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志愿者调研报告

志愿者调研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题目:志愿者之路——关于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调查*名:***学号:班级:完成日期: 2010年8月15日指导教师:志愿者之路——关于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调查调查时间——2010年8月调查地点——广州、顺德、珠海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访谈调查人——李丹妮来中国旅游的外国友人总会对两样东西感觉尤深,并为此惊叹不已。

这是什么呢一个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长城,另一个就是比长城更为壮观的中国志愿者群体。

无论是08的奥运,还是这年的世博,中国的志愿者们携手撑起了一片长城,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如大家所知,志愿者的主力军是来自各大高校的大学生。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栋梁,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更多人对这个群体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志愿者之路这一课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问卷,以下就反馈回来的情况展开我们的讨论。

一、志愿者简介首先,我们先来从多个角度了解一下志愿者的基本情况。

志愿者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

他们致力于免费、无偿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志愿工作是指一种助人、具组织性及基于社会公益责任的参与行为,其发展可追溯至二次大战后,福利主义抬头导致各国政府支出崩塌,发展义务工作以解决社会上不胜负荷的需求。

含义一般认为,志愿者是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

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则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分类可因服务内容的不同分为消防志愿者,抗震救灾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

来源志愿者(volunteer)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voluntas”,意为“意愿”。

对于这一概念,我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由于对volunteer的译法不一致而有所不同(我国大陆地区一般称为志愿者;香港称之为义工;台湾地区称之为志工),但实质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历史志愿者制度的确立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主义抬头,但志愿者本身的存在则自古以来已经存在,古时候的赠医施药可被视为志愿者的雏型。

西方志愿者起源的重要概念建基于罗马时代的博爱精神和基督教的宗教责任及救赎观念,透过义务工作表现出人性的爱及弘扬宗教的善性。

而近年志愿者制度的确立,是为了弥补政府对社会支援的不足,结合政府、商界及民间的力量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服务。

发展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志愿活动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 多年。

据北京大学志愿服务和福利研究中心(2002 年7月16日正式成立,该中心是我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志愿服务和福利研究与培训的机构。

)丁元竹主任介绍,中国最早的志愿者来自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

1979 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

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政部号召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天津和平区新兴街就是早期开展社区服务的典型。

90年代初,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

这样社区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是目前我们国内最大的两支志愿队伍。

分类志愿者所从事的服务众多,当中可能包括教育、环保、倡导及福利等范畴,因此难以统一划分,故此出现了几方面划分志愿者的种类:第一种是以职权划分,可分为政策制定、直接服务及庶务类;第二种是以时间性划分,简易可分为定时性及临时性;第三种是以服务类型划分,可分类为福利类、教育类及文化类等;第四种是以服务内容划分,可分为行政性、专业性及辅助性。

二、大学生志愿者心理以下是从访谈中归纳出来的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具体特征:1、无偿性。

志愿者是无偿,不是开业、打工,而是不计报酬的;2、平等性。

志愿者不是救世主,而是与被帮助者处于平等、互相尊重的地位。

3、成长性。

志愿者不仅是给予了他们帮助,同时也得到了收获——自我的一种成长;4、回报性。

志愿者的出发点不是好奇心的满足,而是对社会的回报;5、影响性。

志愿者不是指挥者、教育者,而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志愿者参与义务活动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我取向,参与者着重个人学习与成长,获取个人内在的满足感,依个人感受来决定参与志愿者。

第二类是人际取向,参与者着重他人和团体的影响,他们的目的是结识朋友,获得他人的肯定。

第三类是情境取向,他们参与是为了回应社会责任,并获得社会的认可。

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动力:由于志愿者参与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追求成效,因此不能单靠命令及控制能操纵志愿者,所以要运用不同的手法来鼓励志愿者持续投入服务,志愿者机构可从三大方面提升志愿者的动力。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具有五种需求,机构可在服务过程中满足志愿者的五种需求,从而提升他们的动力。

另外,在过程中,机构可以先了解志愿者对服务的期望,当志愿者的期望能够实践时,志愿者会有更大动力持续服务。

最后是根据学习理论,在提供服务时,以奖励及惩罚来提升或删减特定的行为,从中提升志愿者的动力。

大学生志愿者所贡献的作用(1)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大学生们获得一个深入接触社会实际、真实了解与认识中国国情的极好机会,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阅历,还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

(2)青年志愿者活动强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对改善社会风气,确立敬业精神起积极作用。

(3)通过志愿服务培训和实际工作,增强了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帮扶弱势群体意识,使他们学会与人团结合作,依靠团队力量去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培养帮助残障观众、残奥会运动员或者其它弱势群体的技能和树立帮扶意识,使他们从中学会关心他人,并延及关心整个社会,学习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并延及服务于整个社会和人民的利益。

三、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的志愿者情况通过开展宣传发动、招募选拔、教育培训、公益实践、激励表彰等一系列工作,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训练有素的志愿者队伍,奥运会期间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媒体记者、观众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

赛会志愿者服务岗位主要涉及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运输、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指引、物品分发、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场馆运行支持、新闻运行支持、文化活动组织支持等领域。

奥组委将参照奥运会通行惯例和标准,结合举办城市实际设置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工作岗位。

奥运会赛会志愿者预计约7万人。

招募选拔运行计划奥运会、亚运会赛会志愿者招募的一般程序包括:申请人报名、材料审核、工作预分配及面试、初步确定岗位、发出录用通知、志愿者接受任务、背景核实等步骤。

奥运会赛会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将主要采用定向招募与公开招募相结合、集体报名与个人报名相结合、网络申请与书面申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高效便捷的招募机制,按照有关程序分阶段、分人群进行招募。

赛会志愿者原则上应具备以下条件: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基本的体育运动常识,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符合奥组委对于志愿者所申请岗位的资格要求和时间要求。

其中,专业志愿者除满足以上基本要求外,还应具备特定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术和专门技能。

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将于2006年8月底正式启动,到2008年4月结束。

公益实践计划公益实践计划旨在通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把日常志愿服务与奥运会志愿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志愿服务的日常化,增加志愿者的服务经验和服务技能,满足奥运会对志愿者的素质要求。

根据奥运会筹备进程,每年确立一个公益实践主题,在全市设立一批奥运会志愿者实践基地,围绕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开展环保、科普、文化等志愿服务活动。

培训运行计划赛会志愿者的培训主要分为三类: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

培训工作应发挥北京的教育资源优势,争取多方支持。

通用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奥林匹克知识、国情市情、传统文化和礼仪规范,志愿者的权利义务,应对紧急情况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志愿者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形象意识和责任意识。

奥组委将组织专家学者编写相关文本教材和多媒体教程课件,依托互联网远程教育或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培训。

专业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服务岗位的具体要求,培训志愿者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培训将以面授为主,主要由奥组委及指定的培训机构来组织实施。

岗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岗位的基本情况、工作任务、业务流程和工作场地的相关情况、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和志愿者团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述,志愿者当从点滴小事做起。

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就惊天伟业,大多数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工作着,奉献着,只要你不计得失地付出,那么你就是社会的志愿者。

作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学子,我们除了学好科技文化知识外,还要培养自身社会责任感,更多的参加社会活动和志愿者工作,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附件一:访谈记录——广州亚运志愿者心得总结。

第一,“知己知彼”。

古代军事战争讲究的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是军事上的战略。

而亚运志愿者工作,也可以说是一场战役,不过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而是一场展示亚运精神、展示国际形象的战役。

在亚运志愿者工作上,“知己”主要是指亚运志愿者需要知道广州亚运会的一些概况,如广州亚运会的办会理念、宗旨、目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等,再如广州亚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及特色等,只有自身知道了这些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国际友人和广大公众服务,给他们一个满意的文化大餐;“知彼”说的是需要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的习俗禁忌、信仰文化等,这样才能给对方一个尊重,也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印象。

比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竖起大拇指表明的是“你好棒”,可是,对于伊朗人来说,这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或蔑视,因此,在伊朗人面前就不能竖起大拇指来。

第二,学会尊重。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亚运会精神提倡的不仅是体育精神,也倡导无国界的平等的相爱精神,而这种相爱的前提就是要互相的尊重。

广州作为东道主,在亚运会举办期间,每个细节都需要体现对其他国家、地区人们的尊重,而作为亚运志愿者,每个动作、语言、眼神都可以表现出他人的尊重。

叔本华也说过,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

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

在培训中,特别讲到了对待残疾人的事宜,比如,不能谈及残疾人的残疾问题、不能紧盯残疾人残疾的部位等。

另外,对于,失败的运动者,也应该给予微笑和鼓掌,赞赏和欣赏,而不是一味的鄙视。

第三,注重形象。

亚运会的举办展现的不仅是广州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文化形象,而亚运志愿者总共有56万(赛会志愿者总需求约为6万人,城市志愿者总需求约为5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每个志愿者的形象也就体现了广州、中国的形象,因此,亚运志愿者需要注重自身的形象。

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有这如公共设施等方面的硬件条件,也有软件方面,这是一种强大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就是一个城市的制度、文化、公众的形象等,也包括亚运志愿者的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