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场地土壤污染调查探讨

场地土壤污染调查探讨

场地土壤污染调查探讨
姚飞1杨兵2
(1.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4;
2.杭州赛德克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32)
摘要以某企业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例,对场地土壤污染的一般调查过程进行了探讨,即基本情况走访调查、采样点设置及采样准备、采样分析、出具调查报告。

结果表明,该企业所在场地土壤中所含甲苯超标,造成了该场地土壤的严重污染,建议业主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修复场地土壤污染;通过上述过程对场地土壤污染进行调查,可操作性较强。

关键词场地环境污染调查过程
Overview the investigation of site pollution Yao Fei,Yang Bing. (1.Hangzhou Dad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Ltd., Hangzhou Zhejiang 310004;2.Hangzhou Deutschland surface technology Co.,Ltd.,Hangzhou Zhejiang 311232)
Abstract: The general process of soil pollution investigation wa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on site soil pollution investigation in a company. The general process including basic condition investigation, sampling point setting, sampling preparation, sample analysis and given report of investigation. The on sit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toluene in soil exceed the standard which cause the serious soil pollution, base on the investigation, the owner should take measure to deal the soil polluti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oil pollution by this process was feasible for its strong maneuverability.
Keywords: site; environment pollution; investigation procedure
土壤场地污染相比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而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土壤场地污染的情况复杂,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借助相应的工具器材才能得到相应的污染状况。

笔者根据某个案例对土壤场地污染的一般调查过程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土壤场地污染评价提供借鉴。

1 基本情况走访调查
某企业主要生产摩擦材料(如轮胎刹车片)。

在确定土壤场地污染调查采样点之前,首先向企业工作人员了解以下内容:该厂建厂前土地的使用情况、车间曾经的生产使用情况、生产过的产品、生产线使用过的化学原料、废弃物的排放去向、附近地表水情况等。

另外,在确定调查采样点之前,结合该厂区内的各种地埋管线图,还需咨询企业工作人员管线的确实走向,以避免对场内设施进行破坏。

2 采样点设置及采样准备
2.1 采样点设置
根据走访调查的基本信息情况,主要在厂区内以下几个区域设置调查采样点:(1)曾经堆放过废弃物的场地;(2)废弃物排放途经的场地;(3)由于历史原因,可能造成污染的场
1第一作者:姚飞,男,1978年生,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及土壤治理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

地。

根据该场地内的特点,根据系统布点原则[1],在该厂区内一共设置了27个土壤采样点及4口地下水采样点(监测井,位于厂区的4个方向)。

土壤样品采集至地表以下5 m,监测井深12 m左右;采样点的数量可能会根据现场场地情况、采样点土壤样品污染的程度及是否出现异常等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在某采样点发现土壤样品中有柴油气味,而该厂区内生产的产品不会产生这种污染,就要对这个现象进行判断,分析这种污染的可能来源,并在该采样点附近适当增加土壤采样点,增加采集土壤样品来进行监测分析。

图1 采样点设置
在确定了采样点位置及数量后,及时在现场进行标记,并在厂区平面图上进行对应位置标识。

考虑到在厂区的西南部有蒸汽排气管,同时在该区存在油罐及甲苯储罐,这些都可能成为对土壤场地造成污染的因素,因此着重对此区域进行布点调查。

图2 采样点分布图
2.2 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2.2.1 设备、仪器准备
所需的钻探取样设备、仪器准备有SH-30钻机;土壤采样套管及取样铲、样品容器;取水管及样品容器;气体采样器;水泵及水管;地坪开孔器;水位测量仪;pH试纸(pH 仪);温度计;乳胶手套、工作服装;标签纸、记录本、记录笔等。

2.2.2 工具清洗
钻机钻头及采样套管必须先进行清洗,避免污染所要采集的样品;采集水样的取水管,在每采一个水样前都需先用清水清洗干净,避免交叉污染,影响分析结果。

3 调查步骤
3.1 地层情况
由于对该区域的土壤类型及地下水位高度不清楚,在进行初始钻探时,为了能基本了解该地块的地层情况,有目的的增加钻探的深度。

浅层2.0 m深以内基本上是填土;当钻机钻至5.5 m深时,土壤略有光泽,为粘土;当钻至6.5 m深时,基本上为粉沙、粉质粘土,含水率较高,此深度基本上为地下水水位所在的深度;当钻至8.0 m深时,主要为粉砂夹杂粉土,含有大量石英、云母片等物质,且含水率较高。

这为下面的土壤样品采集尤其是地下水监测井的设置做了重要的铺垫。

根据该地层情况,粘土对物质的阻滞性比较好,初步设定土壤样品采至5.0 m;为保证观测井能有足够的出水量,地下水观测井至12.0 m深。

3.2 土壤样品采集
采样套管长0.5 m,钻机每钻0.5 m深,采集一段土壤,直到钻至5.0m深为止[2]。

将土壤样品从套管上取出后,排放于铺有塑料布的地面上,用取样铲在每一土壤段(0~1.0、1.0~2.0、2.0~3.0、3.0~4.0、4.0~5.0 m)取样,但最终要根据取出土样的情况,来分段采集样品(见图3)。

在采集土壤样品时,可通过查看土壤结构、土壤颜色观察、闻气味,来调整样品的分段,比如某些采样点的土壤在0.2~1.3 m段表观性状较为一致,就可将该段土壤定为一个采集样品,并将样品装入土壤采样瓶中盖紧,在标签上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采样点编号、采样日期、样品所代表的深度等。

在某些采样点,有浅层地表水渗出,则用取水管采取水样并进行保存,水样的记录参照土壤采样记录表(见表1)进行记录。

图3 分层随机深度土壤采样示意图
表1 土壤采样记录表
3.3 地下水监测井采样
地下水监测井安装步骤为:(1)PVC监测井管制作(管底密封、过滤管制作、管道连接),过滤管段长约4.5 m,孔径8 mm,过滤管外壁用70目过滤网包裹缠绕,避免砂粒进入管内,露出地面的井管约0.5 m;(2)钻孔:孔壁与管壁间的空隙要便于进行投料,孔深约12 m;(3)下管:将制作好的井管垂直插入钻孔内,井管尽量放于孔的中心处,管底与孔底间需留有1 m左右的空间,用于填充石英砂;(4)投料:先向空隙内投放粒径为2~3 mm 的石英砂,投料时要沿孔壁四周缓慢投放,避免投料不均,当投料至深6 m左右时,再投放事先准备好的粘土(粘土球)至地表面高度为止;(5)抽水洗井:用泵将井管内的浑浊泥浆水抽至清净为止,并进行下一步采样工作;采样:每隔1 h采集一个水样,采集3~4个水样,并同时测pH及水温;(7)密封监测井:在监测井外壁安装金属保护钢管,钢管底部砌好水泥固定,并给管盖上锁。

监测井结构见图4。

图4 监测井结构示意图
3.4 采样孔封填
采样结束后,将所有钻孔采样点的土壤回填至原处,并用土或水泥封口。

3.5 高程测量
在厂区内的每个采样点都进行相对高程测量;测量每口监测井管口的相对高程;记录每个调查采样点在厂区的相对位置,便于今后分析污染物来源及进行场地治理。

4 数据测试结果及报告
根据所采集样品的测试数据,对场地内的污染情况做出初步判断,来指导今后对该场地的治理决策,并出具调查报告。

最终的测试结果显示该土壤场地得主要污染物为挥发半挥发性物质(VOC)及甲苯,土壤中甲苯的最高质量浓度高达98 400 ug/L。

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甲苯在土壤中的污染标准,参照欧洲一些国家的相关标准,该场地的土壤污染程度比较严重。

经分析,由于该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管控不严,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储罐区的场地密封性不佳,多处水泥地面存在裂缝,且未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位于储罐区附近定的锅炉房定时排放的蒸汽加速了污染物向地下的渗透与扩散,导致该场地土壤中所含甲苯超标,造成了该场地的严重污染的。

建议业主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修复土壤场地污染。

5 结语
尽管各个土壤场地的污染物类型不同,但是对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应当遵循基本的调查程序,即基本情况走访调查、采样点设置及采样准备、采样分析、出具调查报告,该步骤可操作性较强。

经过调查,掌握了土壤场地污染的必要信息,才能为下一步土壤场地污染修复制定合理的措施。

参考文献:
[2] HJ/T 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
[3] JGJ 89—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S].
责任编辑:卜岩枫(收到修改稿日期:2009-09-01)
©版权所有《环境污染与防治》杂志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