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认识“帚、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扫”,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

2.尝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初步学会猜读的识字方法,再通过查字典进行验证。

3.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4.通过写话练习,展开从说话到写话的训练,学会有序地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规范生字书写,注意个别字在作为偏旁时,部分笔画的大小、形态及笔顺会发生变化,指导写好“劝、堆、转、特”这4个字。

6.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7.通过阅读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感受故事的有趣,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1.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2.尝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初步学会猜读的识字方法,再通过查字典进行验证。

3.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4.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5.通过阅读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感受故事的有趣,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1.通过写话练习,展开从说话到写话的训练,学会有序地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规范生字书写,注意个别字在作为偏旁时,部分笔画的大小、形态及笔顺会发生变化,指导写好“劝、堆、转、特”这4个字。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加油站”是一组与清洁工具、清洁活动有关的词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层层推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书写提示”部分一是提示写字时的书写姿势,二是引导观察“劝、堆、转、特”的偏旁。

引导学生发现“又、土、车、牛”作偏旁后,笔画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语言运用“猜一猜”部分可以采用换偏旁、形近字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猜测字的读音和意思,再通过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验证。

其中“读、揭”也可根据语境和生活经验来猜读。

引导学生观察比喻句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例句与其他句子进行比较,发现比喻句的表达效果,还可以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写话”可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首先提供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想养的动物,可以从动物的外形或生活习性方面来说,再组内交流自己想养某种小动物的理由。

在此基础上,练习写话。

写完后,选几篇读给同学们听,再进行指导、修改。

“日积月累”编排了《二十四节气歌》。

在借助拼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节气歌”读准确、通顺,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接着简单介绍“节气”,鼓励学生课外翻阅日历,在生活中进一步了解二十四节气。

3.阅读理解教学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裁缝师傅给月亮姑娘做了几套衣服?为什么每次做出来的衣服都不合身?在学生感受故事有趣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认识“帚、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扫”,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

2.尝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初步学会猜读的识字方法,再通过查字典进行验证。

3.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4.充分进行口语练习,说话清楚、有序,并能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想养的小动物及养小动物的理由。

▶教学过程板块一识字加油站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周末就要到来了,我们来好好清洁一下我们的教室吧!想一想,清洁教室需要用到哪些工具?(2)相机出示工具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清洁工具。

2.读词语,分类别。

(1)借助拼音读词语。

出示清洁工具相应的词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洁工具的名称。

(2)朗读正音。

齐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注意轻声词。

(3)归类排列。

你能将这些词语分成两组吗?为什么这样分类?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这些清洁工具各自是用来干什么的?课件出示:3.多种方法,交流识字。

(1)引导学生发现“簸、箕”“玻、璃”“垃、圾”偏旁相同的特点,“簸”和“箕”是竹字头,“玻”和“璃”是王字旁,“垃”和“圾”是土字旁。

(2)“抹、扫、拖”都是提手旁,想想原因是什么。

(3)认识多音字“扫”。

(4)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扫帚抹布拖把水桶簸箕(5)随机出示词语,再次认读。

(6)选词说话。

你能选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吗?(7)语境识字。

出示语段,自由朗读。

课件出示:今天我们班大扫除。

我们组先用扫帚把地扫了一遍,用簸箕把垃圾收拾干净。

小雨他们组负责拖地,他们先将拖把在水桶里洗干净,再用拖把把地拖得干干净净。

小伦他们组用抹布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最后我们三个组共同摆好了桌椅。

语文学习不能忽视学生应有的生活经验。

因此,上课伊始,我将清洁工具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并出示将清洁工具与清洁活动对应的课件。

借助偏旁和汉字构字原理识字,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魅力。

同时,将识字学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最后在语境中识字,进一步强化记忆,检验学生是否真的认识和掌握了生字。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1.游园第一关:猜一猜,查一查。

(1)教室打扫干净了,接下来进行游园活动:猜一猜,查一查。

(2)出示句子,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课件出示:●这床被子摸.上去很柔软。

●他挑了一本书,认真地读.了起来。

●他揭.开米缸的盖子,发现里面没有粮食了。

(3)交流方法。

你是如何猜的?是根据什么猜的?(4)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①“摸”是形声字,偏旁是“提手旁”,与手的动作有关。

可与“寞、漠”换偏旁识记。

②“读”和语言有关,所以是“言字旁”。

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③“揭”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如,“喝、渴”等。

(5)关注意思。

我们不仅可以猜读音,还能联系整个句子的意思,猜猜带点字的意思。

(6)验证猜想:小组内查字典,验证这3个字的读音,查出这3个字的意思。

教师进行指导。

(7)小组汇报。

(8)小结:这种识字方法你学会了吗?(先猜后查)2.游园第二关:读一读,找一找。

课件出示:●那棵大枫树好像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太阳伞。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绿油油的小柏树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1)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2)分组读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3)圈一圈,说说这些句子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4)对比发现。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那棵大枫树好像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太阳伞。

那棵枫树好像一把太阳伞。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大象的耳朵像扇子。

●绿油油的小柏树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小柏树就像战士一样。

小结:在比喻句中加上一些表示数量、形状、颜色的词语,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

(5)说比喻句。

尝试把句子说得更加具体。

课件出示:●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小姑娘的脸蛋好像苹果。

(6)小结:比喻句指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把事物说得浅显易懂,让人容易接受。

在习作中,大家也可以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用游园闯关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猜一猜,查一查”环节,让学生先猜读生字,再查字典进行验证,既巩固了用部首识字的方法,又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

在比喻句的学习中,通过先认读,再对比发现,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比喻句,从而学以致用。

板块三写话1.看图片,乐分享。

(1)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来到了欢乐动物园。

(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2)说一说你想养的小动物,并说说你的理由。

(3)引导学生从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来说。

(4)提示:可以按一定顺序来介绍,可以是外形特点,也可以是生活习性。

(5)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2.讲趣事,说一说。

(1)讲讲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小组内交流。

3.动动笔,写一写。

(1)把自己讲的话写出来。

(2)写话格式:开头要空两格,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自由写话,鼓励学生多写几条理由。

(4)指名展示,教师现场点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老师适时地点拨引导,让描述更有条理,说话更完整。

接着讲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趣事,为自己养小动物的理由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写话注入情感。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规范生字书写,注意个别字在作为偏旁时,部分笔画的大小、形态及笔顺会发生变化,指导写好“劝、堆、转、特”这4个字。

2.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3.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感受故事的有趣,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书写提示1.书写提示,火眼金睛。

(1)同学们,你们会写“劝、堆、转、特”这4个字吗?怎样写才好看呢?和大家分享一下。

课件出示:劝堆转特(2)仔细观察,发现变化。

①重点引导观察偏旁的大小变化。

学生交流:左边的偏旁都比右半部分小。

②重点引导观察偏旁的笔画变化。

学生交流:“又”的捺要变成点,“土、车、牛”的最后一横都变成提了。

③重点引导观察偏旁的笔顺变化。

“车、牛”单独成字和作偏旁时,笔顺不相同。

学生交流后教师提示:底下一横改为提并作为末笔,这样使整个字的左右两部分的笔画得到了呼应,书写起来也变得顺手了。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3.教师巡视指导并展评。

4.熟字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字作偏旁后笔画会发生变化?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帮助他人写字,有了学习的参与感,学生的热情会更高,能体会到做“小老师”的快乐。

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单独成字和作偏旁时笔画不同、笔顺不同这一书写特点,就能将字写得更规范、美观。

板块二日积月累学习《节气歌》。

1.认真听,多样读。

(1)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自由朗读。

(3)指名读,相机正音。

(4)小组读,师生拆句读,师生对读、齐读。

2.知来历,晓节气。

(1)在古代,没有钟表,农民伯伯是通过什么知道何时应该播种、插秧、收割的呢?(2)简单介绍“节气”:节气是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变化次序,把一年365天分成24段,用来指导农业活动的补充历法。

为便于记忆,古代劳动人民将它编成了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3)出示二十四个节气,让学生简单了解二十四个节气与《二十四节气歌》的对应情况。

(4)说发现:第一行是春天的节气,第二行是夏天的节气,第三行是秋天的节气,第四行是冬天的节气。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的开始。

3.节气歌,我来诵。

(1)听《二十四节气歌》,学生拍手跟读。

(2)指导学生尝试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4.课外可以翻看日历,多了解关于节气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节气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节气的来历,了解每个节气对应的时间。

在诵读观察中,知道节气歌四句是以春、夏、秋、冬为开头,每一行代表一个季节。

找到这一规律,熟读记忆就更容易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