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QR17012
二、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课
三、教学时数:分1-4学期完成,每学期由相应的课程导师引导阅读经典,学生完成相关
经典阅读任务及完成课程作业。
四、教学对象:广外非中文学院的本科学生(从2013级开始)
5、学分:2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人文以化成,课程开设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纠正目前大学专业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性、技能性
的弊端,以期望让当代大学生在人文经典的阅读活动中,摆脱专业教育所造成的工具主义
和功利主义局限,从而培养一种人文意识和人文关怀,让学生在情感、审美、历史、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维度能够有着全方位的塑造,从而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
七、考核方式:
第1至第4学期每学期访问课程网站(目前是BLACKBOARD,将来如有变化会及时通知),阅读指定模块经典导读材料,观看在线视频,线下深入阅读经典著作,参加有关讲座,
第1和第2学期提交读书报告和听讲座报告,每学期2-3篇(既要有电子版又要有纸质版),每学期考核分为20%,第3学期进行网络课程考核,考核前期对于相关经典常识及对于导
师所讲授课程的理解,考核分为20%。
前3个学期的成绩为平时成绩。
第4学期提交一篇较成熟的读书报告或学术论文,计为期末成绩,考核分为40%。
字数要
求4000字以上,按照规范学术论文格式编辑,汇总交给本年级级长,由级长交给中文学院教务秘书或本课程学生助理。
八、课程资源:
1.《人文经典阅读》网络课程:Blacdboard,已经为每位同学注册,请同学们及时关注。
2.《人文经典阅读》公共微博@凤鸣云山,定期发布讲座信息和讲座报道。
《人文经典阅读》公共博客云山论道:/u/2254053194
请同学们予以关注
九、课程特色: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主要特色,就在于“人文”的通识、“经典”的高度和“阅读”的体验。
以“人”为本位,提倡“人”是一切教学和研究活动的本质和基础,“文”则其是外在的表现和形式,“人”的核心和“文”的外化的最高结晶就是我们说的“人文经典”。
“经典”就是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圣贤在人生哲理、生活体验和终极信仰等处悟出的那样
一种生命和存在之维。
“阅读”,就是要倡导学生认认真真的读经,读原典,让我们学校的
学生从单纯的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中走出来,进入更高层次的人文习练和通识培养。
课程分四大模块,每一模块针对不同学院学生,每一个学院学生按学期顺序完成四个模块
的学习任务。
十、网络课程内容简介
公共教学区:
1.有统一的涉及该模块的各部重要经典的导读,约500字,每一个模块至少介绍20部经典。
2.有统一的教案,即对该模块的经典有一个完整的思想和经典的谱系,以让学生对每个模
块所当读的经典有一个线索和脉络的了解。
3.有系列的教学视频,主要将两学年所要开展的人文经典讲座视频和资料放到公共学习区,学生每学期任选其中两个视频学习。
个人教学区:
课程导师个人的科研、学术和教学成果等材料,以让学生了解每位导师所做的研究。
十一、专题讲座授课方式
中国古代人文经典系列布置8次专题讲座,中国现代人文经典、西方古代人文经典、西方
现代人文经典各布置4次专题讲座。
南北校区各布置十场人文经典讲座,以真正实施通识
性人文教育,活跃两校区的经典阅读风气,创造一种经典阅读的氛围。
南北校区学生在各自校区的讲座中每学期选听一期,4学期共听4次专题性的人文经典讲座,并就听取的讲座主题提交读书报告1份。
专题学术沙龙,不单独针对某个学院,不要求某个学院全体学生参加,而是针对全校学生,
学生根据兴趣自愿参加。
每学期2期专题学术沙龙。
十二、课程模块分布:
概论(2学时)
第一节什么是人文经典?
第二节中西方人文经典概说
第一章中国古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
第一节中国“经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节中国“史部”类人文经典
第三节中国“子部”类人文经典
第四节中国“集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章西方古代(近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第一节西方古代(近代)“史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节西方古代(近代)“哲学”类人文经典
第三节西方古代(近代)“文学”类人文经典
第三章中国现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
第一节五四作家群像探讨
第二节当代重要作家分析
第四章西方现代(后现代)人文经典系列讲座(8学时)第一节西方现代“史部”类人文经典
第二节西方现代“哲学”类人文经典
第三节西方现代“文学”类人文经典
十三、课程参考阅读书目:
第一模块人文经典(中国古代)
经部
01《周易》(古典人文部分:西周)
02《尚书》(古典人文部分:西周)
03《诗经》(古典人文部分:西周)
04《论语》(古典人文部分:春秋)
05《孝经》(古典人文部分:战国)
06《四书集注》(古典人文部分:南宋,朱熹)子部
07《老子》(古典人文部分:春秋,老子)
08《庄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庄子)
09《孟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孟子)
10《韩非子》(古典人文部分:战国,韩非子)11《传习录》(古典人文部分:明,王阳明)
史部
12《史记》(古典人文部分:西汉)
13《汉书》(古典人文部分:东汉)
14《后汉书》(古典人文部分:南朝刘宋,范晔)15《三国志》(古典人文部分:西晋,陈寿)
16《资治通鉴》(古典人文部分:北宋,司马光)
集部
17《楚辞》(古典人文部分:西汉,王逸辑录)
18《杜诗详注》(古典人文部分:唐杜甫撰,清仇兆鳌详注)
19《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古典人文部分:南宋辛弃疾撰,邓广名笺注)20《红楼梦》(古典人文部分:清,曹雪芹)
第二模块人文经典(中国现代)
01刘以鬯《酒徒》
02 西西《我城》
03白先勇《台北人》
04严歌苓《雌性的草地》
05哈金《等待》
06莫言《红高粱》
07阿城《棋王》
08史铁生《我与地坛》
09陈忠实《白鹿原》
10余华《活着》
11伊藤虎丸著,李冬木译《鲁迅与日本人》
12张爱玲《倾城之恋》
13钱钟书《围城》
14许地山《春桃》
15汪曾祺《受戒》
16白先勇《游园惊梦》
17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18王朔《顽主》
19刘震云《一地鸡毛》
20阿城《遍地风流》
第三模块西方人文经典(古代、近代)
01《荷马史诗》(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荷马)
02《俄狄浦斯王》(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索福克勒斯)0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柏拉图)04《理想国》(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柏拉图)
05《诗学》(古典人文部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06《诗艺》(古典人文部分:古罗马.贺拉斯)
07《圣经》(古典人文部分:中世纪)
08《忏悔录》(古典人文部分:中世纪.奥古斯丁)
09《神曲》(古典人文部分:文艺复兴.但丁)
10《哈姆雷特》(古典人文部分:文艺复兴.莎士比亚)
11《诗的艺术》(古典人文部分:新古典主义.布瓦洛)
12《社会契约论》(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卢梭)
13《拉奥孔》(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莱辛)
14《新科学》(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维柯)
15《风俗论》(近代人文部分:启蒙主义.伏尔泰)
16《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席勒)17《美学》(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黑格尔)
18《歌德谈话录》(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歌德)
19《少年维特的烦恼》(近代人文部分:德国古典美学文艺.歌德)
20《艺术哲学》(近代人文部分:实证主义.丹纳)
第四模块西方人文经典(现代、后现代)
01萨特《禁闭》(后现代:法国)
02加缪《局外人》《西西弗神话》(后现代:法国)
03戈尔丁《蝇王》(后现代:英国)
04卡夫卡《城堡》(后现代:奥地利)
05 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后现代:美国)
06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现代:美国)07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现代:俄罗斯)
08川端康成《雪国》(后现代:日本)
09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后现代:哥伦比亚)
10福克纳:《喧嚣与骚动》(后现代:法国)
11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现代:德国)
12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悲剧的诞生》(现代:德国)
13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现代:德国)
1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现代:德国)
15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现代:奥地利)
16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现代:俄国)
17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现代:法国)
18海明威《老人与海》(现代:美国)
19托马斯·艾略特《荒原》(现代:英国)
20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后现代: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