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医内科学——郁病ppt课件

最新中医内科学——郁病ppt课件




主症 情绪不稳,烦躁不宁,易激易怒 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
,时作欠伸,不发如常。
病机
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痰气郁结
病情


梅核气和噎膈鉴别
1
梅核气


病因
情志不畅
七情内伤,酒食不节
病机
痰气互结交阻于咽 痰结血瘀,交阻食道,食道狭窄或

干涩
病位

胃、肝、脾
进食特点
饮食如常
饮食难下,吞咽困难
呕吐特点
此种证候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称为“脏 躁”。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6、心脾两虚 症状:多思善疑,头晕,心悸胆怯,失 眠,健忘, 神疲 ,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 狭义:即综合病征. • 又有脏躁、梅核气等病证。
二、源流
• 1.先秦时期,对自然界及人体内出现的一切积聚 、蓄积、失畅现象谓之郁.
• 2.《内经》“郁”的概念引入对人体病理的 论述.
• 3.两汉和隋唐宋时期,对郁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 表现有详细论述,但无郁证病名.
• 4.金元时代将郁证作为独立的病征加以论述,朱 丹溪首倡六郁学说,并立越鞠丸治郁.
2、气郁化火
症状: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 、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3、血行郁滞
症状: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胸胁 疼痛,或身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舌质紫暗,或有 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中医内科学——郁病
【概述】
一、定义
• 定义: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以心情抑 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 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一类病证。
• 郁字有积、滞、蕴等含义,它既是一个病因病 理学概念,又是一个综合病征.
• 广义:泛指外感、内伤引起的脏腑功能失和,导 致气血痰火湿食等病理产物滞塞和郁结.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2、脏躁与癫病 3、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1
梅核气
虚火喉痹
病因
青中年女性, 情志不畅
青中年男性感冒、 长期烟酒辛辣。
加重因素
情绪波动
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
症状特点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无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尚觉咽
咽痛及吞咽困难
干、灼热、咽痒
脏躁与癫证鉴别
1


• 5.明《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征名称. • 明清以后,对郁证辨证论治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
.
郁病病因病机示意图
郁怒不畅 肝失疏泄
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气滞血瘀
火盛伤阴
阴虚火旺
体 质
肝郁及脾 脾虚生湿
因 素
思虑不解 气滞痰阻
痰气互结 湿停食滞
郁 病
郁久伤脾 心脾两虚
生化乏源
悲哀忧愁 忧思气结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4、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 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或见咳嗽有痰,或吐痰而不 咳嗽,或兼胸胁刺痛;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
5、心神失养
症状: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 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多种症状 ,舌质淡,脉弦。
多无呕吐
食入呕吐
预后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所郁脏腑 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
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证型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2、辨别证候虚实
六郁病变,即气郁、血瘀、化火、食积、湿滞、痰结均 属实,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精亏虚所导致的证候 则属虚。
二、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
实证,首应理气开郁,并需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 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 等法。虚证则应根据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 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 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三、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 证候: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 胁肋胀痛,痛 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 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意愿不遂
忧郁伤神
【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病史:多发于青中年女性。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 、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2、临床表现:以忧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胀,喜 太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或易怒易哭,或咽中 如有炙脔为主症。
3、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二、鉴别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