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曾会利 中共自贡市委党校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公平正义 发展 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一个新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一、 社会公平正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是人类千百年来追求的理想社会,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曾提出了“和谐制度”、“共产主义公社”等设想,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肯定,成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贡献,在于把这一美好的社会理想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
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同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阐明了人的解放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志,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构筑未来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和基石,人的劳动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尺度,人民是社会发展、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的主体力量。
二、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
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社会制度的不公正,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掌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对分配制度、工资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卫生制度以及农村体制等的思考,都包含着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飞跃。
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就从社会主义本质意义上阐明了实现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时期,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的重要论断,并强调指出;“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进入了矛盾凸显期,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问题,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的问题等,都突出地显现出来。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原则。
在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科学发展的同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利,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等等。
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十八大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第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突出。
这些矛盾和问题,在相当程度上都与社会公平正义有关联,表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解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正确把握和处理各方面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利益,在推动科学发展进程中,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公平正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社会公平正义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断发展的,当前我们党突出强调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主要是针对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着眼于营造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要使现阶段我国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
第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好方式。
同样,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
人们对法治所寄予的希望,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公平正义的期盼。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尺度和标志。
四、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
十八大强调指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加强制度建设,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经。
当前,制度建设重点包括:一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二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要完善各类教育制度,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困难家庭子女和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四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五要建立就业保障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六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
七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
八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
作者简介:曾会利,男,汉族,1957年,四川自贡人,学士学历,中共自贡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建与行政管理。
2013年・8月・中期经营管理者
学 术
理 论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