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探讨
一、优化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1.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中的问题
本人曾调查过本校高二年级十六个班级学生化学作业情况,结果学生对作业的要求是练习不要太难,计算不要太繁;重复的练习少一些,作业少而精;题型多样、灵活;题目新颖,富有趣味性;有一定的思维容量,但通过努力能解决;老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多一些肯定;要有耐心,指出不足,督促警示;希望增添一些实践活动,开放实验室等。
2.新课程下作业设计的要求
(1)作业内容。
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在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开放体系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作业方式。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被动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情景的创设,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和“探究式学习”。
(3)作业的情感领域。
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要求“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以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3.新课程下教材内容设置的新变化
在新课程的教材上,新设置了许多栏目,如“你知道吗?”“交
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整理归纳”等等。
例如,《化学1》中“交流与讨论:钢铁为什么会发生腐蚀?人们通常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钢铁腐蚀?”“调查研究: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并测定其ph。
如果是酸雨,请走访环保部门,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有关的防治措施”;《化学2》中“调查研究: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等,废旧电池的回收途径和处理方法”。
这些活动,有的只能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由此可见,教师应设计多元化的作业,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体现。
二、优化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方法
1.设计精简性作业,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好的作业应该是少而精,这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非常清楚,如哪些知识点只需要了解,哪些需要理解和掌握,按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出作业的适宜程度。
好的作业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还能品味到思维的乐趣、知识的升华,通过一题的解决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解决一系列同类型及相关的问题,使思维得到训练,同时还使学生有足够的空余时间去发展自我。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支配5~7个小时空余时间,才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适量而有质量的作业才是最有益的。
2.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坚持差异理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
生的作业需要,让他们有创造性的自由发挥,让学的好的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劲头,而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并能树立自信。
在平常教学中,我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如双基训练题,默写化学用语,梳理基础知识点等。
关键是他们能够执行的作业,使这些“学困生”对自己重燃希望,重建信心。
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信息型、探究型等作业。
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
分层作业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厌学,抄袭等现象大为减少,而且解决了“吃不了”与“吃不饱”的问题。
3.设计趣味性作业,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高三化学复习中,为了让所学知识系统化,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整合知识点。
我设计出很多种趣味性的作业。
如“画一画,填一填,比一比,做一做,说一说”等实践性很强的作业。
还可以让学生上网查阅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小组合作制作海报,设计广告语(如除杂原则可设计成:除杂不加杂,除杂加量“上好佳”)等。
这些作业充满着趣味,并且让学生从中悟道,有利于学生人格塑造,这也是新课标的宗旨。
4.设计开放性作业,体现科学与发展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
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我经常设计如下类型的开放性作业:
(1)举行课外活动。
学习兴趣小组、竞赛活动。
(2)社会调查。
如测定酸雨的ph、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的调查、吸烟的害处等。
(3)参观学习。
参观造纸厂、制药厂等工厂。
(4)收集。
收集图片、资料,不但有趣,还能增长许多课外知识,并定期进行反馈、交流。
新课程标准中对这方面提出许多活动建议,例如,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调查你所在城镇或农村的一所工厂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其厂址的选择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等。
这些课题是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时可参考的资料。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如果说课堂是学生的“大餐”,那么作业就是他们的“点心”。
丰富多彩而又新鲜可口的“点心”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教师如果能按照新课程理念,创造性地进行作业的设
计,一定能让学生在课堂以后同样有效地进行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04.
[2]夏新华.布置怎样的作业最能打动学生的心[j].化学教学,2004(6).
[3]王美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