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调研报告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目录1 调研目的 (1)2 调研对象 (1)3 调研方法 (2)4 调研内容 (2)4.1 根据社会需求和毕业生任职岗位,对本专业培养人才进行定位 (2)4.2 依据人才定位,进行职业能力调研,确定本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向 (2)4.3 调查企业的实际工作领域,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 (2)4.4 根据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技能标准 (2)4.5 对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解 (2)4.6 企业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建设方面的建议 (3)4.7 兄弟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建设的成果与经验 (3)5 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3)5.1 行业现状及人才总体需求分析 (3)5.1.1 计算机现状分析 (3)5.1.2 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4)5.1.3 计算机行业人才总体需求分析 (4)5.2 计算机网络应用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分析 (5)5.2.1 计算机网络应用从业人员结构现状及分析 (5)5.2.2 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岗位分布与来源渠道 (6)5.2.3 计算机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分析 (7)5.3 主要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 (8)5.4 本专业主要的主要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 (12)5.5专业课程建设分析 (13)5.6 毕业生工作过程中突出问题统计分析 (14)6 调研归纳总结与建议 (15)6.1 总体要求方面 (15)6.2 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15)6.2.1 人才培养能力方面的建议 (15)6.2.2 对人才培养目标及方式的建议 (16)6.3 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的要求 (16)6.4 师资培养建议 (17)6.4.1 教师的基本要求 (17)6.4.2 师资队伍建设和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的途径 (18)6.5 实训基地建设 (18)6.5.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8)6.5.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8)6.6校企合作建设 (19)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建设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为主动适应安徽省尤其蚌埠地区计算机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缓解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了解本市及周边城市计算机行业的人才现状及需求情况,我院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指导带领下,对本市及周边城市多家企业进行调研。
通过对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研究,了解我省计算机行业发展的规划要求、本行业的发展现状、本行业人才结构现状及需求等资料。
通过企业、院校调研,主要了解计算机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企业岗位设置及对人才结构类型要求、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等,为制定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比较全面、客观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为学校培养更加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提供科学依据,提升我院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增加优质就业率。
2 调研对象项目组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紧密联系,主要针对安徽皖北地区及泛长三角地区电子行业大、中、小的国有、民营、股份制、三资等企业。
调研的兄弟学校主要有相同专业、有一定影响力能起到示范作用的院校。
◆企业调研本次调研企业的对象主要为企业人力资源领导、人力资源招聘专员、培训专员、部门经理、车间主任、班组长、技术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在企业就业的中职毕业生。
被访生产者不分年龄、性别,对其调查采用问卷和座谈方式,他们在电子行业均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所从事的职业领域有较为宏观、整体、前瞻性的了解。
◆学校调研学校调查涉及的对象范围包括:学校的教务科长、教研主任、组长或专业骨干老师、学校领导。
本次共对5所中职学校进行了调查。
◆学生调研调研的学生主要为已经毕业的学生及目前在校生。
通过电话的访谈及回访在企业中工作的本校毕业生,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工作所需的素质技能等,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调查问卷。
3 调研方法◆实地考察:深入企业,到企业的生产一线考察企业员工生产工作环境及岗位操作需求。
◆现场访谈:通过企业负责人的联系,与企业负责人和员工分别召开座谈会,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及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制作调查问卷,分别对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本专业往届的毕业生等进行抽样调查问卷调查。
◆网络调研及其他。
对于一些比较远的企业和毕业生,采用网络调研的方式,将调查问卷发送给企业或毕业生,填好后再发回打印。
4 调研内容4.1 根据社会需求和毕业生任职岗位,对本专业培养人才进行定位➢计算机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类专业岗位的岗位需求;➢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毕业生任职岗位,确定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和岗位工作任务。
4.2 依据人才定位,进行职业能力调研,确定本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向➢企业对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培养的建议;➢学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及能力要求。
4.3 调查企业的实际工作领域,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了解企业实际工作的工作领域;➢了解企业急需的人才规格(企业急需具备什么能力的人)。
4.4 根据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技能标准➢岗位技能要求及标准,需要的技能证书;➢具体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4.5 对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解➢从事的工作岗位信息;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下本专业最需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对母校专业建设的建议。
4.6 企业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建设方面的建议➢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的建议;4.7 兄弟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建设的成果与经验➢考察、了解省内兄弟院校基本情况;➢同类专业招生就业情况;➢同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同类专业课程设置;➢同类专业教学改革情况5 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分析5.1 行业现状及人才总体需求分析5.1.1 计算机现状分析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普及。
党的十八大把“工业化、信息化、农村城镇化、农业生产现代化”作为新四化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
而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化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特别是企业信息建设,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网络技术、艺术设计、多媒体应用等专门化人才的需求巨大;同时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管理机构由于政务公开、上网工程、无纸化办公等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网络人才需求量也日益大增。
三是现有的社会媒体行业、广告公司、印刷行业等,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艺术设计、视频制作等人才需求也很迫切。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300多万家中小企业,目前只有47%的企业把业务接入互联网,并且大多数企业只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l 地址,网站的信息长期得不到更新,而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的企业则只有11.1%。
据一份针对国内50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虽有98.6%的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83.7%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企业网上的应用重点,主要是集中在发布产品服务信息、企业新闻以及收集客户信息等较低的层面。
很明显,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属于初级水平,其中主要原因是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网络技术人才的缺乏。
例如,目前我国每年中职学校为社会输送不足6万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而整个社会需要总量近100万人员,输入远远小于供应。
因此,把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建设,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信息化应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1.2 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我院地处安徽省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心地带,2008年国务院把蚌埠市确立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委、省政府把“加快皖北地区发展”作为全省三大重点工作之一,蚌埠作为皖北中心城市将给予重点扶持和发展。
2009年11月国家发布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使中部地区面临着加快发展、迎头追赶的空前态势;蚌埠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加快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圈,承接国际及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政策的叠加效应突显,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助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已形成共识,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网络技术、艺术设计、多媒体应用、电子商务等专门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高涨,同时也为我院计算机网络应用重点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统计数据,2012年全市中小企业630余家,计算机及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的不足2%,到“十二五”末,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2.5万人以上,其中在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领域研发人才需求总量达到1万人/年,高层次领军型创新人才总量到100人以上。
具体到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未来五年,本市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对计算机及信息化应用人才的需求总量5000人以上,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应用重点专业建设,对服务本市经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1.3 计算机行业人才总体需求分析据统计数据,2012年全市中小企业630余家,计算机及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的不足2%,到“十二五”末,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2.5万人以上,其中在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领域研发人才需求总量达到1万人/年,高层次领军型创新人才总量到100人以上。
具体到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未来五年,本市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对计算机及信息化应用人才的需求总量5000人以上,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应用重点专业建设,对服务本市经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2 计算机网络应用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分析5.2.1 计算机网络应用从业人员结构现状及分析目前,我省正在加快计算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设备、技术水平在发展,企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学历要求逐步增强。
图5是我们对17家企业调研后得到的企业员工技能等级结构,从上图可以看出:中级工比例最高,达到76%,其中,中级工在企业主要从事办公自动化、客服等工作;高级工主要从事计算机终端设备操作、网络设备操作等工作。
不同技术等级的员工,在许多企业中只在入职时,在工资上有所体现,对于岗位安排起始阶段并没有太多差别,对于新进的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产品售后服务、办公自动化、客服等工作。
工作半年到一年后,根据个人的工作状态与能力,其中有一部分换岗从事网站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工资根据不同岗位进行调整。
图5 企业员工技能等级结构目前,技能人才供需总量尚未平衡,供给总量还滞后于总需求,高技能人才的供给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根据此次企业访谈领导的预计,安徽计算机行业未来几年中级、高级技能人才需求占比预计增长15∼20个百分点,技师、高级技师需求也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