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学教学课件: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小儿贫血概述

儿科学教学课件: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小儿贫血概述


生后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血小板
血容量
新生儿 儿童 成人
血红蛋白
10% 10-8 % 6-8 %
HbA(22 ) HbA2(2 2) HbF(22)
Gower1(ζ2 ε 2) Gower2 (α 2 ε 2 ) Portland(ζ2 γ 2)
血红蛋白的结构
各不同年龄的血红蛋白种类含量
血红蛋白 出生时
Ret 3天内 0.04-0.06 7天 <0.02 成人 0.005-0.015
生理性贫血
生后2~3个月的婴儿,RBC降至 3.0×1012/L, HB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 贫血(自限性)。
生理性贫血原因 ❖ 血氧饱和度增加 ❖ 胎儿红细胞寿命短(生理性溶血) ❖ 生长发育快,血容量增加 ❖ 早产儿出现更早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大纲
目的要求 ❖ (一)掌握小儿血象特点 ❖ (二)熟悉生后造血特点 ❖ (三)了解胚胎期造血特点
小儿造血特点
Development of the hematopoietic system ❖ 出生前造血 (Hematopoiesis)
❖ 出生后骨髓造血为主(bone marrow)
3月
1岁
2岁
HbF
70% 15%~30% <5%
<2%
HbA
30%
70% 93%~95% 95%
HbA2
<1% 2%~3% 2%~3% 2%~3%
婴幼儿期不同血红蛋白的比例
贫血概论 Anemia
贫血的定义和程度
Definition and degree of anemia
Definition :血液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 低于正常值. 海拔每上升1000米,HB上升4%。
❖ 红髓逐渐转化为黄髓的过程(process of red marrow to yellow)
❖ 髓胚胎期造血
❖ 中胚叶造血期 ❖ 肝、脾造血期 ❖ 骨髓造血期
中胚叶造血期
胚胎第3周起: 卵黄囊造血: 中胚叶组织:
原始造血成分:原始的有核红细胞。 胚胎第6周后:中胚叶造血开始减退
中度 ~ 90g/L 重度 ~ 60g/L 极重度 < 60g/L
❖ 贫血的分类(classification):
(Cause,Degree, and Morphology)
病因分类(cause) 生成不足:造血因子缺乏,造血功能低下 破坏增加:先天,后天 失血:慢性,急性
红细胞溶解过快
黄血 疸红
淋巴结 11周开始生成淋巴细胞,终生造淋巴细胞、浆细胞。
骨髓造血期:胚胎第6周出现骨髓,但至胎儿4个月
始有造血并维持终身。(各系血细胞)
胚胎期造血:胎龄与造血部位的关系
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 红骨髓
婴幼儿:均为红骨髓 5-7岁:长骨中出现黄髓(脂肪组织)
( 黄骨髓仍具有造血潜能。)
年长儿与成人: 红髓见于扁平骨、不规则骨和长骨近端
❖ 新生儿(<10天) ❖ 1m~4m ❖ 4m~6m ❖ 6m~6y ❖ 6y~14y
145g/l 90g/l 100g/l 110g/l 120g/l
Degree
轻度 正常下限~ 90g/L 中度 ~ 60g/L 重度 ~ 30g/L 极重度 < 30g/L
Degree
新生儿
轻度 144~ 120g/L
诊断要点(diagnosis)
❖ 病史 (history)
发病年龄 病程经过和伴随症状 喂养史 过去史 家族史
❖ 体检 ( physical examination)
生长发育 皮肤黏膜 营养状况 肝脾淋巴结
❖ 实验室
大便OB、寄生虫卵 红细胞形态 网织计数 白细胞和血小板 骨髓涂片 血红蛋白分析 红细胞脆性 特殊检查
学龄前儿童与成人骨髓造血部位
髓外造血
婴幼儿缺少黄髓,造血的代偿能力很小,在某些情 况(如严重感染、溶血、失血等)下造血需要增加, 肝、脾和淋巴结又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表 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周围血液可见有核红细 胞或/和幼稚粒细胞,感染和贫血纠正后即恢复正常。
血象特点
❖ RBC和Hb 变化:初生时, 生理性贫血,HbF 变化(出生时70%,1岁时〈5%,2岁时〈2%。
小儿造血、血象特点及贫血概论
Hematopoiesis, Peripheral Blood and Anemia
周海霞
血液学的进展影响整个医学的进步
❖ 观察食物对贫血的影响,成功地治疗恶性贫血 ❖ 叶酸拮抗剂治疗白血病获得成功 ❖ 异常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鉴定 ❖ 血型的发现 ❖ 人白细胞抗原的发现 ❖ 骨髓移植的成功 ❖ 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来源、鉴定、分离、纯化的研究
蛋 白 尿 溶血危象
贫血
不同病因 红细胞破坏增加
出血 造血物质缺乏
再生不良
减低
增加
基本正常
造血状态
骨 网脾 髓 织脏 增 增增 生 高大
再生危象
贫血临床表现(clinical presentation)
❖ 一般表现(general) ❖ 造血器官反应(reaction) ❖ 各系统症状(systemic)
❖ WBC:4-6天时 L=N,4-6岁时L=N。 ❖ BPC: ❖ 血容量(blood volume):相对多,10%,8-10%,
6-8%。
儿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变化
年龄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初生
(5~7)×10 /L 150~230g/L
生后6~12h 生后10天左右
稍高 减少20%
稍高 同前
2~3月
肝脾造血期
胚胎第6~8周期始, 胎儿期4~5月达高峰,6个月逐渐减退
肝脏 6~8周出现,主要为有核RBC、少量粒细胞、巨核 细胞,6月后逐渐减弱。
脾脏 8周出现,RBC为主,稍后粒系、淋巴、单 核、终生 造淋巴细胞。
胸腺 6~7周产生淋巴细胞(前T-cell,成熟T-cell),少量红 细胞、粒细胞。
3×10 /L
110g/L
3月后
逐渐上升
1岁以内 维持在4×10 /L左右
12岁
达成人水平
变化原因
进食少
浓缩 不显性失水 生理性溶血 生理性贫血
血象特点: RBC和Hb的变化:
RBC 新生儿 5.0-7.0×1012/L 男 4.0-5.0×1012/L 女 3.5-4. 5× 1012/L
Hb 新生儿 150~170g/L 男 120~150g/L 女 105~135g/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