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基础的平法识图教学内容
3、写出其平法标注:
1)两端各布置6根¢8间距200的箍筋,为四肢箍;中间 剩余部位按¢10间距250布置,为双肢箍。
2)两端向里,先布置4根¢10间距100的箍筋,为四肢 箍;再往里两侧各布置6根¢12间距150的箍筋,为双 肢箍;中间剩余部位按¢14间距200的箍筋,为四肢箍。
4、文字说明 B:4Φ20;T6Φ20 4/2 所表示的意思。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基础梁平法识图
(一)集中标注——配筋 ➢ 2、底部及顶部贯通纵筋
a)底部带架立筋时: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基础梁平法识图
(一)集中标注——配筋
➢ 2、底部及顶部贯通纵筋
b)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的识读: 基础梁底部以字母“B”打头,顶部贯通纵筋以字
母“T”打头。
通纵筋、侧部钢筋。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基础梁平法识图
(一)集中标注——配筋
➢ 1、箍筋
a)当具体设计采用一种箍筋间距时,仅需注写钢筋 级别、直径、间距与肢数(肢数写在括号内); b)当具体设计采用两种或三种箍筋间距时, 先注写梁两端的第一种或第一、二种箍筋,并在前 面加注箍筋根数;再依次注写跨中部的第二种或第 三种箍筋(跨中部的不需加注箍筋根数);不同箍 筋配置用“/”相分隔。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基础梁平法识图
(二)原位标注识图
➢ 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标注梁端非贯通筋和梁底贯通纵筋。 • ⑴ 当梁端(支座)区域的底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
“/”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 ⑵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
筋相连。
• ⑶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底部纵筋配置不同时,须在支座两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一、条形基础定义及分类 定义: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 分类:按上部结构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
按受力特点分为梁板式条形基础和板式条形基础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 梁板式条形基础-钢砼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和钢结构等 板式条形基础-钢砼剪力墙结构和砌体结构
2)两端向里,先布置4根¢10间距100的箍筋,为四肢 箍;再往里两侧各布置6根¢12间距150的箍筋,为双 肢箍;中间剩余部位按¢14间距200的箍筋,为四肢箍。
4Φ10@100(4)/ 6Φ12@150(2)/Φ14@200(4)
4、文字说明 B:4Φ20;T:6Φ20 4/2 所表示的意思。
底部贯通纵筋为4Φ20;顶部贯通纵筋为6Φ20 ,其中上排4根, 下排2根。
如:B:4Φ25;T4Φ20 B:4Φ25;T6Φ20 4/2 B:4Φ25+(2Φ14);T4Φ20
左边方框里的 标注分别代表 什么含义?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基础梁平法识图
(一)集中标注——配筋
➢ 2、底部及顶部贯通纵筋
d)侧部钢筋: 当梁腹板净高hw≥450mm时,根据需要配置纵向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基础梁平法识图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基础梁平法识图
(一)集中标注——编号
基础梁编号组成部分:梁代号、序号、跨数及 是否有悬挑。(图集11G101-3 P21)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基础梁平法识图
柱
墙 翼板
肋梁 砼垫层 2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条形基础的集中标注是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集中引注:
基础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配筋三项内容,以及当基础 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和必要 的文字注解两项选注内容。
原位标注是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标注各跨的尺寸和配筋
(与集中标注项配筋不同时)
➢ 1、箍筋
b)当具体设计 采用三种箍筋 间距时: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基础梁平法识图
(一)集中标注——配筋
➢ 1、箍筋
b)当具体设计 采用二种肢数 时:
试说出下列箍筋具体的分布情况?
8Φ8@100(4)/Φ10@200(2); 6Φ8@100/ 5Φ10@150/Φ10@200(2)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基础梁平法识图
(一)集中标注——配筋 ➢ 2、底部及顶部贯通纵筋
a)底部带架立筋时: 先注写梁底部贯通纵筋(B打头)的规格与根数。
当跨中所注根数少于箍筋肢数时,需要在跨中加设架立 筋以固定箍筋,注写时,用加号“+”将贯通纵筋与架 立筋相连,架立筋注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当梁底部或顶部贯通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 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构造钢筋。设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以大写字母 G打头注写,且对称布置。 拉筋主要是为提高钢 筋骨架的整体性而起拉结作用。一般不进行标注,按 构造要求进行配置:Φ8,间距是箍筋间距的两倍( 11G101-3 P73)
课堂小测三Leabharlann 1、条形基础分为()和(
)两大类。
2、文字说明JL02(3A)、JL05(2B)表示的意思。
1、条形基础分为(梁板式 )和( 板式 )两大类。 2、文字说明JL02(3A)、JL05(2B)表示的意思。
基础梁02,3跨,一端有外伸. 基础梁05,2跨,两端有外伸。 3、写出其平法标注: 1)两端各布置6根¢8间距200的箍筋,为四肢箍;中间 剩余部位按¢10间距250布置,为双肢箍。
6Φ8@200(4)/ Φ10@250(2)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基础梁平法识图
(一)集中标注——配筋 ➢ 1、箍筋
a)当具体设计采用一种箍筋间距时: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基础梁平法识图
(一)集中标注——配筋
➢ 1、箍筋
b)当具体设计 采用二种箍筋 间距时: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基础梁平法识图
(一)集中标注——配筋
思考: JL01(2A)、JL04(3)、JL05(2B) 各代表什么含义?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基础梁平法识图
(一)集中标注——截面尺寸
基础梁截面用b×h表示梁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当为加腋梁时,用b×hYc1×c2表示。
第一节 条形基础平法识图
二、条形基础基础梁平法识图
(一)集中标注——配筋 基础梁的配筋有三项内容:箍筋、底部及顶部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