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
一、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14版),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糜烂性食管炎和 Berrett 食管三种类型。
1.有胃灼热和/或反流的典型症状。
2.有非心源性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等非
典型症状。
3.有咳嗽、咽喉症状、哮喘、牙蚀症等食管外症状。
4.PPI 试验阳性、食管测压和/或食管下端 24 小时pH 值监测支持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现。
5.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有明显黏膜破损及病理支持
胃食管反流病的炎症表现,可明确糜烂性食管炎的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9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1.健康宣传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减肥、戒烟、调整
饮食及体位。
2.内科药物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黏膜保
护剂、促动力药等。
3.抗反流手术治疗。
4.内镜治疗:包括射频治疗、注射或植入技术、内镜腔
内胃食管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 5-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高度疑似胃食管反流病(疾病编码 ICD–10:
K2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同级别医院近期内已查项目可自行
决定是否取用):
(1)血常规、便常规和潜血、尿常规;
(2)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血离子;
(3)心电图;
(4)胸片、腹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转上级医院完善检查):
(1)内镜下活体组织学检查;
(2)食管测压;
(3)食管 24 小时pH 值监测和阻抗;
(4)食管钡餐检查。
(5)胃镜(检查前做乙肝、丙肝等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
1.质子泵抑制剂。
2.黏膜保护剂。
3.促动力药。
(八)出院标准(退出路径)。
1.诊断明确,除外其他疾病。
2.反流、胸痛、腹痛等症状缓解,可应用口服药物维持治疗。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拒绝接受药物维持疗法,要求内镜或手术等进一步治疗。
2.胃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食管癌、胃癌等其他消化
系统疾病,出径或进入相关路径。
3.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或进入相关路径。
4.患者在充分告知的情况下,拒绝配合必要的检查项目
和/或治疗方案。
二、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 天
时间住院第 1 天住院第 2–4 天住院第 5–7 天(出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