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1
❖英国的政治算术 ❖德国的国势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二节 统计的涵义和应用
一、统计的含义(理解)
统计的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统计工 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一) 统计工作:调查研究。资料收集、整理 和分析。
(二)统计资料:工作成果。包括统计数据和 分析报告。 (三)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 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与显示” 统计数据的 描述要通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集中趋势和离散 程度来体现,最后再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显示。
❖ 第四章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很富有统计色 彩的方法。通过抽样调查我们所知道的是“大概” 的情况,而究竟是“大概到什么程度”就成为了我 们这章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所以本章要掌握抽样误 差和参数估计的应用,以保证抽样调查的科学性。
❖ 第五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前面几章都是 对单一变量或单个事物进行数量刻画的方法,而统 计方法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探讨事物的数量规 律。事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经常 体现为数量表现上的相互影响关系,运用相关分析 可以判断这种影响关系的强弱程度,而通过回归分 析可以认识到是事物间是如何影响的。
D. 该省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为总体单位
E. 该省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的每一件产品为总体 单位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应用)
(一)统计标志(简称标志或标识) 1、概念: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例如,民族、性别、婚姻 状况等。 2、总体单位: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标志依附于单位。 3、标志表现: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 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描述的标志表现。 数量标志表现:具体的数值,又称为标志值、变量值。
第三节 统计的基本方法
一、统计的基本方法(理解)
(一)大量观察法(普查)
大量观察法就是对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部 或足够多数的单位进行数量上的调查和分析。
(二)归纳推断法(人均粮食产量)
归纳推断法包括归纳和推断两个方面。所谓 “归纳”是指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 的整理、描述方法。“推断”指一定的逻辑 标准,根据局部的、样本的数据来判断总体 相应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方法。
统计学原理
教材分析
❖ 第一章 “总论”,主要探索和学习统计学的基本 理论和范畴,包括统计的涵义、基本方法、数据的 来源、计量尺度和基本概念。
❖ 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了解统计资 料的搜集方法、调查方式方案、正确认识调查误差 和数据的整理,需掌握和熟练运用统计分组、制作 统计表、了解统计分布。
则统计总体是( ) A. 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 B. 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 D. 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例3(多选)当观察和研究某省国有工业企业 的生产活动情况时( )
A. 该省所有的国有工业企业为总体
B. 该省国有工业企业生产的全部产品为总体
C. 该省国有企业的全部资产为总体
两重关系
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 统 计学
工作与工作成果关系
实践与理 论关系
二、统计的职能(理解)
统计 职能
信息 咨询 监督
数量性 总体性
三、统计方法的应用(理解)
(一)搜集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的总体事实做 出数量上的叙述说明。 (二)对获得的总体事实进行时间、空间和属 性等的比较。 (三)搜索总体事实的内在数量规律性。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总体和单位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随研究 目的不同,总体范围不同而变化。同一研究 对象,在一种情况下为总体,但在另一情况 下又可能变成单位。
例1 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 单位是( )
A.2000名学生 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名学生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2 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应用)
概念
统计研究所确定的客观对象,是具有 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组成的整体。
总 分类 体
无限总体:含无限多个单位 有限总体:含有限个单位。
同质性:总体中各个单位具有某种共
同的性质。
特点 大量性:总体总是包含大量的单位。
变异性:各单位属性和特征表现不尽相同
客观存在性
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指构成统计总体的每 一个体。
(三)综合分析法
所谓综合指标法,是指利用综合指标对 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综 合、概括和分析的方法。
常用 指标
总量指标
动态趋势分析法
平均指标
分析 方法
因素影响分析法
相对指标
相关分析法
二、统计数据的来源(识记)
(一)专门组织的调查 例如 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
(二)政府职能机构的统计报表 极少部分公开发布
❖ 第六章 “时间数列分析” 任何现象总是 处于不停歇的变化中,掌握事物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性便是本章的要点,其中包括长期趋 势、季节变动还有周期波动。
❖ 第七章 “统计指数法” 通过综合指数和 平均数指数两类计算原理来对指标的变动进 行结构分析,还可以对一些具有数量关系的 现象进行因素分析,判断每一种因素对总变 动的影响程度。
与定距尺度的区别是,确定了一个绝对的、有意义的零点。 定距尺度中的“0”只代表0值,而定比尺度的“0”是绝对零 点,代表没有。如产量、产值、体重、身高等。
例 将所研究对象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部分, 并给每一类别定名,所形成的度量尺度是(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第五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 第一章 总论 ※ 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与显示 ※ 第四章 抽样调查 ※ 第五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 第六章 时间数列分析 ※ 第七章 统计指数法
基本 概念 统计工 作中两 个环节
统计 分析 的方 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计数活动与统计学的产生
一、统计学的三个主要源头(识记)
(三)公开的出版物和统计媒体
第四节 量度层次和计量尺度
四种计量尺度(识记) 一、定类尺度(量度层次最低)
将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划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 制经济等。 二、定序尺度(度量层次次低)
将教育程度划分为大学、中学、小学。 三、定距尺度(度量层次次高)
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考试成绩,80分与90分的差距等同于90分与100分的 差距。 四、定比尺度(度量层次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