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民间故事大全1000字【篇一】经典民间故事大全1000字伏羲兄妹来到人间以后,世间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了。
可是,那时候的人跟我们现在的人大不相同。
那时候的人由于到处都是森林,空地极少,因此无法种庄稼,食物主要是靠打猎及摘取树上的果子。
那时的地球环境比现在要纯净的多,水果比现在种类多,个头也比现在同类水果要大的多。
但仍然不够吃用,人们就用打猎等方法来补充食物。
那时上天给人很多获取食物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上天给的。
据说,上天让伏羲也发现了一种获取食物的方法,那就是用网捞鱼。
过去没有“打鱼、捉鱼”这些对立名词,只有“捞鱼”这种融洽概念。
有一天伏羲闲来无事,走到河边一转悠。
走着走着伏羲偶尔抬头一看,看见一条又大又肥的鲤鱼,从水面上跳起来,蹦起好高。
一会儿,又是一条鲤鱼跳起来;再隔一会儿,又是一条。
这下引起了伏羲的注意。
他想:这些鲤鱼又大又肥,弄来吃不是很好吗!他打定了主意,就下河去捞鱼。
等了好大工夫,伏羲捞到一条又肥又大的鲤鱼。
伏羲很高兴,就把鲤鱼拿回去了。
回来的路上,伏羲又从上天那得到了吃鱼的方法,那就是用火处理。
那时的人们都有功能,一伸手指就来火,人们的道德很高,不会随便用火做不该做的事情。
只是到了后来,人们开始用火做坏事,上天才把火这种功能从人体上给拿走了。
跟伏羲在一起的众人们,看见伏羲捞来了鱼,也都跑来问长问短。
伏羲当众用火将鱼烤了,把鱼撕给他们吃,大家吃了,都觉的味道不错。
伏羲对他们说:“既然鱼好吃,以后我们就动手捞鱼,好帮补帮补生活。
”众人当然赞成,当下都跑到河里去捞鱼。
捞了一个下午,差不多每人都捞到了一条,还有捞三、四条的。
这下子大家都欢喜的了不得了,把鱼拿回去美美的吃了一顿。
后来,上天又给了伏羲一些捞鱼的方法。
有一天,伏羲又是闲来无事,躺在树底下,眼望着天出神。
这时候,他看见两枝树枝中间,有个蜘蛛在结网。
左一道线,右一道线,一会儿就把个圆圆的网子结好了。
蜘蛛把网结好后,过了一会儿,远远飞来了一些蚊子、苍蝇等,很快都粘在网子上了。
蜘蛛就用这些所得饱餐了一顿。
伏羲看见蜘蛛结网,心里突然开了窍。
他跑到山上找了一些葛藤来当绳子,象蜘蛛结网那样,把它们编成了一张粗糙的网,然后又砍了两根木棍十字形绑到网上,又拿了一根长棍绑到中间,网就做好了。
他把网拿到河边往河里一放,隔了一会儿,把网往上一拉,哎哟,网里净是些欢蹦乱跳的鱼。
这个办法真好,比起用手捞鱼不但捞的多,人还不用下伏羲就把结网的方法教给众人。
从此以后,众人就都晓得用网来捞鱼了,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是用网来捞鱼。
【篇二】经典民间故事大全1000字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人们经常受到洪涝的侵害。
在尧帝当政的时候,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灾害:大地上一片汪洋,房屋被冲塌,田地被淹没,死人成堆;人们扶老携幼,到处漂泊逃难。
尧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里忧虑不安,就派鲧去治理洪水。
鲧带领大家治水,采用挡阻的办法,哪个堤岸冲了补哪个,结果挡来挡去,这边的挡住了,那边的又冲垮了,劳民伤财了9年,一无所成。
尧以后舜做了部落的首领,他看鲧治水毫无起色,耽误了大事,就下令处死了鲧,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深知治水的事事关重大,治不好也会丢掉身家性命。
可是,眼看着洪水如此肆虐,人们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接受了这个重任。
禹认真总结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感到用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大胆地设想了一个与父亲背道而驰的治水方案——疏通河道,顺其流势,将水引走。
方案制定后,禹决定走遍天下,察清地势,探明河道,引水下流。
他带领大批助手,踏遍了闹水灾的9个州,测量好地势高低,分别竖立木桩作为标记。
那时,大多数地方荒无人烟,禹风餐露宿,经常冒着大风大雨,在恶劣的环境中然后,禹根据调查得来的资料,从水灾最严重的地区开始治水。
禹和大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简陋的工具挖河修堤。
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长满了脚垫,脸也顾不得洗,经常蓬头垢面。
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人们看到了都感动得落泪。
为了治水,禹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和一个叫女娇的姑娘结婚了,婚后刚4天,他就告别新婚的妻子,忙于治水去了。
大禹治水13年,3次经过家门都没顾得上进门看一看。
第一次经过家门口,他听到自己新生的儿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劝他进去看看。
禹也多想进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紧的事要办,怕耽误工作,硬是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叫爸爸了。
小家伙在妈妈怀里使劲叫着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挥手就过去了。
第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多岁,他跑过去要把爸爸往家里拉,禹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转告妈妈,等治好水后再团圆,又匆匆地离开。
13年后,禹历经千难万险,开沟修渠,终于战胜了洪水的灾害,促进了农业发展,使百姓能安居乐业。
禹因为治水有功,被舜立为君位的继承人,成了夏朝的第一个君主,所以历称他为夏禹或大禹。
大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仍然不贪图享乐,他不辞辛苦地到各地去巡视,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篇三】经典民间故事大全1000字物以稀为贵,天下牦牛多为黑色和杂色,而生存于天祝这块神奇高原的白牦牛,就自然成为世界牦牛珍稀畜种。
“天下白牦牛,唯独天祝有”。
白牦牛这一广告因而闻名于世。
成为天祝高原奉献给人类的一件稀世珍宝。
关于天祝(亦称华锐)白牦牛,在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
说是古时候,华锐人的祖先华秀居住在西方遥远的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牛羊众多,草原就显得不够用了。
华秀和哥哥阿秀商量,去寻找新的草场。
于是华秀告别哥哥,祈祷山神给他和部落指出一条路。
这时,一个身穿战袍,骑着白骏马的神灵出现在天空中,他在半空中随一朵五彩云向东方飘动。
华秀便告别故乡,带领部落的男女老少赶着大群牛羊向彩云飘去的方向出发。
当部落和牛羊快要走出一个石峡时,那些黑色的牦牛们,叫出了一阵阵非常痛苦悲切的声音,人们都知道这些牲畜和人一样,对故土难舍难分。
当时,整个牛群叫成一片,谁也不愿前行。
牧民们见此情景,也禁不住泪流满面,放声大哭。
正在这时,从身后那巍峨的雪山深处出现了一头白牦牛,它像雪一样洁白,十分漂亮、威武,就像一团洁白的云。
白牦牛大吼着,向石峡口奔去。
说来也怪,看见了白牦牛,其它牛停止了哀叫,随着白牦牛一齐向峡口奔去。
整个部落便又开始前行。
当人们尾随着牛群走出峡口时,眼前却一片惨景。
其他的牦牛全倒下了,那头白牦牛正和一条黑色巨怪角斗,斗得大地沙石飞扬,天昏地暗。
人们非常惊恐和紧张,都在为白牦牛担心。
突然,黑色巨怪惨叫一声,不知去向。
白牦牛用它的勇猛和尖利的犄角战胜了巨怪。
一头受伤的小牛不停地哀叫,白牦牛看见了,走过去用舌头,一下又一下舔着那可怜的小牛,舔着舔着,黑色的小牛突然变得通身雪白。
这时,天空中传来骏马的嘶鸣,大家仰头看时,那穿白袍的神灵重新出现在头顶。
痛苦绝望的华秀和部落的牧民们,便又继续前行了。
走啊走,不知经过多少艰难险阻,也不知走了多远、走了多长时间。
有一天,天空中的山神和白马突然降下地面,人们面前便横亘起一座雄伟壮丽的雪山,这就是马牙雪山。
华秀对大家说,这雪山下就是我们的家乡!大家便不再前进,永远在这儿定居下来。
这儿草场广袤,草盛林茂,溪水潺潺,山泉叮咚,确实是一块驻牧的好地方。
从此,华秀和他的部落便很幸福地生活在这里,那喝了马牙雪山泉水的牦牛更白了,一群又一群,像天上飘荡的白色云朵。
天祝便成了白牦牛的故乡,白牦牛更是天祝(华锐)人的骄傲。
白牦牛的美名扬天下,它被正式命名为“天祝白牦牛”,作为世界牦牛稀畜种,由畜牧科研部进行保种选育。
【篇四】经典民间故事大全1000字都说,松树只结松塔,只长松籽,不开花。
那么,松花江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听放山伐木的老年人说,早些时候,松树也开花,后来,让人给借走了。
说起来,里面还有个故事呢。
很早很早以前,咱黑龙江地面,满都是山呀水呀,树木琳琅,只有很少的人烟。
那时候,兴安岭和长白山都是连着的,数不清的江河湖泊,也都直通大海。
整年是波浪滔天,没边没沿的。
却说,就在这一片大水当中,有个生满莲花的大湖,取名叫莲花湖。
这个湖可不一般。
湖面上,不论冬夏,总是盖满荷花叶子,粉莲白莲马蹄莲,有红有绿又有黄,一茬接一茬地开,没有断捻儿的时候。
再说那荷叶底下,脊梁挨着脊梁,腮帮挨着腮帮,里三层外三层,全是鱼呀蛤蜊呀。
细一瞅,那每条鱼的眼睛,都是一对琥珀色的大琉琉儿,每个蛤蜊壳里,全含着一颗溜光锃亮的夜明珠。
一到星星月亮出全的晚上,天上地下,瑞气千条,霞光万道,整个大湖,简直跟“聚宝盆”二样不差。
可是就在这么一块风水宝地,不知那年那月,闯进一条白翅白鳞的恶龙,它的外号叫“小白龙”。
起初它在湖底藏着,不声不响。
慢慢地,就放肆起来。
动不动就翻横竖浪,蹿上趴下的,把碧碧澄澄的一湖清水搅个底朝天,末了,荷花谢了,鱼没了,蛤蜊也闭了嘴,夜明珠也不再闪光发亮了。
眼睁睁一片宝湖,瞬时变成臭哄哄的死水了。
这还不算,有时小白龙一炸翅,立时洪水翻滚,天昏地暗,方圆几百里的地方都受到牵连,总也得不到消停。
闹来闹去,小白龙为非作歹的事,让威镇东海的老龙王发觉了。
就派了黑翅黑鳞的大黑龙去降服小白龙。
头一会去,大黑龙根本没有把小白龙放在眼里。
他自己寻思,我身强力壮,五大三粗的,一到那里,还不是手到擒来吗?这样,它就一路呼风唤雨,撒着欢儿来到莲花湖。
大黑龙啥都没带,只拖上一条预备捆小白龙的锁链。
半路上,为了显威风,还故意抖动锁链儿。
这一抖不要紧,一声闪一声雷,给小白龙送了信。
大黑龙走累了,在半空中停下来歇歇。
这一歇不要紧,鸡蛋大的冰雹,掉在地上积有三尺厚。
小白龙知道来了敌人,早有准备。
它把鱼呀、蛤蜊呀填了一肚子。
吃饱喝足之后,就躲在暗处。
也是大黑龙胆壮心粗,在莲花湖上,闹腾了半天,也没见到小白龙。
等大黑龙肚子饿了,身体乏了,劲也懈了,那小白龙猛得蹿上来,使龙角连豁带撞地,没使多大力气,就把大黑龙打退到三江口。
头会在明里吃了亏,二次再来,大黑龙就顺江底走了。
可是没料到,它游到哪儿,水是黑的,浪也是黑的,染得云彩雾气都跟乌漆似的。
小白龙眼尖,老远就知道对手来了,赶忙鱼呀蛤蜊呀,又塞满肚子,养足精神,藏在湖礁背后。
大黑龙一到,连打炸雷,猛下大雨,把莲花湖掀得底朝天。
又折腾了大半天,只是不见小白龙出水。
这时,大黑龙肚子又饿了,身体又累了。
只见小白龙飞身出水,凶神恶煞似的没几个回合,就又把大黑龙追到东海口。
大黑龙进不了莲花湖,降不住小白龙,知道自己总给对手送信号。
只有想个办法,让它神不知鬼不觉,才能把它擒住。
可是,到底用什么办法呢?想来想去,转眼已是第二年夏天了。
地面,满是松树花,洁白一片。
有的花,落在水面上,把江河湖泊都盖住了。
大黑龙一看,乐坏了。
“我何不到山上去借松树花?”想罢,它吃饱喝足,收拾利落,来到长白山和兴安岭,飞来飞去跑了几圈,连趴带抓,不一会儿,把松树花打落在地,龙卷风一扫,就全聚到湖面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