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我的小助手》教案教材分析:喜欢涂画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入学之前一般都曾有过借助蜡笔、彩色水笔、剪刀、彩纸等工具材料进行美术活动的经历,但在感知、了解不同工具材料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创作内容,有目的地选择工具材料方面还有较大的局限性。
本课内容涉及了小学一、二年级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并配以相应的学生作品。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小助手”——美术活动常用的工具材料,了解其主要特点,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感受到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和表现形式的多种多样,为他们今后的美术创作提示出更多的表现手段。
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美术工具和材料,了解其主要特点。
2.知道美术创作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具:多媒体、图片、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难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小助手。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带来的小助手。
师:同学们,你们上节课认识的小助手,这节课有没有带来他们? 学生都兴奋的说带了。
二、学生欣赏小助手,认识各种颜色。
1.小助手带着小朋友去色彩的世界,播放《色彩世界》,初步感知色彩。
2.学生认识颜色。
观察小助手都有什么样的颜色,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看看你们都有什么颜色呀!学生观察自己带的颜色。
学生的颜色很多,从黄到蓝有18色的,也有三十多种色的。
学生看到新的水彩笔非常的兴奋,学生特别的高兴,我要求他们拿出来摆一摆,玩一玩,使学生对自己的水彩笔有一种亲近感。
让学生欣赏大师的画如蒙德里安、蒙克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
3.用自己的小助手在纸上划汗冰。
让学生把自己的画纸当汗冰场,学生画笔当自己的朋友,我们这课领着着你的小朋友做游戏,学生会很高兴的投入到美术的游戏当中。
学生带着水彩笔或其美术用具在纸上画线涂颜色,学生锻炼自己画线涂色的能力。
4.展示学生的作品,让他们欣赏自己的作品。
5.《涂涂画画真好看》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色彩世界的美丽,认识常用颜色。
2、进行大胆的画线涂色,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乐趣。
3、熟悉常用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绘画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画线和涂色中了解各种工具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用各种工具,画出自己的作品。
教具准备:整张白纸4张,每组课桌组合排成方形、各种画笔、涂色工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课前将教室桌椅安排成U字型,中间用大纸盒搭成城堡状,教师用盘子调些不同颜料的水粉。
二、导入新课。
1、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幼儿园使用什么工具画画?(学生回忆并回答)2、帮助学生复习水彩笔、油画棒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解其特点的练习。
三、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1)观察、认识课前准备的水彩颜料、板刷、棉签等工具材料。
(2)小组讨论、体验如何用这些工具材料画画。
(3)师生小结:棉签立起来可以画线,到下可以化大块颜色,每只棉签和板刷只负责一种颜色,不要让他们到别的颜色盘中去帮忙……2、分析教材中的作业。
3、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先在纸上作涂涂画画的练习,另一部分在纸箱做的城堡上涂色,要求颜色要有变化。
4、说一说,做颜色游戏的感受。
5、出示一幅国画,引到学生观察这种至于其他只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美术工具、材料的丰富性。
四、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各种不同的笔,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工具很多,不仅可以用这些笔,还可以用手指、胡须等作画,课下找一找,还可以用什么工具画画。
《拼拼摆摆真有趣》教案教材分析: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持续倾注着积极情感的认识活动,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主要动力。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小学美术课的首要任务。
另外,创新是人类特有的宝贵的品质,它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在美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课教材,针对六七岁学生活泼好动,有着较强的表现欲和好奇心的特点,以拼摆造型的游戏方式进行无主题的创作,在进行拼摆造型的过程中,学生动手、动眼又动脑,通过对物品的拼摆造型,不仅能体验到强烈的形式美感,而且能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1、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拼摆出有趣的造型。
2、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体验材料的美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和创作,拼摆出有创意的图形。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将用具摆放好,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欣赏:鲜花组成的花坛、食品组成的拼盘、石子铺成的小路……感受排列组合的美感,了解不同材料都是美化生活的因素。
2、生共同欣赏带来的物品,大家说一说他的形状、颜色。
引导观察、感受其美感造型。
3、师随意将集中物品摆成图形,让学生看像什么形?引起学生的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身边的物体摆放一些美丽的图案。
三、讲授新课。
1、将各种物品放在一起,看起来会显得很零乱,请你仔细观察各种物品,可以将他摆成什么形?(小组研究研究,学生试着摆一摆)2、分组展示,说一说用了那些东西和排列方法,其他学生提示出还可以摆什么,怎么摆。
3、分组合作,看谁摆的花样多,花样新,有自己的想法。
4、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完成的作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花样。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东西能摆出生么花样?延伸课程内容,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指导学生互相帮助,大家一起思考如何摆放。
五、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观摩完成的作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花样。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东西能摆出花样来?延伸课堂内容。
《花儿朵朵》教案教材分析:本课依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并拓展,主要采取激趣、欣赏、引导示范、活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花儿有所了解,发现和欣赏花儿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引发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
通过讲授花儿的一般知识和花儿作品的制作方法,让学生简单地了解花儿、喜欢花儿,并能掌握简单的花儿作品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兴趣。
教学目标:1、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2、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激发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同时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
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表现花朵。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各种花的图片)范作(花的作品若干)、白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生:白纸、手工纸、铅笔、橡皮擦、水彩笔或蜡笔、剪刀等工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轻松2分钟(老师说词语,学生做动作。
)活跃课堂气氛。
二、谈话激趣导入。
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是谁把春天打扮的这么漂亮吗?2、师生交流。
相机提问:你喜欢花吗?为什么?3、师小结: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花朵多么好啊。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同走进花的世界——揭示本课课题《花儿朵朵》。
三、观察、欣赏、感受。
1、播放自然界中的花儿课件(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2、观后提问:(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2)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3、花朵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名字,但是很多花朵的形状是非常相似的。
4、游戏:赏花、猜花。
课件出示千姿百态的花儿的图片欣赏对比。
并启发学生说说这些花朵的形状像什么。
(有的像喇叭,有的像碗,有的蛋糕、有的像圆珠笔……)5、花瓣围绕在花蕊的周围生长,有些花的花瓣只有一层,有些花的花瓣则有很多层。
注意观察了吗?四、自主选择,创造表现。
我们刚才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它们有的是紫色,有的是红色,有的是白色,五颜六色的真漂亮。
有的花像球一样,有的像喇叭一样真好看。
1、对了,草地真寂寞,它很想和花宝宝交朋友呢。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它们呢?我们一起用能干的小手做些各种姿态各种形状的花送给草地,好吗?2、思考、探索。
(1)实例欣赏,课件展示老师要送给小草的花朵,问:“老师画的花美在什么地方”。
(2)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花朵?(彩色纸剪贴)(3)教师出示范作并做一些剪花朵的示范。
五、学生创作。
(播放轻音乐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发散思维)1、想一想,添一添,使草地绚丽多彩。
2、要求:同桌合作制作一朵花,可以画或剪贴,然后把花沿轮廓剪下送给小草。
3、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
六、作业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把作品插在桌的缝隙中模仿随风飘拂。
2、交流:你最喜欢哪朵花,为什么?《包糖果》教案教材分析:糖果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的记忆是甜蜜而美好的,收集漂亮的糖纸更是一些孩子的业余爱好。
《包糖果》这一课题易于唤起学生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感受。
这是一节绘画和手工练习相结合的设计应用课,课堂上的美术活动紧紧围绕着让儿童大胆地涂画出好看的糖纸,动脑筋包扎出不同式样的糖果来进行设计,体现了综合性美术活动的特点。
教学目标:1、练习涂画糖纸,包扎糖果。
2、熟悉绘画工具,培养儿童动手动脑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具:糖果、小石块、玻璃球等小型块状物,手工剪刀、小木棍等。
教学设计:一、激趣引入。
1、师出示带来的糖果,请学生观察。
2、说一说:这种糖果是什么样的?糖纸在形状和色彩花纹上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包扎的?3、想一想:如果你去买糖果,你会挑什么样的?为什么?二、欣赏。
1、师生共同欣赏示范作品。
2、糖纸: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哪些图案?你觉得他设计的怎样?3、糖果:这些糖果是什么形状的?用到了哪些材料?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糖果?三、创作。
1、讨论:要完成本课作业应该按怎样的次序?2、自己准备包一个什么样的糖果?用多大的纸?3、剪裁:根据自己的设想剪裁出糖纸的形状。
4、涂画:涂上喜欢的图案和色彩。
5、包扎:包扎出不同样式的糖果。
(提示:你做出怎样的糖果才会让大家抢着来购买?)四、糖果展示会。
1、把学生的糖果集中在一起,轮流扮演买者和卖者。
买者选出自己喜欢的糖果,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2、以“我有一颗甜甜的糖果”为题,创编小故事或小诗歌。
《小挎包》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教材让学生了解、认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小挎包。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基本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形状来画或剪出挎包的外形,再用绘画或剪贴的方式给挎包装饰优美的纹样、图案,并涂色或剪贴完成。
使学生在观察、绘画、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民族民间工艺品的独特美感。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丰富多样的民族挎包,感受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独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