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历史,宗教,建筑,雕塑知识汇总。

欧洲历史,宗教,建筑,雕塑知识汇总。

2019年2月意大利旅行读书笔记金永生当我静坐在威尼斯湖边送走残阳时,当我仰望高入云霄的米兰大教堂时,当我行走在五渔村海边聆听海浪拍岸声时,当我在澹澹欲雨的天空下凝视着圆柱的比萨斜塔时;当我站在米开朗琪罗雕塑前俯瞰整个佛罗伦萨城时,当我置身在充满历史厚重的千年古城罗马时,……很多问题总在脑海里回荡,为什么他们能有千年的建筑屹立不倒?为什么他们的建筑都是石制而我们是木制?为什么这些建筑是圆形的?为什么来欧洲旅游总是看一座座的教堂?这些教堂有区别吗?欧洲文明的基因是什么?欧洲文明的主要脉络是什么?我来旅游想看到什么?我又看得懂什么呢?是什么样的历史造就欧洲哲学?哲学又与宗教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为什么需要了解历史呢?历史又是什么呢?威尔·杜兰特说:“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中国也流行一句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人说这是胡适先生的名言,也有考证说他没说过,或许也因为他和杜兰特都是杜威学生的缘故吧,不管怎么样,看似平淡的几句话,却又那么富有哲理,我们需要探索真实的历史客观存在,但是或许没有答案,或许答案就在这里,柏拉图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真理、有一种道德、有一种美,它不是被“约定”出来的(如同当代很多真学家主张的),不是人“造作”出来的,而是“自始至终就客观存在的”,威尔·杜兰特又说:“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不管存在还是毫无意义,我还是试图把脑海里的凌乱知识做个简单的摘抄汇总,以留存自己纪念吧,但这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无论用编年体,还是比较方法论,亦或纪传体,要想压缩在几千字里面,似乎自己难以做到,虽然自己不断从十几万字压到几万字再到几千字。

(此内容来自《极简欧洲史》,《历史的教训》,《建筑的精神分析》,《西方雕塑发展史》,《欧洲文明史》,《全球通史》以及网络查找)一、欧洲文明的来源:也是一个混合的文明,起源于希腊,但后来融合了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和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明,组成了欧洲文明的三大核心。

1:希腊人的观点:这是一个简单、符合逻辑、能以数学表达的世界。

2:基督教的观点:这是个邪恶的世界,唯有耶稣能拯救它。

3:日耳曼蛮族的观点:打仗是好玩的事。

最终使得这三个组合成功地实现了平衡,虽然这种平衡极不稳定,中间也有波折,但总体来说这股力量和文明在欧洲历史上存在了上千年之久。

直到1400年,这个混合体开始分崩离析,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文艺复兴。

二、欧洲的历史大致分为三段:1:古典欧洲,公元476年罗马帝国覆灭之前称之为古典欧洲;2:中世纪,公元476年到1400年,是黑暗的中世纪;3:1400之后是近代欧洲。

文艺复兴:是15世纪发生并没有直接攻击基督教,而是主张人们应该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基督教是人的基本观点,没有对也没有错,主张人们不要过度关注,而应该关注宗教以外的世界。

宗教改革:是16世纪以《圣经》的训示和教诲为据,对罗马教廷进行改革的运动。

宗教改革所带来的直接信息是:基督教不是罗马人的宗教。

科学革命:17世纪的科学革命,开启了现代科学发展。

启蒙运动:18世纪启蒙运动让我们懂得了理性思考的力量,理性思考出整个自然体系的运作规律,而且又能以精确的数学公式所表达出来。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运动,其实都是对宗教权威的削减。

在当时的欧洲,一边是科学和进步,一边是感情和解放,这两个力量至今依然强劲。

三、民主和政治:科学和科学主义精神源于古希腊,民主和政治同样源于希腊。

希腊的民主制度源于军队,雅典由四个主要部落组成,当时并没有全职的军人,如有战事都是临时集合大家在一起。

久而久之,军队形成了一个团队的组织。

四个部落按照人数不同选出自己的首领,这就是当时民主制度的雏形。

罗马奥古斯都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皇帝,他保留了共和体制,称自己是第一公民,并且建立了一个以非常亲民的形象皇帝。

欧洲乃至世界的民主源于希腊,后来逐渐被罗马帝国的共和制度所替代,但是仍然保留了平定、自由和民主的火种。

四、教皇与皇帝谁的权利大?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君士但丁大帝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以来,包括后来入侵的日耳曼蛮族统治也承认基督教。

在欧洲历史中教皇和皇帝一直是两个权力中心。

公元8世纪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与日俱增,皇帝一直是教皇地位的捍卫者,而教皇也是甄选和加冕新皇帝的重要势力。

但是在11世纪后,教皇和皇帝开始反目成仇,在教皇和皇帝的互斗中,最后双方采取了折中方案,皇帝可以就主教人选施展影响力,但实际赐予主教权力必须是教皇本人,这是在西罗马。

在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皇帝不但是整个帝国的统治者,也是教会的统治者。

教皇都是由皇帝指派的。

五、教堂:是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一般特指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天主教的教堂又可称为“天主堂”;伊斯兰教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一般称为清真寺,犹太教从事宗教仪式和其它活动的场所中文亦称犹太教堂或犹太会堂。

只有天主教教堂分为五等,为宗座特级圣殿(有四,分别为拉特朗的圣若望大殿、圣伯多禄大殿、城外圣保禄大殿以及圣母大殿)主教座堂,宗座乙级圣殿,教堂,小堂。

教堂建筑风格:拜占庭式(Byzantine),罗马式(Romanesque),哥特式(Gthic),文艺复兴式(Renaissance),巴洛克式(Baroque),洛可可式(Rococo)。

其他主教制教会⚫圣公会和东正教以及东方教会,没有宗座圣殿,但是有主教座堂和教堂,小堂三等。

圣公会中最高级别的教堂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座堂,东正教的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座堂为聖索菲亚大教堂,但是目前实际上已经搬于他处。

⚫在新教中,由于没有主教制度,所以,通常只有Church和Chapel。

⚫Church是有教会的教堂,可译为教堂,也可译为教会。

有牧师,长老,执事,堂委会,固定信徒。

通常是独立法人。

⚫而Chapel是教堂,医院,学校,墓地等其他机构的附属教堂建筑,并为上述机构提供服务。

不可以翻译成教会,无常驻神职人员,无教友名册,无教会组织或者信徒组织,无独立法人。

六、语言演进:欧洲语言的发展历史,一开始罗马帝国境内有两种语言,西边是拉丁语,东边是希腊语,当时是以现在的塞尔维亚为界。

拉丁语一开始只是罗马城周围的一小部分人说的语言,罗马帝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帝国,他们并没有制定统一的语言政策,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疆域扩展,数百年后成为了整个罗马帝国通用的口头语言。

后来罗马分裂后,拉丁语衍变成了多张语言,统称为:罗曼语系。

又称为罗马语系、拉丁语系。

其中罗曼语系最主要是法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我们的公元元年,简写是:AD,也就是拉丁文中的anno(年度中)和domoni(上帝)的简写。

这两个词的意思是耶稣基督诞生的那年我们称之为公元元年。

后来随着日耳曼蛮族的入侵,形成了罗曼语系、日耳曼语系和斯拉夫语系等几个语言并存的局面,当时日耳曼语系通行于北方,罗曼语系通行于南方。

语言学家认为,拉丁语、希腊语、日耳曼语和斯拉夫语都是承袭自印欧语系的语言。

认为印度的梵文和伊朗语都是源于印欧语言,这一观点直到18世纪才真正确立,之前人们普遍认为这些语言是源自希伯来语,也就是耶稣说的语言。

七、宗教与历史:宗教是道德的基础,宗教通过仪式和恐惧,支援法律和道德,使其具备神授的意义。

随着宗教的发展,宗教逐渐发展成一个道德上的超级国家,随后宗教经历了三波冲击,逐渐衰落:1、民族主义,怀疑主义,脆弱的人性,使人逐渐脱离宗教。

2、宗教伦理自己的发展,使得宗教逐渐堕落、扭曲,使人看透宗教。

3、工业革命给了宗教致命的一击,宗教式微。

最后还在信仰宗教的就剩两种人了:对理性抱有不确定性的人;用来平息内乱,抵制共产主义的国家的人。

但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宗教具有多次生命,有复活的传统。

八、宗教与法律: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说的是:“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同时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里的同情心,是没有灵魂的处境里的灵魂。

它是人民的鸦片。

”而威尔·杜兰特在本书中则说:“对于不幸的人、受难者、孤儿和老人来说,宗教带给他们超自然的安慰;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把这种安慰看得比任何自然的援助更为珍贵。

宗教让社会最底层的人有了存在的意义和尊严。

”当“新教揭穿了天主教的奇迹,自然神论揭穿了《圣经》的神迹,一般人揭穿了宗教史中的一些欺诈、宗教审判不公及大屠杀事件……工业取代农业……搅乱了人们原来对生命轮回和成长奥秘的信念”,基督教教义本身也逐渐僵化和极端的时候,宗教的危机就真正降临了。

宗教节日变成了假期,政治信仰代替了超自然的道德教会,近现代大学占领了宗教的教育领地,连法律“过去是代表上帝赋予国王判决的权力,现在已经明显地成为容易犯错误的凡人所颁布的命令了。

”宗教与法律,威尔·杜兰特只是相对简略的肯定了,“尽管在宗教统治的年代,不道德的行为仍然猖獗。

”但宗教确实通过“恐惧和仪式来支持道德和法律”,宗教戒律和信条在相当多的道德规则和法律原则中都有体现。

我们不妨问一问,什么样的法律该被信仰?良法当然该被信仰,恶法该不该被信仰?怎样才算信仰?在司法领域,是不是更该去论证一下,法官的裁判是不是就意味着法律?在英美法系,特别是普通法领域,法官造法都是常态,那么什么意义上判决是法律的而不是法官个人的?为什么几个法官可以判决剥夺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和其他权利?这与故意杀人、抢劫的区别在哪?即便在中国,一个普通案件三个合议庭成员决定一个案件,两个的意见是无期徒刑,一个的意见是十三年,到底谁代表该信仰的法律?我们见惯了在法院门口拉着横幅讨公道的当事人,那么他们信仰法律还是不信仰法律?如果信仰,何须拉横幅?如果不信仰,何须到法院拉横幅?到底什么才算是法律?博登海默说“法律是一个带有许多大厅、房间、凹角、拐角的大厦,在同一时间里想用一盏探照灯照亮所有角落是极为困难的”。

九、石器与木器建筑:西方文明滥觞自古希腊,古希腊文化又多受古埃及影响。

古埃及是神权与王权合一的政治体制,法老既是世俗的最高统治者,又是最高太阳神(拉神)的化身和尘世代理人,为了体现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古王国时期的法老们都为自己营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并用巨石为自己的家族成员雕刻了巨大的立像、坐像。

希腊人从埃及人那里学到了石头建筑工艺,但他们具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哲学,其中对建筑学影响最大的,要算毕达哥拉斯的神秘数学思想和柏拉图的“理念论”。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字是构成宇宙的最根本和神秘的要素,一切自然和超自然的力量都来源于数字。

柏拉图的理念论则认为,世间一切有形事物,都被天上的“理念”(idea)所统摄,是理念的影子和低级再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