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的思考没有什么比意志更重要,没有什么比信念更重要。
对许多人而言,这句话有着千钧分量;但对另外许多生意场上取得成功的人而言,这句文诌诌的格言却没有什么意义。
他们不必知道什么是意志,也不需要时刻警醒自己坚持信念,他们只是认准一个普普通通的赚钱目标,然后为这个目标去吃苦、劳作,去奔走、吆喝,去精打细算、早出晚归,去干那些只有他们愿意干的事。
从数量而言,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成功者,就是这些文化水平并不高,处于社会中底层的人们,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一项最有效的活动——执行。
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无知者无畏”——只要他们在不断地努力地干,他们就成功!看看那些提篮挎包当街叫卖的小摊小贩们,我们认为他们就是优秀的执行者;看看街边餐馆小店忙里忙外吆喝张罗的小老板们,他们也是优秀的执行者;看看那些装修公司的小老板、项目经理们,他们每天跑十多个工地,每天与十多个客户洽谈,还要去分散在各处的装饰市场购买材料,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仅仅识得大字算得加减乘除而已,但是,毫无疑问,他具有最优秀的执行力。
还有一个最经典的例子,为什么安利的产品卖得好?因为一旦进入安利,所有人都会被激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这种激情制造了一种氛围,制造了一种相互促进、相互鼓励和相互示范、充满朝气的“场”,人在其中,必然热血澎湃、跃跃欲试,爆发出一种空前的行动力。
如果说美国军队的执行力全球最优,那是因为他们有最先进的科技和最严明的纪律;而安利员工的执行力如果堪称全球最优,那是因为他们有让人快速实现财富梦想的最令人激动的激励措施。
是的,最优秀人是想方设法完成任务的人,最优秀的人是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人,最优秀的人是“为了一个简单而坚定的想法,不断地重复,最终使之成为现实”的人,这就是一个有成效的商人(或商业领导者),最不为人知却最重要的技能。
而那些成天将意志、信念挂在嘴边的人,往往只会纸上谈兵,他们不敢面对现实的残酷,他们在逆境中退缩,他们谨小慎微而游移不定。
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取得成功——他们连成功执行最基本的健康心态都不具备!是的,这个社会不歧视弱者。
这个社会绝不给自甘可怜的懦夫以任何机会。
这个社会是“爱打拼的人”的天堂。
什么是机会?机会就是立即去干你想干的事!只要你像那些街边为生存而战斗的小摊小贩一样执行着,只要你像那些万众一心的安利员工一样充满斗志——只要你不断奔跑在路上。
机会就是将你手里正在做的这件事,坚决、彻底地做到最好,绝不言败,绝不放弃!“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的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之变成现实。
”这是美国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对如何成功作出的最好回答。
其实他阐述的是一种心态。
的确如此,心态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影响行为的首要因素。
从健康的执行心态出发——态度决定一切案例:温州商人的快速反应前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林认为:“温州人看到有生意可赚,第二天就弄台机器先干起来,机器可以放在家里或朋友的仓库里,行了,再盖厂房,大了才请管理人员,这要是在其他地方,半年也论证不下来。
”1992年金秋,上海街头梧桐叶黄了,诱人的糖炒栗子满城飘香。
某晚,酒足饭饱后,长住上海大方饭店的温州乐清五金机械厂朱厂长逛街去了,他把这种消闲称为“跑信息”,或者说“捡钞票”。
拐出延安东路就是热闹非凡的大世界,一家食品店门口排长队买糖炒栗子的人们引起了朱职业性的条件反射。
这些年来,朱悟出了一条发财真理:“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一定有财神爷在微笑。
”朱开始仔细地观察,他发现急于尝鲜的上海人买了糖炒栗子后,都急猴似的咬着、剥着吃,而常常又把栗子内核弄得四分五裂,嘴边一副狼狈相。
“能不能搞个剥栗器?”“信息发生器”在朱的大脑里启动了。
他迅速画出了剥栗器的草图,材料用镀锌铁皮,成本每只0.15元,出厂价0.30元……10分钟后,朱推开了商店经理室的大门。
经理认为:这是一项发明,顾客肯定欢迎,不过,上市要越早越好,两个月够不够?朱笑了:两个月?我一个星期后就送上门。
经理不相信:这审批、核价什么的,没两个月怎么行呢?当晚,传真将剥栗器草图传回了朱在温州家乡的工厂,一副模具两个小时就出来了,冲床开始运转。
3天后,一卡车剥栗器涌进了大上海,大大小小商店门口的糖炒栗子摊主成了朱的经销商。
朱得意地说,这一个小小的类似于汽水瓶盖的剥栗器至少创造了4万元利润。
(一) 执行,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过程,而执行力是完成执行的手段和能力。
执行是一件艰苦、困难和琐碎的事情,它需要确保公司这架机器能够一米接一米,一千米接一千米以及一个里程碑接一个里程碑地向前进。
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少有案例能把执行、执行力的要素简洁地表达出来。
但是,温州乐清五金厂朱厂长的故事却是个非常经典、简洁的执行力案例。
朱厂长成功的关键在于,他具备了执行最基本的要素:好的心态和快速反应能力。
心态是影响行为的首要因素,是人的心理活动外化为实践活动的动力源。
管理学上有一句话人人皆知:“态度决定一切。
”其实,人与人之间往往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这种小的差异就是态度的积极或消极,巨大差异则是成功或失败。
现实中,失败平庸者居多,主要就败在心态和观念的消极退让。
然而朱厂长的成功,显然是源于他的热情,“世界上没有一件伟大的事情不是由于热忱而成功的”。
的确,没有激情就没有奇迹,激情将充分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潜能,从而催生巨大的执行力,而激情一旦升华为信念,行为就带有了宗教意义,人们的短暂激情就会转化为持久的行为动力源头和强大的执行力。
(二) 朱厂长的故事告诉人们,首先他有信念,有激情,更重要的是他具备让信念和激情转化为对现实产生作用的一种心态:现实心态、逆飞心态、无过心态、弃疑心态和预启心态。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5种心态怎样让一个普通人获得强大的执行力。
首先朱厂长面对现实,他“实事求是”,他知道他的努力必须而且只能冲着一个目标而去:解决或满足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需求,舍此无他。
现实中人们常常面对着种种困难,也就是面临着一个著名的“斯托克代尔悖论”的考验——“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同时要面对现实中最残忍的事实,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无论它们是什么”——这是越南战争期间,一个美军上将在越南监狱中带领其他美国人,与越南人艰苦斗争了8年最后成功活了出来,并成为美国英雄的唯一理由。
他是一个监狱斗争的成功者,他的故事在今天广为流传。
显然,斯托克代尔绝不回避被严刑铐打甚至是失去生命的最残酷的现实,他勇敢地面对这一切。
但现实中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却尽量避免和掩盖现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报喜不报忧”(政客行径),因为实事求是的态度,往往使生活变得更残酷,尤其是涉及利益之时,有些领导人喜欢太平而不喜欢冒险,因此没有员工愿意打开潘多娜的盒子,而是尽量掩盖错误,或者拖延时间以期在将来再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这无疑犹如自欺欺人的“皇帝的新衣”。
而上面案例朱厂长的成功,却说明了一点:尊重事实,你必然比别人更快地获得成功。
另外有一个真理:“成功者所犯的错误比失败者多得多,但你不能因为失败多而放弃。
”因为成功者永远在不断尝试,而失败者总是退缩、逃避。
最终的失败者似乎从不犯错误,而最终的成功者似乎总是在犯错误。
因此,亨利·福特的一句话我们应该永远牢记:“当一切似乎都不顺利的时候,请记住——飞机是逆风而起的,而不是顺风而起。
”在这一案例中,朱厂长的表现则符合了成功者的一种基本心态:逆飞心态——勇于去尝试有困难的事情。
其实,困难是一种催化剂,如果你不断面临困难,那是因为你在不断地进步。
的确,人生就是在困难中不断前进——从这一意义上说,“真正的敌人是自己”,只要你去做你感到畏惧的事情,畏惧就一定会消失,你就一定会成功。
这时,你一定要谨慎,你不能犯方向性的错误,“你可以进步晚一点,你可以丧失一些机会,但你不能错”。
而且你不能怀疑,不能左右摇摆半途而废,必须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三)朱厂长在这几个方面都没有犯错误,因此他具备了成功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他有一种预启心态,他遵照了这样一句话:“不要等到所有绿灯都亮了才行动”——他看到上海人剥板栗有困难,就在别人都还没有发现这一商机之时,抢先、立即用最快的速度去解决人们的困难。
如果等到所有灯都变绿才行动,那么你将失去所有机会——这是速度和磨炼的高度结合。
市场中的企业就像田径场上的运动员,发令枪响之前有动作会违规,但等枪响之后再起跑就晚了,只有恰到好处地起跑才能获得启动的成功。
张瑞敏把这种与市场同步启动的思想比做“打飞靶”。
他说,20世纪40—50年代美国人靠打固定靶谋取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即瞄准固定的市场、组织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到了60年代,日本崛起,他们把市场细分,犹如射击中打游动靶,产品跟着市场转,为自己创造新的机会;现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瞄准市场如同打飞靶,需要有超前性,要有提前的胆量。
这就是创新,微软的成功是这样,朱厂长的成功也是这样。
因为他们都有成为成功的执行者的最好的心态。
作为执行和展现你的执行力的基础,心态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它是惟一的,要想成功,没有不畏艰险立即行动的心态,绝无可能。
一个人在执行过程中的角色认知十分重要,执行者扮演了正确的执行角色,执行才能成功;否则,即使执行者的岗位责任是清楚的,甚至在岗的人在考核中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仍然会导致执行乏力,甚至是失败。
扮演有力的执行角色——角色即定位案例:戴尔的执行意志戴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迈克尔·戴尔本人的执行力。
用前戴尔公司亚太采购组织负责人方国健的话说就是:“迈克尔·戴尔的特质之一,是极有远见,而且通常在认定一个大方向以后,就亲自披挂上阵,带领全公司彻底执行。
”有两个例子是显著的证明:一个例子是推动国际互联网的深度运用与普及化的过程。
戴尔很早就意识到,互联网将会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形态与工作习惯,而且是直接销售的终极利器,因此有必要大力宣传、推动公司内对互联网的重视。
因此,那一阵子全公司处处可见一张大海报,戴尔本人一脸酷相,半侧着身子,一手直指向你,海报上印了一行大字:“Michael wants you to know the net!”(迈克尔希望你把互联网搞通!)戴尔还在好几个公开演讲中热情洋溢地强调他对互联网的看法。
结果,戴尔电脑有70%的营业额是通过网络下单成交。
而且公司内部绝大多数的管理制度及工具,都已经在网络上行之有效了。
另一个例子是供应商的选择管理。
戴尔采取的是依靠OEM生产模式运营的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和产品制造商的管理是戴尔公司的关键,戴尔本人非常重视,不仅对各个供应商的报价和产品标准细节了如指掌,不仅派高级管理人员不断巡视这些厂家,而且每年要亲自到供应商的生产现场考察数次,对生产细节深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