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PPT演示课件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PPT演示课件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 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 称七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其 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2.按内容(题材)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 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 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l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 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 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 “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 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 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 (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 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3分)
l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
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
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 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 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 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 无数诗人的作品。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 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 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 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 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 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
典、象征、对比、想象、烘托、动静结合、以动写 静、虚实相生、比兴(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 1.思想情感。 2.意象意境把握。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 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 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 顿挫……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 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把握可 以通过找景(描写了哪些景物)、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情 景画面)、品景(说说画面美在哪里,有何感受)来完成。描述时 要力求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有诗意。 3.语言特色。词语妙用,名句赏析。 4.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 妙构思。
: 1.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什么。 2.弄清诗句含义。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 和抒情的词句)。 3.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借助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等。 4.明确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作品风格。 5.看体裁,首先应将文体定位。
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6.看意象,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 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 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 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 “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 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 “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 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相关主题