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体制剂

液体制剂


l
要求
– – – – –
糖浆剂制备注意问题
l
第四节、高分子溶液剂
药物的加入
– – – –
可溶性固体药物:溶解后加入单糖浆 可溶性液体等直接加入单糖浆,必要时过滤 含醇的液体可加入适量甘油助溶 浸出制剂需纯化 环境、用具洁净灭菌处理,及时灌装 选择药用白砂糖 蒸气夹层锅加热,温度时间严格控制 30℃以下密闭储存
乳化剂是乳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乳剂 的形成、乳剂的稳定性、药效的发挥等 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用:降低表面张力、形成乳化膜
l
二、乳化剂
(二)乳化剂的种类: 表面活性剂类:
1. 2.
(二)乳化剂的种类
3、固体微粒乳化剂:固体粉末吸附于油水界面
接触角 θ< 90°, O/W: Mg(OH)2 、 Al(OH)3、SiO2 接触角 θ> 90°, W/O: Ca(OH)2、Zn(OH)3
二、混悬剂的稳定性
(四)结晶增长、转型 l 微粒的大小不同 l Ostwald Freundlich

二、混悬剂的稳定性
小→大 亚稳定型→稳定型 粉碎均匀
l l l
微粒小于0.1µm时
(五)分散相的浓度、温度 l 浓度↑,稳定性↓ l 温度---溶解度、溶解速度、沉降速度、 絮凝速度、破坏网状结构
lg
l l
液体制剂是将药物以不同的分散方法和分散程 度分散在适宜的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溶解 胶溶 乳化 混悬 离子 分子 胶粒 液滴 微粒
固体 液体 气体
二、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Ø Ø Ø Ø Ø Ø
三、液体制剂的分类
l
溶液型应澄明,乳浊液型或混悬液型制剂 的粒子小而均匀,振摇时可均匀分散; 浓度准确、稳定、久贮不变; 分散介质最好用水; 制剂应适口、无刺激性; 制剂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包装容器大小适宜,便于病人使用。
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附加剂
l l l
增溶剂(Solubilizers)
l l l
增溶剂(Solubilizers) 助溶剂(Hydrotropy agents) 潜溶剂(Cosolvents)
增溶: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 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形成溶液的过程。 表面活性剂,HLB值15~18 cmc
外观 稀释 导电性 水溶性染料 油溶性染料
O/W 乳白色 可用水稀释 导电 外相染色 内相染色
W/O 与油接近 可用油稀释 几乎不导电 内相染色 外相染色
二、乳化剂 (Emulsifiers)
l
二、乳化剂
(一)基本要求: 1. 乳化能力强,形成稳定的乳化膜 2. 无毒、无刺激性(生理适应性) 3. 对pH、温度、其他成分 耐受 4. 稳定性好
l2013/4/20
液体制剂
本章内容提要
概述(特点、质量要求、分类等) l 常用的溶剂和附加剂 l 典型的制剂
l
– – – –
溶液剂 糖浆剂 混悬剂 乳剂
第一节、概述
l
一、液体制剂Biblioteka 特点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给药途径广(内服、外用); l 易于分剂量, 服用方便; l 减少胃肠道刺激; 不足: u 稳定性差(化学、物理、生物); u 携带不便。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1)均相 (单相) 液体制剂;药物以分子、离 子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真溶液)。 l 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 (2)非均相 (多相) 液体制剂;药物是以微粒 或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 l 溶胶剂、乳剂、混悬剂
l1
l2013/4/20
液体制剂的分类
l
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溶剂/分散介质和附加剂
S2 2σ M = S1 ρ RT
1 1 r − r 2 1

三、混悬剂的稳定剂
V=
2r 2 ( ρ1 − ρ 2 ) g 9η
三、混悬剂的稳定剂 (二)润湿剂:HLB值7-11 (三)絮凝剂、反絮凝剂: 电解质的种类、离子价数、用量
(一)助悬剂: l Stock’s公式的η ↑, (ρ 1- ρ 2) ↓ , l 微粒的亲水性---防止结晶转型 1. 低分子混悬剂:甘油、糖浆 2. 高分子混悬剂 :
l l l l
一、溶液剂的制备
溶解法:称量,溶解,过滤,质检,包装 稀释法:先配制成高浓度,再稀释至所需浓度
注意事项: 溶解度小、慢的-粉碎、加热、助溶、增溶 易氧化-放冷、抗氧剂 挥发药物-最后加入
溶液剂(Solutions) 芳香水剂 (Aromatic Waters) 糖浆剂(Syrups) 酊剂(Tinctures)
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配药、矫味、助悬)

85% (g/ml)或64.7%(g/g)
特点
– –
掩盖不良味道,易于服用 低浓度糖浆剂应加入防腐剂 含糖量不低于65%(g/ml) 澄清,不得有酸败、异臭、产气或其他变质。 含提取物时,沉淀轻摇即散。 必要时可加入醇类稳定剂,色素。 防腐剂:尼泊金(≤0.05%), 苯甲酸( ≤ 0.3%)
一、液体制剂常用溶剂
l l
(二)按给药途径
– –
内服液体制剂: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 滴剂等。 外用液体制剂: l 皮肤用液体制剂:洗剂、搽剂等。 l 五官科:洗耳剂、滴鼻剂、含漱剂等。 l 直肠、阴道、尿道:灌肠剂、灌洗剂等。
l
要求有好的溶解性、分散性,稳定,毒性小; 相似相溶原理: 药物、溶剂---极性相似 极性溶剂、半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
聚结特性:水化膜,聚结沉淀
l5
l2013/4/20
第五节、溶胶剂
l
双电层结构
l •高分子溶液剂
l分子状态分散 l均相分散体系 l热力学稳定
溶胶剂:固体微粒分散 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液 体分散体系。
l固体微粒(1-100nm) l非均相分散体系 l热力学不稳定
双电层结构
微粒本身解离或吸 附而带电, 另一层为吸引的反 离子。
l2
l2013/4/20
二、防腐剂 常用防腐剂: 1、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
C数↑,抑菌作用↑,溶解度↓ 混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 酸性、中性溶液有效 – 对大肠杆菌作用最强
– –
二、防腐剂
v 苯甲酸、苯甲酸钠:酸性溶液(pH3-5),
也与尼泊金类合用
v 山梨酸及其盐:
v 酸性溶液pH4
v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v 醋酸洗必泰 v 其他
l l l
醑剂(Spirits) 甘油剂 (Glycerins) 涂剂(Paints)
l4
l2013/4/20
二、糖浆剂
l l l
糖浆剂的制备
1、溶解法(蔗糖) 1)热溶法: 溶解快、易过滤、杀菌,但易 变色,适用于热稳定药物及有色糖浆 2)冷溶法: 时间长,易污染,但颜色浅, 适用于热不稳定药物, 易染菌 2、混合法(糖浆) 方便灵活,但要注意防腐。
一、液体制剂常用溶剂 非极性溶剂:溶解非极性药物
– – –
二、防腐剂(Preservatives)
l l l
脂肪油:麻油、豆油、花生油等,易酸败 液体石蜡: 醋酸乙酯:搽剂的溶剂
微生物限度要求: 防止污染:环境、设备、人员 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 在抑菌浓度范围内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性; 水中溶解度能达到防腐需要;不影响制剂的 性质和作用;防腐剂本身稳定,对多数微生 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增溶示意图
助溶剂(Hydrotropy agents)
l
助溶剂+药物(不溶) →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溶解)
I+KI——KI3 ,(1:2950) —(1:20) 茶碱+乙二胺——氨茶碱,(1:120)— (1:5)
l3
l2013/4/20
助溶示例
潜溶剂(Cosolvents)
l
l
在混合溶剂中, 各溶剂达到某一 比例时,药物的 溶解度出现极大 值。 乙醇、丙二醇、 甘油、聚乙二醇 等
天然或合成的:阿拉伯胶、海藻酸钠、CMC 硅皂土:在水中形成高粘度具触变性和假塑性凝胶
触变胶:溶胶与凝胶恒温转变,静置时形成凝胶防止微粒沉淀, 振摇时变为溶胶有利于倒出。
l7
l2013/4/20
四、混悬剂的制备
(一)分散法:将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中对微 粒要求的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 的方法。 l 乳钵、乳匀机、胶体磨 l 亲水性药物粉碎到一定粒度,加适量液体研磨 至适宜的分散度后,最后加剩余液体至全量。 l 疏水性药物不易被水润湿,须先加入一定量的 润湿剂与药物研匀。 l 对于质重、硬度大的,可采用“水飞法”制备。
四、液体制剂的矫味、着色 矫味:
l l l l
四、液体制剂的矫味、着色
甜味剂(Sweeteners)蔗糖、甜菊甙、糖精 钠、阿司帕坦 芳香剂(Flavors)香料、香精—薄荷油 胶浆剂: 泡腾剂:酸+NaHCO3 → CO2
着色剂(Colorants) l 与口味相配 l 改善外观,识别浓度、用法
第三节、低分子溶液剂
带电性
双电层---ξ电势
2.
水化膜
电解质---破坏
l6
l2013/4/20
二、混悬剂的稳定性
(三)絮凝、反絮凝
l
絮凝、反絮凝
l l l
l
热力学不稳定 – 自由能正比表面积 ∆F ∝ ∆ A ξ电势 – 20~25mV
絮凝flocculation:表面积A↓ 絮凝剂:适当的电解质,如枸橼酸盐、磷酸盐 反絮凝剂:对粒径较大的体系,如果出现反絮凝, 对物理稳定性是不利的。同一电解质可因加入量 的不同,在微粒分散体系中可以起到絮凝作用和 反絮凝作用。 •沉降速度快、 •体积大 •振摇后迅速恢复均匀的混悬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