者进行家庭评
估,以便确认个案家庭在哪种发展 阶段以及这种阶段所可能面临的压 力,从而根据其特殊性的发展需求 现状,寻求社会福利系统的介入, 协助其满足家庭发展阶段的需要。
第二节 家庭系统理论

一 家庭理论与家庭系统理论的假设与观点
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几个子系统 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 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 能。家庭系统虽然小但功能却复杂,自成一体, 同时也是更大的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六章 家庭社会学的 主要理论
1. 2. 3.
4.
借用美国社会学家特纳的观点,理论的作用主 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理论可以提供解释的能力,藉此来预测介入的 结果 有理论的引导,使得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有 比较明确的介入方向 因为理论具有推论的意义,藉此可以起到举一 反三的效果 社会工作者可以因此而积累经验,并评估其他 的理论,以便寻找出其他更为有效地理论,借 以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







家庭生活周期与家庭发展任务 1,新婚期 妻子丈夫 •发展相互满足的婚姻生活•怀孕及即将成 为父母的适应•适应彼此的亲戚网络 2,育儿期妻子——母亲丈夫——父亲女儿——姐妹儿子——兄 弟•适应新生子女的诞生、成长•发展一个可以满足的双亲、新生 儿的家 3,学龄前期妻子——母亲丈夫——父亲女儿——姐妹儿子—— 兄弟•以激发性、成长方式适应学龄前期子女的重要需求•充沛的 精力适应及因对子女需求,父母因此缺乏隐私 4,学龄期妻子——母亲丈夫——父亲女儿——姐妹儿子——兄 弟•有学龄子女的家庭以建设性方法适应社区的生活•鼓励子女教 育上的成就 5,青少年时期妻子——母亲丈夫——父亲女儿——姐妹儿子— —兄弟•青少年在自由及责任之间取得平衡•发展中年父母(子女 已成年)的兴趣和工作 6,空巢期妻子——母亲——祖母丈夫——父亲——祖父女儿— —姐妹——姨、姑儿子——兄弟——舅、伯叔•成年子女离家就 业、服兵役、上大学、另组新家庭等等。•维护支持性家庭关系 7,中年父母期妻子——母亲——祖母丈夫——父亲——祖父•新 的婚姻关系重建•维护老的及年幼的亲属关系8,老年家庭成员寡 妇/鳏夫妻子——母亲——祖母丈夫——父亲——祖父•因对丧偶 及独处•亲近家人或适应老年生活•适应退休生活
家庭发展理论主要建立在以下四个 假设之上
①人们是行动者,也是反应者; ②家庭成员的增加与减小是互动的重要变 项; ③家人在同一场景的互动不同于在不同场 景的互动; ④急速的转变(如新生儿的诞生),会导 致家庭结构的转变。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

杜瓦尔认为,就象人的生命那样,家庭也有其生 命周期和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各种任务。而家庭作 为一个单位要继续存在下去,需要满足不同阶段 的需求,包括①生理需求;②文化规范;③人的 愿望和价值观。家庭的发展任务是要成功地满足 人们成长的需要,否则将导致家庭生活中的不愉 快,并给家庭自身发展带来困难。具体而言,家 庭生命周期包括相互联结的八个阶段:新婚期、 育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时期、空巢 期、中年父母期、老年家庭成员,每个阶段有不 同任务。




组成家庭系统的诸要素,不是个体的人,而是人与人呢之 间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有着自身的控制调节机制,以便使家 庭沿着既定的目标向前发展,保证正常的运作方式。这种 控制调节包括自我控制和社会控制两个部分。 自我控制是家庭内部具有的在微观控制家庭成员的思想和 行为,调整家庭内部关系的机制。 社会控制机制实际上是将家庭系统纳入社会总系统中,依 靠社会的影响力量来维持家庭的稳定,当家庭受到经济系 统、职业系统、医疗或法律系输出的各种信号,从而产生 相应的调节和整合使家庭的变化发展与社会的变化发展协 调一致。 家庭的控制调节机制说明家庭系统有较强的自组织能力, 并具有开放式特性,在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中,它能够自行 从有序状态转向无序状态,又能够从无序状态转向新的有 序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