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壁切口详解

腹壁切口详解

图:切开皮肤
切开腹膜:递血管钳牵起 腹膜,刀切开,剪刀扩大。 探查腹腔:探查子宫后递 盐水纱垫,以推开肠管和 防止羊水及血液进入腹腔, 并递腹腔拉钩暴露子宫。
图:切开腹膜
切开子宫:递刀在已暴露 的子宫下段正中做切口。 用血管钳刺破羊膜,递血 管钳刺破羊膜。
图:充分暴露子宫 下段
胎儿娩出后协助医生断 脐,递中弯血管钳2把夹 住脐带,组织剪剪断, 新生儿交助手处理。 断脐后递20U缩宫素, 宫体注射。
疝切口
• 皮肤、浅筋膜(camper's筋膜)、深筋膜 (Scarpa筋膜)、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腹横筋膜、腹膜外脂 肪、腹膜(壁层)
横切口(剖宫产)
• 以剖宫产说明:
剖宫产术(Cesarean section)是经腹 壁切开子宫取出已达成活胎儿及其附属物 的手术。
切口分类
典型切口:
直(纵)、横、斜切口 弧形切口(颈部、肋缘下)
非典型切口:
胸腹联合切口 复杂切口 (如Z)
主要腹部切口
直切口:正中切口
旁正中切口 经腹直肌切口 旁腹直肌切口
横切口: 斜切口: 麦氏切口
肋缘下切口 • 弓状线: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约脐以下 4~5cm)处,腹内、外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 伸向腹直肌的前方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使后 层缺如,因此腹直肌鞘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 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分界线,又称半环线.
注意哦!手术能恰当的使
母婴转危为安,但存在出血 感染和脏器损伤的危险,故 决定行剖宫产术应慎重。且 死胎、胎儿畸形,不应行剖 宫产术终止妊娠。
横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递 刀切开,干纱布拭血, 直血管钳、中弯血管钳 止血,铺皮肤巾,巾钳 固定。 切开腹直肌前鞘:递刀 切开,剪刀扩大,皮肤 拉钩拉开皮下组织。
肋缘下切口
• 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 鞘后层、壁腹膜 • 向外侧延长尚需切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 肌
麦氏切口
•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 /3交点处,作垂 直于此连线的斜切口,又名阑尾切口。 层次: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 与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腹部手术切口详解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手术室 ——邓辉
目录
1、腹部解剖图解 2、切口分类、切口详解 3、剖腹产切口层浅入深分为六层:
皮肤 ( 活动性大) 皮下组织(浅筋膜- Camper 氏筋膜、 Scarpa 氏筋膜, 后者与 Colles (浅会阴)氏筋膜相通; camper 筋膜: 腹壁下浅筋膜分为两层,浅层即 camper 筋膜,含有 脂肪组织又称脂肪层,向下与腹部浅筋膜相连续。 深层为scarpa筋膜。 ) 肌层(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腹横筋膜 (与膈下筋膜 、髂腰筋膜 盆筋膜 相连) 腹膜外脂肪 (手术在腹膜外进行) 腹膜壁层 (与膈肌下腹膜、小骨盆腹膜相连)
各切口应用范围:
正中切口:妇产科、泌尿外科、剖腹探查 术等急症手术 旁正中切口:上腹部手术及右半结肠手术 经腹直肌切口:剖腹探查术、阑尾切除术、 肠切除术、结肠造瘘术 肋缘下切口: 肝、胆、脾手术 麦氏切口: 阑尾切除术、盲肠造瘘术
疝切口:腹股沟疝修补、股疝修补
横切口:腹中区及腰区手术(胰、下腔静 脉、肾)剖宫产等。
图:胎儿娩出
图:断脐
常用切口的优缺点
正中切口
优 点 缺 点
斜切口
经腹直肌切 口
损伤少 损伤小、出血少, 操作方便显露好 显露好
上下延长方 便,操作简 便迅速 血运差、愈合慢 损伤肌肉、出 损伤较大 还易发生切口疝 血多,切开、 出血较多 缝合费时
2016.7.30
各类切口细解
• 正中切口层次 1、皮肤 2、筋膜 3、腹膜外脂肪 4、腹膜壁层
(腹直肌)旁正中切口
• 不分 裂腹直肌而直接将腹直肌牵向外侧的切口。 经过皮肤、脂肪层、前鞘、游离腹直肌内侧缘后 拉向外侧,不切开该肌、腹直肌鞘后层、(腹外 斜肌筋膜、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壁腹 膜。
经腹直肌切口
• 分开腹直 肌进入腹腔的切口。多在腹直肌 正中线处做 纵行切口,次经过皮肤、皮下 组织、前鞘、腹直肌 (后鞘)、腹膜外脂 肪、腹膜壁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