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制剂ppt课件
I2+KI →KI3 咖啡因+苯甲酸钠→分子复合物
茶碱+乙二胺→氨茶碱
• 4、使用潜溶剂(cosolvent):乙醇、甘油、丙
二醇、PEG等单一或几种与水组成混合溶剂系统
• 5、加入增溶剂(solubilizing agent):表面活
性剂的增溶作用。
• 使用时注意:药物的性质
增溶剂的种类
液体
加入的顺序
高分子溶液剂
溶胶剂
• 非均相液体制剂
液体 药剂
混悬剂 乳剂
溶剂与附加剂
良溶剂:
• 对药物具有很好的溶解或分散作用; • 化学惰性 • 毒性和刺激性小、无异味
液体 药剂
极性溶剂
半极性溶剂
非极性溶剂
液体 药剂
水:无机盐、有机药物、生物碱盐甙类、糖类、蛋白 质等-使用蒸馏水或注射用水-不稳定 甘油:口服或外用,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等互溶, 外用居多,具有保湿、矫味、防腐的功能 二甲亚砜:溶解范围广,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甘 油等互溶,有透皮作用
液体 药剂
第三章 液体药剂
第五节 乳剂
概念
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
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 剂。
分散
非均相
一种 液体
另一种 液体
乳剂
第三章 液体药剂
分类
根据内、外相不同,乳剂可分为水包油型(简写O/W型) 和油包水型(简写为W/O型)及复合型乳剂(或称多重乳 剂)。
液体1-2:药物微粒和介质密度差(g/ml) 药剂:分散介质黏度(g/cm·s)
处方手段:1加入助悬剂
增大介质粘度,降低微粒聚集速度 被药物微粒表面吸附,形成保护膜,防止微粒
间聚集或晶型转变 或使混悬剂具有触变性,增加稳定性
液体 药剂
助悬剂种类
1 低分子类:甘油、单糖浆 2 纤维素衍生物:CMC-Na,MC,HPMC,
絮凝(flocculation):降低微粒的ξ电位,减小微粒间的斥 力,使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稳定的混悬剂ξ电位: 20~25mv
反絮凝:絮凝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 凝状态。 液炉体甘石洗剂中的炉甘石和氧化锌带负电,加入少量AlCl3使电 药荷剂部分中和,使炉甘石、氧化锌絮凝沉降,防止结块
水包油型
油包水型
第三章 液体药剂
鉴别
O/W型与W/O乳剂的
鉴别
o/w型乳剂
w/o型乳剂
外观
一般为乳白色
接近油的颜色
稀释性 水溶性染料 油溶性染料
可用水稀释 外相染色
可用油稀释 外相染色
第三章 液体药剂
特点
①药物制成乳剂后分散度大,生物利用度提高; ②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 ③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并可加入矫味剂, 易于服用; ④外用乳剂可改善药物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 性; ⑤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
PVP 3 树胶类:阿拉伯胶(5~15%),西黄耆胶
(0.5~1%)
液体
药4剂 硅皂土
2触变胶
具有触变性
只用机械力(如振摇)而不加 热,凝胶可变成溶胶,不须冷 却,静置后溶胶变为凝胶。
等温互变 凝胶────── 溶胶
触变性可使混悬剂中颗粒稳定分散于介质中,而不聚集沉 降
Examples: 1 2%硬脂酸铝在植物油中形成触变胶,作为油制普鲁卡因
同一电解质应用量不同可作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液体 药剂
加入润湿剂
使疏水性药物具有较好的固—液二相结合状态
疏水性药物(如硫磺)不易被水润湿,且表面吸附有空气
加入润湿剂,吸附于微粒表面,增加亲水性和分散效果
常用:Tween类、Span类、Poloxamer
液体 药剂
混悬剂的制备流程
药物粗颗粒 粉碎 加入稳定剂 分散于介质中 混悬剂评价
液体 药剂Leabharlann Ⅰ、概述• 定义:药物分散在适宜的介质中制备而成的液体状态的制 剂。
• 优点: 1)分散度大、易吸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
2)给药途径广,可口服、外用和注射给药
3)便于分剂量,适于儿童与老年患者
• 缺点: 1)稳定性差
2)分剂量准确性差
液体 药剂
3)不便于携带、贮存和运输
分类
溶液剂 • 均相液体制剂
液体 药剂
3、着色剂
• 改善制剂外观、区分制剂浓度与用法等
• 天然色素:无毒植物性和矿物性色素 • 人工色素:含有毒物质,价格低廉、色彩
鲜艳,用量不宜过多。
液体 药剂
Ⅱ、增加溶解度的方法
• 溶解度 solubility:在一定温度 (气体在一定压力)下,药 物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 极性:药物与溶剂的剂型秉承相似相容原理;晶格引力 • 温度:LnX=(△H/R)(1/TF-1/T) →LnX∝-1/T • 晶型:稳定性溶解度小,亚稳型溶解度大 • 粒子:微粉化 液药•体剂 加入第三种物质:同离子效应,加入表面活性剂等
总VT= VA + VR
液体 药剂
拆力最大-非絮凝状态
不稳定 状态
最佳-絮凝状态 次级最低能量点
斥力
粒子间距
强烈吸引-结饼状态 初级最低能量点
引力
液体 药剂
故要制成稳定的混悬剂,以体系中能量处于吸 引力不太大的次级最低能量点S点附近最好。
处方手段:应用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絮凝与非絮凝特征比较: 絮凝混悬剂沉降体积大,振摇后可重新分散。
• 干混悬剂:按混悬剂的要求将药物用适宜方法制成颗粒或粉 末状制剂,临用时加水即迅速分散成混悬剂→可有效解决混 悬剂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液•体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 药剂
条件:
①难溶性药物制备液体制列; ②制成水溶液后不稳定的药物 ③味道不适的药物: 服用氯霉素溶液剂易恶心呕吐,
可将其衍生为不溶性药物后制成混悬剂 ④ 两种溶液混合使得药物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 ⑤为产生缓释作用
反絮凝:
某些有临床特殊要求的混悬剂,其混悬粒子应细腻无絮 凝,以免影响诊断的准确性,为此可加电解质反絮凝。
如硫酸钡胶浆(胃肠道检查用)中含大量固体颗粒,易 聚集形成稠厚糊状物,不易倒出。 加入六偏磷酸钠防止其聚集,并增加其流动性而便于倒 出。
液体 药剂
常用的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枸橼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AlCl3等,
药剂
液体制剂剂型选择
高分子溶液剂 可溶性大分子药物 胶体溶液型 不溶性大分子药物
大分子药物
混悬剂
不溶性固体药物 药物
不溶性液体药物
可溶性药物 溶液型
溶胶剂 乳剂
液体 药剂
混悬剂 Suspensions
• 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形成的非 均匀的液体制剂→微粒大小0.5~10um
液毒体 药不宜制成混悬剂:混悬剂中药物分散不均 药剂 匀,
质量要求:
• 混悬剂除符合一般液体制剂的要求外,颗 粒应细腻均匀,颗粒大小应符合该剂型的 要求;混悬剂微粒沉降应缓慢,沉降后不 块,经振摇应能迅速均匀分散,以保证能 准确的分取剂量;投药时需加贴“用前振 摇”或“服前摇匀”的标签
液体 药剂
三、物理稳定性
苄青霉素注射液的助悬剂。 液体2 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1:0.8~1.2)
药剂
(二)微粒的增长
混悬液中同种微粒的大小微粒共存 小微粒溶解度大
粒径r~溶解度s关系:Ostwald Freundlich方程
lns小=2M(1 1) s大 RT r小 r大
液药体剂σ:两相界面张力 M:分子量
分析:
常用防腐剂
• 1)羟苯烷基酯类or尼泊金类 Parabens:性质稳定、酸碱 中均可使用(但酸性溶液中防腐作用强,碱性中酚羟基解 离而降低),常用甲、乙、丁酯,配合使用,浓度0.01~ 0.25%;使用注意点-与Tween、PEG络和而增加溶解度 遇铁变色,塑料能吸附本品。
• 2)苯甲酸(钠)Benzoic Acid & Sodium Benzoate:溶解度 大(0.29%),酸性环境中防腐效果好,用量0.03~0.1% (pH超过5时用量应大于5%)。
液体制剂
Pharmaceutics department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吕慧侠
液体 药剂
Learning Objectives
• 掌握:1、液体制剂含义、分类应用和特点 2、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 熟悉:混悬剂和乳剂的处方、制备和稳定 性
• 了解:溶液、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乙醇:能溶解大部分有机药物和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易燃易挥发、且有生理活性 丙二醇:粘度低,溶解很多有机药物、可口服和肌注、 有促渗作用,可延缓药物水解,增加稳定性。
聚乙二醇:分子量1000以下液体,能溶解水溶性无机 盐和水不溶性有机药物、性质稳定
脂肪油:能溶解多数油溶性药物,易酸败,易与碱性 药物反应。多用作外用制剂与肌注用溶剂 液体石蜡:能溶解生物碱、挥发油等非极性药物,易 氧化,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多作口服制剂与外用搽剂 乙酸乙酯:能溶解挥发油、甾体等油溶性药物,易燃 易挥发,多为外用搽剂
液体 药剂
• 3)山梨酸Sorbic Acid:光氧气水中均不稳 定,应与苯酚或没食子酸合用(增加其稳定 性),适用pH值为4。
• 4)苯扎溴铵 Benzalkonium Bromide:新 洁尔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酸碱中稳定,
液体使用浓度为0.02~0.2%。
药剂
2、矫味剂 • 掩盖和麻痹味蕾 • Sweet agent:糖浆、甜菊甙、糖精钠、阿司巴甜 (阿司帕坦) • Spices flavers:香精和香料(天然和人工合成) • 胶浆剂:一定浓度的高分子溶液与甜味剂合用 • 泡腾剂:产生二氧化碳的酸碱系统与甜味剂和香 精香料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